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晶晶 王紅梅 王蕊
【摘要】建筑力學與結構課程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全面的展示了職業教育的獨特魅力,所以要學好,并且較好掌握這門課就需要教師以及學生共同關注實踐。針對建筑力學與結構課程目前的教、學現狀,提出了學好該課程的教授思路和學習方法。
【關鍵詞】職業教育建筑力學與結構 教學現狀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 A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我國一種教育模式,它培養的不是研究型人才,而是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崗位等第一線急需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建筑力學與結構課程的教與學如何適應這個要求,是教師與學生面臨的重大課題之一。
1 課程特點
建筑力學與結構課程作為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專業基本技能課,一直是難點課程之一。主要原因是該課程具有跨度大、覆蓋面廣、理論性強、知識點密集等特點,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課程。該課程是由三大力學和兩大結構課程整合而成,既包括靜力學、材料力學和結構力學的基本知識,又包括鋼筋混凝土結構和砌體結構的內容,學生掌握起來難度較大。
2 課程的教學現狀
2.1 教師方面———教師的教學設計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建筑力學與結構課程綜合性很強,這就要求教師具有足夠多的知識儲備,而且要對這門課的教學設計準備充分和詳實。但是目前教學過程中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重模型分析、輕實際聯系。建筑力學模型是建筑結構的高度抽象化,教師教學時容易忽視對理論模型與實際結構之間聯系的深入講解。如果教師不能主動將理論模型與真實建筑對接起來,會使學生對力學、結構、建筑設計之間的關系認識不夠深入,進而嚴重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二,重解題技巧、輕規律總結。授課教師如果只注重解題方法和技巧,追求解題過程和結果的正確性,而忽略對一些力學概念及結構規律的認識和總結,這將不利于學生對力學與結構規律的認知與掌握,更不能靈活應用所學知識。
第三,重知識傳授、輕表現手段。如果教師課件制作、授課方法與方式比較單一,加上理科技術的枯燥,會使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易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學生狀態反過來會影響教師的教學情緒,影響教學質量。
2.2. 學生方面———學生對這門課的重視遠遠不夠
建筑力學與結構課程是一門基礎性學科,也是從事建筑設計和建筑施工的人員解決實際問題必須掌握的一門實用性學科。因為我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大部分學生的基礎比較薄弱,在學習過程中,最深的感觸就是課程難度大,學不會。也有的認為,在以后的工作中,計算內容很少,不需要學習,這樣學生就根本沒有認識到這門課程的重要性,把這種基礎性質的課程放在一邊,極為輕視,更不可能學好并掌握課程里面的知識了。
3 改進措施
3.1 教師方面
第一,堅持以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為依據,遵循“結合理論聯系實際,以應知、應會”的原則,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上,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由單項技能到綜合實踐技能,采用由淺入深、深入淺出的培養方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重點學會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方法。
隨著科技的發展,各地的高樓大廈隨處可見,在這些建筑物中,每一個梁、每一根柱都必須運用建筑力學進行分析設計。從事建筑施工和建筑設計的人員,都要掌握建筑力學的基本理論和知識 。建筑力學與結構研究的主要問題大概有:平衡問題,變形問題,結構問題,看似深奧的理論,其實仔細去分析會發現,它與我們的生活處處相關,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所以,在授課過程中,從我們常見的一些事情出發,分析其原因和實質,再與課本的章節內容相銜接,這樣既使得學生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還降低了學生的理解難度,逐漸的使學生由被動的學習轉化為主動的學習。
第二,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多樣化。
一切方法,只要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利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應該采用,如除常用的講授法、討論法、啟發式、歸納總結法、類比法外,對于我們學校的學生更應注重項目驅動法、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學法等進行教學。
對傳統教學難以奏效的內容,如語言文字難以表達,學生難以理解的形式與關系,較為復雜的變化過程等,可借助多媒體的動畫模擬、局部放大、過程演示等手段予以解決。
第三,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動手應用能力。
在教學中,把職業技能培養作為重中之重,建立適當的教學環境,做到在教中學,在學中做,在做中練,把教、學、做合一。課程設置中有教學實踐環節,可以在此環節中采用案例分析、工地現場參觀、建筑設計等方式,使學生通過討論、觀摩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中。
3.2 學生方面
首先,必須克服心理障礙。大部分同學一聽到力學字眼,就會聯想到中學階段的物理學知識,下意識地認為肯定會很難,不知不覺中就給自己設置了一道屏障。如果大家能克服這種心理,將其視為一門新的基礎課,并產生一種想要探究里面內容的興趣,那將對于本門課程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
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很多方法,只要學生課堂注意聽講,總會找到一種方法能適用于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并在教師的帶領下積極參與課程的實踐環節,找出學習的重點和規律,想要理解和掌握課程里面的知識將不會是件難事。
最后,學生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一旦發現了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密不可分,也將會激發自己的學習興趣,多與老師和學生交流、溝通,開闊眼界。
4 結束語
高職院校培養的畢業生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更加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設計多種教學方法、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真正把“教、學、做”統一起來,才能培養出更多更好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陶莉,戴慶斌. 高職《建筑力學與結構》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成人教育,2012(9):105-106.
[2] 武玉梅. 試論建筑力學與結構教學現狀與教學改革[J].中國論文聯盟,2013(5):96-98.
作者簡介:
閆晶晶,女,漢族,生于1983年6月,重慶建筑能源職業學院,碩士研究生,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建筑工程。
王紅梅,女,漢族,生于1984年1月,重慶能源職業學院,碩士研究生,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建筑工程。
王蕊,女,漢族,生于1984年1月,重慶建筑工程職業學院,碩士研究生,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結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