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闡述了COW原油儲罐清洗技術原理,分析了清洗作業過程中存在的主要風險,提出了清洗作業中火災爆炸、油氣中毒、機械傷害、室息、觸電、環境污染事故的預防措施,以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保障作業人員的安全,最大限度的避免危害和事故發生。
關鍵詞:儲罐清洗風險預防
中圖分類號: TG155.4+1文獻標識碼: A
前言
石油儲罐經過長時間的運行或閑置,可能產生許多不利于安全生產的因素,例如罐內沉積物太多影響儲罐的有效容積,內防腐脫落造成的罐底版腐蝕甚至漏油,儲罐基礎不均勻沉降造成的罐體傾斜,基礎下陷造成的罐底版撕裂,應力變形引起的焊縫撕裂等等。石油儲罐的檢修周期一般為5—7年,檢修前必須進行清洗,COW清洗就是目前世界上先進的機械儲罐清洗技術之一。
一、COW儲油罐清洗技術原理
COW儲油罐清洗技術是用臨時敷設的管道,將COW裝置與清洗油罐、供給清潔原油的油罐及存放清洗后原油的回收油罐連接在一起,用設置在清洗油罐上的清洗機,噴射清潔油罐所供給的清洗油來溶解油渣,用抽取系統抽取溶解的淤渣,過濾后再將其送到回收油罐中。主要包括同種油清洗和溫水循環清洗兩個工藝過程,通過機械清洗后,油罐內的油份基本上被除掉,打開人孔后進行清掃后直接達到原油罐動火維修條件。
二、 COW儲油罐清洗技術在清洗作業過程中存在的主要風險
COW儲油罐清洗技術相比人工清洗,其安全環保性能高、工期短、節省人力,設備穩定性好。但是原油屬于甲B類火災危險性物質,具有易燃、易爆、易蒸發、易產生靜電、受熱易膨脹、易流動擴散、能在水上漂浮等特點,火災爆炸危險性較大。如果對風險認識不清,安全措施不當,COW清洗技術在清洗作業過程中同樣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存在的主要風險是火災爆炸、油氣中毒、機械傷害、室息、觸電、環境污染事故等。
2.1、火災爆炸:在設備安裝過程中, 特別是在打開人孔、拔立柱時,大量的油氣溢出,同時周圍空氣也得以進入罐中,從而在罐內外形成油氣與空氣的混合性氣體。其濃度如果是在爆炸極限之內,如違章使用鐵制工具引起的碰撞火花、現場違章動火、未保溫的高溫物體表面、裸露的高壓蒸汽管線、太陽曝曬以及清洗過程中形成的靜電放電火花等引起火災爆炸。
2.2、油氣中毒:原油屬低毒類物質,侵入人體的途徑為吸入、皮膚吸收。當吸入大量的油蒸汽時,能引起 人的神經麻痹。原油儲罐在清洗移送過程中易發生原油泄露,不可避免作業現場彌漫著混合氣體及硫化氫等有毒有害氣體。機械清洗完畢,罐內仍然存在有毒有害氣體,其主要成分是硫化氫、可燃氣體 ( 主要有直鏈烴、脂肪烴、芳烴、酚類、多環芳烴等 )等引起油氣中毒。
2.3、機械傷害:
清洗設備吊裝運輸,罐頂及罐壁吊裝設備及臨時管線的安裝,各種機械設備的運動部件都可以構成對人體的傷害,如皮帶輪、卷揚機等。清渣作業人員在進入罐內必須佩戴安全帽, 防止碰撞與罐內附件造成傷害。
2.4、窒息:機械清洗完畢后,需進罐進行人工清渣,罐體內缺氧可造成人員窒息,因此要做好清洗作業過程中的強制通風工作,使罐內氧氣含量達到19-21% 的標準, 確保不發生人員窒息事故。
2.5、觸電:機械清洗設備主要有清洗設備、回收設備、油水分離設備、惰氣發生設備、空壓機、軸流風機、臨時照明等電器設備, 現場臨時用電設備多、負荷大。在使用電氣設備作業過程中,因電線或工具絕緣不好發生漏電、電力線老化破損未作防范處理 、電氣設備未進行 保護接地 、未使用漏電保護器或漏電保護器選型不當等造成作業人員觸電傷害。
2.6、蒸汽燙傷:清洗臨時蒸汽管線未用耐熱材料包裹隔熱造成人員燙傷、移送管道試壓或掃線法蘭連接蒸汽泄露燙傷,蒸汽超壓爆管燙傷等。
2.7、環境污染事故:清洗作業時產生的廢水、污油泥或固體廢棄物處理不當, 會引起環境污染事故。
三、COW清洗技術清洗過程中風險預防措施
3.1、加強對作業人員的HSE教育和培訓
作業人員的HSE培訓落到實處, 切實提高他們的HSE技能和防范風險的意識和能力,嚴格落實作業現場七想起不干。教育培訓內容應包括: 罐區安全規章制度;清洗作業地點和清洗對象實際和潛在的風險及危害程度;作業中應遵循的HSE注意事項和規定;防護器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清洗事故及經驗教訓等。
3.2、加強清洗作業現場的風險預防措施
3.2.1火災爆炸的預防措施
嚴格控制罐內氧含量在8VOL%的安全范圍內,按施工規范謹慎作業,施工人員應穿防靜電工作服和防靜電工作鞋,嚴禁穿化纖服以及使用化纖抹布、繩索,防止產生靜電火花。在抽提立柱、安裝臨時吸口和下清洗機時,要輕提輕放,不要產生劇烈摩擦,遇到銹蝕嚴重的情況,要用防爆工具輕敲轉動,嚴禁用非防爆工具猛力擊打。進入作業場所禁止攜帶明火, 嚴禁將非防爆通訊工具帶人作業現場。
3.2.2油氣中毒的預防措施
減少油氣中毒的主要措施是控制油氣的泄露、跑油等。如作業前將罐頂的呼吸閥等易產生油氣泄露部位進行包裹。對安裝的臨時管線使用前,要用蒸汽試壓測漏。工藝流程切換要先開后關,防止臨時管線憋壓爆管。同時作業前要嚴格進行氣體取樣分析,監護人員要攜帶便攜式可燃氣體報警儀等。
3.2.3機械傷害的預防措施
嚴格遵守吊裝作業和設備安全操作規程,按規范穿戴好個體勞動保護用品。作業場所應設置安全界限或柵欄, 各主要作業點應設立安全標志或警語牌。禁止與作業無關的人員進入作業現場。
3.2.4窒息中毒的預防措施
打開罐人孔安裝臨時吸口時,現場作業人員要戴防毒面具保護,并攜帶便攜式可燃氣體,在上風口作業,防止罐內有毒氣體吸入。在罐上作業,嚴禁在浮倉內休息,防止缺氧窒息。對退出運行的罐,進罐作業前要加盲板與系統隔斷。進罐作業必須經過相關部門罐內氣體檢測合格,辦理好進入受限空間作業票,必要時罐內采取強制通風措施,要安排專人在罐外進行安全監護。
3.2.5蒸汽燙傷的預防措施
臨時蒸汽管線要用耐熱材料包裹隔熱,試壓或掃線作業人要站在側面觀察。在蒸汽管線上要安裝安全泄壓閥,防止蒸汽超壓爆管傷人。
3.2.6人員觸電的預防措施
按規定辦理臨時用電作業票,嚴禁非電工人員從事電器作業,按規范安全用電,漏電保護設施要完好有效。現場電工作業必須由專業人員操作, 現場的所有設備、配電箱必須符合防爆標準,具備安全距離,臨時用電檢查必須嚴格按照標準執行,防止造成人員觸電事故。
3.2.7環境污染事故:現場清洗含油污水應進行多次油水分離或排入密閉含油污水管網,經污水處理設備處理合格后方可排放。清洗作業的污油泥或固體廢棄物處理必須按照 《危險廢物轉移聯單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執行,防止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
四、結束語
原油儲罐COW清洗作業屬于綜合性、高風險作業。 特別是清洗作業中引起的火災爆炸事故時有發生,因此作業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安全管理,針對清洗作業存在的風險,落實好風險控制措施和執行相關標準的落實工作,做好防中毒、防窒息、防火防爆、防靜電、防機械傷害、防環境污染等預防工作,做到任務明確、責任到人,逐一制定防范措施,有針對性的對關鍵風險點進行控制,確保安全順利的完成儲罐清洗工作。
參考文獻:
[1]葛書義,儲油罐機械清洗技術安全風險分析與控制,油氣田地面工程[J],2012.9:08-09。
[2]孫海濱,COW儲罐清洗技術的安全性分析及控制措施,石油和化工設備[J],2010.9:45-55。
[3]柳冰瑞,清罐危險性分析及防范措施,安全、健康、環境[J],2006.5:22-24。
[作者簡介] 肖瑞金(1975-),男,出生于河北省廊坊市,1997年畢業于廊坊石油管道學校,工程師,現從事管道施工、原油儲罐清洗生產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