聶昌輝 韓秀田
摘要:本文從三個方面來介紹現代城市的規劃設計,首先指出了現代城市規劃設計的總發展趨勢,然后介紹了現代城市設計規劃的一些方法措施和技術手段,最后從宏觀上指出了現代城市規劃設計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關鍵詞:城市規劃 生態城市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1 現代城市規劃設計的發展趨勢
1.1 城市規劃設計人性化的發展方向
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需要的是一個舒適、安全而又文明的城市環境。城市規劃設計作為城市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創造一個舒適生活環境的責任,如何讓城市環境更加適應人的需要成為城市發展必須思考的問題。
1.2 城市規劃設計的生態城市方向
生態城市規劃的重要思路是把生態觀念作為設計原則,強調人與自然的相互關系和作用,使人與自然相和諧。制定生態城市的規劃,需要建立由社會、經濟和環境三要素構成的規劃指標體系。要依據社會經濟發展的規劃,合理的確定城市的生態功能、經濟功能、生態資源配置布局等等,使各項城市活動按照生態城市發展的要求進行。同時要充分考慮對原生態的自然生態綠地的保護。
1.3 城市規劃設計中要突出地域特色
不同的自然環境是塑造了不同的社會文化特征,而社會文化特征正是改造與適應自然環境的結果。依托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和社會文化特性,尋求地域的特色,是現代城市規劃設計的基本思路之一。城市規劃設計應承繼城市當地的歷史文脈,突出地方建筑的藝術特色。一個城市的特色是這個城市有別于其他城市的形態特征,現代城市要更加注重其自身獨有的特色。
1.4 城市規劃設計朝著文化城市方向發展
我國有諸多的歷史文化古城。對于歷史文化古城,規劃和設計的重點應在于古城內部旅游產業的選擇與協同發展的模式,處理好古城文化遺址保護與環境整治綠化、以及舊城改造和古城文脈復興的關系。具有文化背景的城市在規劃和建設時,要注重協調古城保護與經濟發展、城市建設的關系。
2 現代城市規劃和設計的方法
2.1 推動生態城市建設的方法和措施
在具體措施方面,首先要制定科學的生態城市規劃,在制定生態城市規劃的過程中合理劃歸城市經濟功能和生態功能、生態資源配置的規模和布局;其次要努力做好生態城市的內容設計,其基本的內容有城市景觀的設計、城市產業設計和城市住區設計三個方面,城市產業應當是代表生態文明潮流和先進生產力發展方向的生態產業,同時要用生態建筑的科學原理對居住區進行科學的規劃。
2.2 城市規劃設計中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具體方法和措施
城市規劃時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規劃。可持續的城市規劃要營造良好的經濟環境,同時使經濟結構得到優化。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強調三大產業協調發展,產業結構作為城市經濟結構的主體,必須在城市規劃設計中得到改造。具體做法是在發揮示范產業的同時,強調和促進三大產業的協調發展。
(2)城市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可持續的城市規劃就是運用專業的生態學、生態經濟學原理及其它相關的科學方法與知識,注重城市生態功能的完整化,調節和控制城市的社會、經濟與自然系統的生態關系。
(3)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城市規劃。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城市規劃最終要追求的目的,社會發展過程除了明顯的經濟增長外,可持續發展城市謀求的是在社會資源的公平分配,以此來促進社會的和諧和人的全面發展。
2.3 城市規劃設計技術手段的改進
隨著科技的發展不斷提高,城市規劃設計的技術手段也由傳統的畫圖和利用木頭、紙板等制作成精細的城市模型,發展為電子沙盤和虛擬城市模型等,特別是隨著Internet的普及、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地理信息系統(GIS)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這些新新技術都對城市規劃產生了巨大影響。規劃設計人員先后提出了虛擬城市、賽博(Cyber)城市和數字城市等全新的概念,這為實現現代城市規劃理念提供了技術支持也奠定了技術基礎。虛擬技術在城市規劃中的運用。
(Virtual Reality,VR)技術是指計算機根據現實世界中存在的數據,生成交互式三維虛擬的環境,繼而實現視覺、聽覺、觸覺及嗅覺等感覺的形式,這樣不僅能使參與者感受到由景物或模型組成的虛擬環境逼真的存在,也能實時準確地響應參與者的操作和行為,達到身臨其境的感覺。在城市規劃和設計中,它的優點是既方便設計人員的審查、討論,又可面向決策者和公眾展示規劃設計方案,及時地發現問題并加以修正。
計算機流體力學在城市規劃設計中的應用。計算機流體力學技術在城市規劃設計中建筑區域規劃時,是一項必備的技術支持手段,計算流體力學(CFD)是用于模擬現實中流動現象的一種有效工具。隨著計算機計算能力的不斷提高,以及CFD本身理論方法的不斷改進以及精度的不斷提高,CFD已經成功地應用于包括建筑規劃設計在內的許多流體流動相關領域。CFD的優點是為使規劃方案更趨合理,它能夠提供大量的附加信息。
3 現代城市規劃設計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3.1 批準的城市規劃應具有權威性和穩定性
經過批準的城市規劃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要防止認為地對其修改,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城市在經濟社會發展中,不會因急功近利和部門利益的牽扯而違反規劃,應切實維護城市規劃的權威性和穩定性。
3.2 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必須完善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是實施城市規劃,完善城市功能,推動城市發展的關鍵環節,是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的的試金石和重要標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一定要按照城市規劃配套建設,道路先行,水電氣跟上。不能顧此失彼,基礎設施建設必須配套、完善。
3.3 城市的社會公益設施必須得到有力保障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部分開發商投資行為會受利益驅動,造成規劃中難以提供完善的社會公益設施,包括城市公園、停車場地、文化體育場所等。這對整個城市的發展造成的不利的影響,需采取有效手段,有力地保障城市社會公益設施依照規劃來建設。
4 結語
良好的城市規劃在當前和今后城市發展的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現代城市的規劃設計要更加體現人性化、生態理念和可持續發展等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因素,設計者就應該根據城市具體情況、科學研究城市發展規模和方向,確定適合城市長遠發展的規劃和設計,科學指導城市建設逐步實施,使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環境更加和諧。
參考文獻
[1] 馮志剛.淺談城市設計與城市規劃 [J].科技創新導報,2008(8).
[2] 涂軍飛.淺談城市規劃建設新模式 [J].科技創新導報,2008(8).
[3] 趙志慶 ,徐蘇寧.城市設計過程理論探究[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
[4] 馮志剛.淺談城市設計與城市規劃 [J].科 技 創 新 導 報,2008,5:47.
[5] 劉瑋 .論城市規劃中建筑設計 [J].科技創 新 導 報 ,2009,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