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慶海
摘要:由于高層建筑物的大量出現以及功能需求的多樣化需求,這便大大增加了施工難度。高層建筑的鋼筋混凝土梁式轉換層的施工技術因此應運而生。本文著重闡述了高層建筑鋼筋混凝土梁式轉換層施工技術的主要工藝流程,并介紹了施工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和施工要點。
關鍵詞:高層建筑;鋼筋混凝土;梁式轉換層;施工技術
中圖分類號: TU74 文獻標識碼: A
1.前言
當今的城市高層建筑正在逐漸呈現出多樣化和多用途的基本特征,這些特征也正在賦予高層建筑以更加多樣化和更加強大的功能。這一趨勢也給高層建筑的結構形式提出了更高要求。高層建筑鋼筋混凝土梁式轉換層的施工技術是為了更好的提高高層建筑結構的科學性和實用性。通過長期的工程實踐和長期的使用反饋,高層建筑鋼筋混凝土梁式轉換層的施工技術的優越性非常明顯。這一技術解決了傳統的技術無法解決的問題,很好的實現了高層建筑中上下部結構的豎向連續性。
2.梁式轉換層的現狀
由于高樓層的建筑功能會發生變化,需要下層的較大間距的柱網支承較小間距的柱網。轉換層的傳力梁與其上小間距的梁柱框架組成為共同受力的結構。梁式轉換層之上的墻承式,便構成梁和墻共同工作的組合結構,稱為墻梁結構。墻梁是由鋼筋混凝土托梁和R.C墻組成的組合構件,實踐證明,轉換梁上部墻體處于受壓狀態,轉換梁處于偏心受拉狀態。較為理想的是墻滿載于轉換梁,形成下梁上墻的暗梁式結構體系。考慮到建筑功能的需要,往往將墻并非滿跨布置于轉換梁上,而只是跨度的一部分,或因為門窗洞口的位置不在跨中,不能形成墻梁組合,于是將墻體考慮為梁上荷載。
3.高層建筑鋼筋混凝土梁式轉換層的優勢與特點
3.1高層建筑鋼筋混凝土梁式轉換層的優勢
由于高層建筑物下部結構受力較大,所以高層建筑的施工難度較大。需要引起我們注意的是高層建筑的上部結構受力較小,這就顛覆了常規的建筑物結構模式,給施工帶來很多難度,也給工程安全帶來很多威脅。經過實踐發現,在結構中設置轉換結構構件可以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轉換結構構件所在的樓層就是轉換層。
3.2高層建筑鋼筋混凝土梁式轉換層的特點
結構類型的適用范圍是很廣泛的,其突出特點是可以創造較大的內部自由空間。此結構類型的應用范圍集中在上部為剪力墻結構和框架剪力墻結構,其結構優勢較符合此類結構的實際情況。
通過上部樓層剪力墻結構通過轉換層軸線錯開實現的,也是其優勢所在。但是,在軸線發生改變的過程中轉換層上、下結構形式沒有隨之改變,這是此類型的重要特征之一。在高層建筑施工的過程中,鋼筋混凝土梁式轉換層的施工技術是較為多樣化的,需要根據實際工程具體選擇。
4.高層建筑鋼筋混凝土梁式轉換層的技術流程與要點
4.1鋼管支撐與模板工程的施工
鋼板支撐與模板工程的施工是重要的基礎性階段,一般選擇中 Φ48×3.5 碗扣式腳手鋼管搭設排架作為轉換結構模板支架,可調支托安放于鋼管支撐頂端[2]。在此過程之后需要在鋼管上方安裝可調支托。這會直接關系到鋼管立柱的承受能力,尤其是軸向力是否能夠達到相關要求。在施工過程中,模板支架需要承受很大的壓力,施工過程必須以保證模板支撐力達標和不會發生坍塌為基本原則,否則將會造成人員傷亡和較大的財產損失。轉換結構區域的邊緣應該根據工程實際需要設置框架柱、剪力墻等結構,這些結構將會分擔一部分荷載,起到較好的保護作用。
4.2科學的選材
通常情況下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徑嚴格控制在 20mm 以下。如果混凝土粗骨料的粒徑超過或者達不到這一標準將會引起強度降低,給工程施工埋下隱患。在進行各種材料的拌合時應該使用合理的比例進行調配,做到均勻合理。
4.3混凝土泵送和施工要求
澆筑質量直接關系到工程整體施工質量,應該引起足夠重視。模板內的雜物必須清理干凈,這是保證混凝土均勻度和凝固質量的關鍵。第二次澆筑之前應該首先做好濕潤準備,在其表面適當灑水澆筑厚度通常保持在10-15mm的范圍。此外,在施工過程中必須對表面浮漿進行徹底清理后才可以進行澆筑。
保證每層混凝土的澆筑厚度維持在350mm左右。還應根據不同的氣候等具體情況做好每層混過凝土澆筑的時間控制,每層間隔的時間不得低于1.5h,以凝固效果合理為終止時間。
振動棒選擇應該以鋼筋凈距為基本判斷依據。通常情況下,為了保證攪拌的質量和均勻程度選擇振棒移動間距為 400mm 左右,振搗時間為 15~30s,這種設置可以從很大程度上避免混凝土表面產生裂縫。
模板以及支架的施工要點?混凝土梁式轉換層的模板工程技術屬于重要的施工技術,條件具有多變性、參數具有難控性,并且理論與實際存在差異性。所以,必須注意一般技術的基本要求,做到與實際最大限度的符合。設計模板工程主要涉及到設計模板裝置的結構和構造,模板裝置的裝拆設計和使用、周轉設計。以下僅對模板設置的結構和構造進行一定的探討。
5.1斜撐的施工要點?斜撐桿都需不大于45°角,排距沿柱面豎向為lm,梁底斜撐桿同梁底模板的外鋼楞相協調,之間距離應設置為400mm,上端伸至模板底并與梁度模外鋼楞相扣接,并作雙扣件抗滑移保險,斜撐桿的下支點主柱面預留的內設定位短筋的凹槽,最下排斜撐桿的下支點為所在樓層的柱根部。
5.2立桿與掃地桿的施工要點?上端直接與梁底的內楞、外楞分別相扣接,從而形成雙扣件抗滑移保險。立桿的下端支撐在樓面上鋪設的通長木板上設置的鋼墊塊上。梁下排架下設掃地桿,中間設兩道大小橫桿,梁底排架兩側,橫向設置斜撐,縱向設置雙肢剪刀撐,還需將梁下排架與樓層滿堂架連為一體,從而增加排架的空間剛度。
5.3鋼管支撐的施工要點?施工過程中要注意檢查木楔是否頂緊、釘釘子、防滑動,這是避免鋼管直接作用于樓板形成集中荷載的關鍵。
5.3.1采用中Φ48x3.5碗扣式腳手鋼管搭設排架作為轉換結構模板支架,可調支托安放于鋼管支撐頂端,把小準48x3.5鋼管安放在可調支托上,碗扣式鋼管立柱承受的是軸向力。由于模板支架上的荷載作用很大,在鋼管碗扣腳手架支撐下,要保證模板支撐不倒塌。
5.3.2橫向水平桿的構造。第一,主節點必須設置一根橫向水平桿,用直角扣件接且嚴禁拆除。主節點處兩個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應大于1 50mm。在雙排腳手架中,靠墻一端的外伸長度a不應大于0.41,且不應大于500mm。第二,支架立桿應豎直設置,2m高度的垂直允許偏差為15mm;設在支架立桿根部的可調底座,當其伸出長度超過300mm時,應采取可靠措施固定。
6.結束語
由于高層建筑的施工難度越來越大。為了保證高層建筑的施工效益和使用質量,我們應該深入研究高層建筑鋼筋混凝土梁式轉換層的技術要點,把握其施工難點,精確的把握每道施工工序的基本原則,在此基礎上進行科學施工。根據不同的施工階段,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從而提高施工質量,降低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保證高層建筑的使用安全。
參考文獻:
[1]龍永強. 鋼筋混凝土梁式轉換層施工技術初探[J].科技與企業,2012,(01).
[2]張哲維. 高層建筑的梁式轉換層施工技術之我見[J].民營科技,2012,(02).
[3]竇鍵. 高層建筑鋼筋混凝土梁式轉換層的施工技術[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04).
[4]楊宗千,鐘鑫,姜占.高層建筑鋼筋混凝土梁式轉換層鋼筋的連接和安裝研究[J].工程科技踐,2011,(02).
[5]王錦洪. 高層建筑鋼筋混凝土梁式轉換層施工技術研究[J]. 廣東科技,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