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秀敏
摘要:扦插育苗造林能保存原優(yōu)良植株的性狀,生產力和經濟效益較高,是擴大森林培育面積,營造速生豐產林的有效手段。然而本文主要就是針對林木扦插育苗造林的技術來進行闡述。
關鍵詞:林木;硬枝扦插;嫩枝扦插
中圖分類號:S72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插條育苗是將充分木質化的樹木枝條。苗干或半木質化枝條,截成一定規(guī)格插穗,插于插壤中,使之生根成苗的一種育苗方法。插條成活的關鍵在于插穗能否生根。根原基是插穗生根的物質基礎,在適宜條件下,根原基分化形成不定根。影響插穗成活的因素很多,從內在因素看,包括樹種的遺傳特性、母樹及枝條年齡、枝條部位和發(fā)育狀況等。從外界條件來看,包括土壤溫度、土壤水分、空氣濕度、插壤、光照等。
1、硬枝扦插
1.1、選條與制穗
①苗條選擇
選擇采穗圃的當年生要求種源無病蟲害的健壯枝條或當年生插條苗的苗干以及幼年、壯年樹上一年生萌生枝和根部的萌芽條,采條時間要在樹木休眠時進行。
②截制插穗
首先剪去發(fā)育不充實的種條梢頭,春條可用,秋梢禁用,然后按規(guī)格剪制插穗,在生產實踐中,對于種源稀缺的可采取修枝剪人工選擇,大面積育苗,亦可采用專用扦插鍘成捆截取,要求剪穗工具鋒利,保證切口平滑,無機械損傷。楊、柳樹等插穗粗度一般為0.8~2.5cm,長度15~20cm;紫穗槐、連翹、木槿等粗度為0.3~1.5cm,長度10~15cm。要在庇蔭背風處進行,切口應不劈裂,上切口距芽1.0~1.5cm,下切口距芽0.3~0.5cm,將截制好的插穗,按粗細分級,每50根或100根上下不顛倒地捆成1捆。
1.2、貯藏
對不立即扦插的種條,為保持生命力,促進切口愈合和不定根發(fā)育,采集后要立即貯藏,方法與種子層積催芽相同。要注意插穗小頭朝下(易于不定根形成),分2~3層隔沙埋藏,捆與捆間填充濕沙,設置通氣孔,以防穗條干燥失水或濕熱發(fā)霉。
1.3、催根
一是浸水催根。將成捆插穗浸泡在流水中10d左右(或每天換水1次),或晚上浸泡、白天將水排出,覆蓋草簾,置溫暖通氣條件下7~10d,當皮層上生出白色瘤狀突起時扦插。此法適用于毛白楊、新疆楊等樹種。松脂較多的針葉樹,要將枝條下端浸入30~351溫水中2h,使樹脂溶解,以利切口愈合生根。二是激素催根。一般常用的激素有萘乙酸、吲哚丁酸、生根粉、木素酸鈉和腐植酸鈉等。多用于生根困難的松、柏等嫩枝扦插和毛白楊、葡萄等硬枝扦插。三是溫床催芽。選擇背風向陽處,挖掘寬1m、長10m、深25cm的低床,在床底鋪墊5cm厚河沙,將成捆插穗大頭朝上倒立排列于床內,上覆2cm厚河沙,噴水,白天覆蓋塑料薄膜,夜間蓋草簾,使晝夜溫度控制在10~251,一般經10~15d即可生根。此法適用于毛白楊、新疆楊等。
1.4、扦插
春秋皆可扦插。春插氣溫應穩(wěn)定在101左右時進行。楊、柳樹以壟插為宜。干旱地區(qū)和花灌木多用低床扦插。楊、柳樹壟距為60~80cm,每壟插1行。株距20~40cm。密度為3~5萬株/hm2;花灌木株距10~20cm,以直插為好,土壤黏重也可斜插。扦插深度,落葉樹春插一般將插穗上切口芽露出地面,秋插則全部插入土中,而常綠樹種僅插入土壤中2/3左右。扦插時注意保護上切口處的芽,防止倒插,下切口要與土壤密接。插后踏實,隨即灌水。每隔3~5d灌1次水,連續(xù)灌2~3次,直至愈合生根后再每隔1~2周灌1次水。
1.5、扦插育苗
①生根難易程度:是扦插育苗造林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應根據(jù)樹木的生物學特性選擇,在我區(qū)宜大面積采用此法的樹種生根較易的有小葉楊、合作楊、檉柳、紫穗槐、沙柳等;生根中等的有楊柳科黑楊派新疆楊、毛白楊、臭柏等;生根較難、不宜扦插的有山杏、山桃、棗樹、河北楊、中槐等。②扦插時間:較易生根的樹種在育苗時,可隨采條,隨制穗,隨扦插,一般在清明前后10天內扦插最佳;生根中等的必須經過催根處理(根原始體用肉眼能觀察到的小根瘤點形成)時,扦插最為適時,要求在清明前后的10天內仔細觀察根點是否形成,過早或過遲會影響生根成活率。③扦插時芽眼向上,不得倒扦。
2、嫩枝扦插
2.1、采條與制穗
采條時期以枝條呈現(xiàn)半木質化時為宜,一天之中應在清晨有露水或陰天無風時進行。一般選擇幼齡母樹上發(fā)育健壯的半木質化枝條和蘗條。采集的嫩枝,應在陰涼處迅速制穗,穗長一般2~4個節(jié)間,保留3~4個葉片,下切口在芽下剪成馬耳形。在采集、制穗期間,注意用濕潤物覆蓋嫩枝,以免失水萎蔫。
2.2、催根與扦插
多用外源生長激素催根,方法與硬枝扦插相同,濃度宜稍低。多在傍晚或早晨進行。通常采用低床,隨采集,隨制穗,隨扦插。扦插密度以插后葉面互不擁擠重疊為原則,株行距一般約10cm,深度為2~4cm。播后立即灌水或噴霧。
2.3、插后管理
播后每日噴水2~3次,如氣溫高每天噴3~4次,但每次水量要少。扦插初期空氣濕度應保持在95%以上,下切口愈合組織生出后可降低至80%~90%。棚內溫度控制在18~281為宜。超過301時應立即采取通風、噴水、遮蔭等降溫措施。扦穗生根以后,可延長通風時間,加大透光強度,降低土壤水分含量,使其逐漸接近自然環(huán)境。另外,還應切實做好扦插成活后的灌水、施肥、松土及病蟲害防治等苗期管理工作。
3、具體的應用
3.1、楊樹插穗條的先進培育方法
在這里我們就以楊樹插穗條的先進培育來舉例說明,室內:可直接在家庭或是預先在室內設置的火炕式溫床進行,鋪墊10cm厚的細沙或鋸末,炕面各部位溫度要一致,溫度保持在24℃~28℃.插穗上炕前,把插穗用清水浸泡1~2d,發(fā)根部位朝下,一個一個垂直排列到抗面砂土層上。用濕潤的細沙或鋸末把插穗之間空隙填至穗氏三分之一左右,即露出發(fā)芽部位。抗面要及時噴水,保持濕潤狀態(tài)。一般催根需要15~20天,當沙土中的插穗下端的發(fā)根位大部分產生自色瘤狀突起并氏出O.5cm左右幼根時,催芽也就結束了。室外冷床催根:于上一年前或當年春季,在室外背風向陽處旱東西走向挖窖。寬1.5m,深1~1.5m.氏度按每平方米可擺3000穗計算。在窖內填入5O~l00cm厚的冰塊,用雪或碎冰填充空隙搗緊攤平。在窖內底層冰面上鋪上10cm厚的鋸末或細沙,把用水浸泡1~2d的插穗發(fā)根部位朝上,發(fā)根部位朝下,垂直擺好,上面填充5cm厚的濕鋸末或是濕沙,再覆蓋2~4cm厚馬糞、腐殖土或草木灰,以利吸熱。最后蓋上,塑料布或玻璃窗。沙土層內插穗生根部位的溫度應保持在20℃~30℃,注意通風散熱,及時噴水,保持濕潤。冰窖催根時間18~22天。
3.2、采用微量元素,促進楊樹插穗條苗徑生長
在植物生長的過程之中,微量元素就是其中最為關鍵的元素,在植物的體內含量雖然是比較少的,但是作用卻是非常的強大。假如土壤之中的微量元素供給不足的時候,植物就會出現(xiàn)缺乏的癥狀,但是假如微量元素過剩的時候就會發(fā)生中毒的癥狀,同樣也影響植物的質量與產量。只有微量元素適宜的時候,才可以相應的促進植物各個器官的正常發(fā)育與生長。所以,我們只有深入的研究微量元素,對于苗木的培育與營造速生豐產,均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于微量元素硼的研究,現(xiàn)已有許多的報告證明,可以有效地促進植物根系的發(fā)育,促進碳水化合物在植物內進行分配和運轉,特別是硼元素對植物生殖器官的發(fā)育起著重要作用。適量的硼元素可以促進幼苗的高生長,但是其促進的作用并不是很大,而高濃度的硼酸溶液反而會抑制到楊樹的正常生長。硼元素對于苗徑的影響比對高生長的影響十分的顯著,適量的硼可以促進莖的生長發(fā)育,但是當硼深度過高或者是不足的時候,對其的影響均不是很大。從實驗中我們可以看出:噴與浸的各種處理對苗徑的生長都沒有較為明顯的差別,而在適量的浸加噴的處理之中對苗徑生長有顯著促進作用。對于楊樹插條苗而言,用濃度0.01%濃度的硼微量元素,對楊樹插條浸泡,可以有效地促進苗徑、苗高生長以及生物量的增加,并且還可以很快地形成的一個十分龐大的根系。在葉面噴霧的過程之中,隨著硼元素濃度的不斷加大,其中的各項指標均會有所增加,但是其中的差異并不是十分的顯著,從高、徑生長上來看,0.3%濃度的效果要比其它濃度好很多,各項指標均會明顯的增加。
結束語
扦插育苗的技術,現(xiàn)在已經廣泛的應用于林木之中,這也說明了這種技術的成效性。同時插條成活的關鍵在于插穗能否生根,根原基是插穗生根的物質基礎,在適宜條件下,根原基分化形成不定根。
參考文獻
[1]席向華,齊曄.林木扦插育苗造林技術[J].現(xiàn)代園藝,2013,08:41.
[2]師恩帥,崔鵬飛,宿金波.談楊樹扦插育苗造林技術[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01:239.
[3]孫林全,李樹軍,李功敏.沙棘的育苗造林技術[J].林區(qū)教學,2008,10:122-123.
[4]祝巖.林木扦插繁殖技術研究進展及其應用概述[J].福建林業(yè)科技,2007,04:270-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