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昭君 于殊文 胡博
摘要: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只有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才能筑牢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幸福安康、社會和諧穩定的物質基礎。”
關鍵詞: 工程機械管理問題管理專業
中圖分類號:F407.4 文獻標識碼: A
一、工程機械行業背景
回顧改革開放的三十五年來,中華民族在發展的道路上披荊斬棘、勇往直前,取得了豐厚的成果,這也為我們完成努力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小康社會的目標增添了動力。
在全球的經濟都在不斷發展的今天,推動經濟發展,工業生產力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工程機械設備是我國現代化工業發展的重要工具,也是工業資本的主要組成部分。現代化工業的不斷發展,也促進了工程機械行業的進步,但是隨著工程機械設備的不斷增加、工程行業的不斷發展,行業中所暴露出的問題也就接踵而來。據調查,全國工程機械行業的安全事故發生率每年都有增長趨勢,機械傷人事故頻繁發生。所以,想要保持現代化工業的平穩發展、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得到保障,解決工程機械的管理問題便成了當務之急。
二、工程機械行業無人監管的危害
此前,由于工程機械設備分布廣、流動性大,造成機械設備管理方面出現漏洞,事故發生后,責任追究不明確,加之對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術能力監管不嚴,許多設備操作人員上崗前未經統一專業的培訓,致使在工程機械設備工作時安全事故時有發生,這種安全事故的發生既是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嚴重威脅,同時也是對國家資源的極度浪費。目前我國工程機械設備大多數屬于個體經營模式,沒有特定的部門對設備進行管理和登記,造成機械安全事故發生后身份識別出現較大困難。此外,現在的工程機械行業市場缺乏管理,工程機械設備基本沒有牌照登記,使得機械設備沒辦法辦理融資保險等保障業務,致使在機械設備發生事故時,業主無法維權。
三、工程機械行業的管理
質量的發展是我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需要,也是我國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的需要。為順應時代的發展,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同時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會議精神,認真執行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2012】27號《質量發展綱要》,通過建立工程機械成套設備質量安全數據庫,從而為國家有關部門制定政策提供真實的科學依據,推進工程機械行業的質量監督,在黨和國家的正確領導與監督下,進行有效的規范化管理,促進工程機械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遏制工程機械設備的突發性事件的發生。通過對工程機械設備的普查登記、編號、辦證、換證、號牌發放等工作,切實解決工程機械設備保險難、融資難、出現事故時機械設備業主維權難等問題。為我國經濟發展獻出有利貢獻,為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提供可靠保障。工程機械行業的有效管理將是我國經濟發展進程中的一塊重要里程碑。
四、成立機械救援的意義
近年來,地震、海嘯、暴雨、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新聞時有報道,每每此時,災區受災群眾的情況緊緊牽動著我們的心。在大自然面前我們是渺小的,在災難面前,我們束手無策,雖然天災人禍無法避免,但是災難過后的救援就是與時間的賽跑,是與死神的抗衡。救援時,時間就是生命,早一秒鐘的救援就等于多一份生還的機會,隨著科技的進步,現代化的救援不再僅僅是手扒磚,鍬鏟土。機械的輔助救援力量是不可忽視的,大型機械設備的應用會為救援爭取到寶貴的時間,在5.12汶川地震,7.22甘肅地震中,都能看見大型機械設備參與救援,通過開通道路、清除殘骸,為救援的部隊提供方便。由此可見,機械設備在現代災害救援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成立一支專業的機械救援隊伍意義重大,一支整齊、迅猛,在災害面前永不退縮的鋼鐵隊伍,以保護人民生命為己任。
深化改革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必須更加尊重市場規律,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十八大會議強調:“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簡政放權。”會議指出:“穩步推進大部門制改革,健全部門職責體系。”“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完善體制改革協調機制,統籌規劃和協調重大改革。”
會議還強調:“行政體制改革是推動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目標,深入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社分開,建設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積極響應十八大簡政放權政策,成立工程機械行業管理專業部門與工程機械應急救援隊伍,進行體制改革,為中國現代化發展做出有利貢獻,為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提供可靠保障。中國機械人一定會如鋼鐵軍人一般,通過不懈努力,為黨和國家盡職盡責,秉承“傾情為民,熱情服務”的理念,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對待工作實事求是,求真務實,對待人民熱心幫助,體恤關懷,對待自己嚴格自律,克己奉公,相信只要我們緊緊圍繞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就一定能夠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宏偉目標,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陸志昌.對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發展的幾點思考[J].工程機械,2009(3).
[2]楊紅旗.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回顧與瞻望(三)[J].工程機械,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