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樹斌
【摘要】]施工企業材料成本一般占工程成本的50%以上,是影響利潤的最主要因素,控制材料采購成本是成本控制的首先也是重要的環節。本文通過現階段建筑材料采購成本管理的必要性進行了探討,提出了強化材料采購成本管理的措施。
【關鍵詞】施工 材料 采購 成本
中圖分類號: TU911 文獻標識碼: A
前言
當前, 我國的建筑市場競爭十分激烈, 尤其在中小城市施工企業贏利空間逐漸縮小的情況下, 施工企業不得不將注意力轉向內部的成本管理。由于材料費用占工程成本的60% 以上, 因此, 控制材料成本是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新突破點。因而需要進行材料成本控制, 以達到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一、加強材料采購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企業的利潤和材料成本兩者是反比關系,降低材料成本有助于相對提高企業的經濟利潤,所以絕大多數企業把降低材料成本作為利潤增長的關鍵。企業要根據“成本領先”的觀念,強化采購材料的管理,控制好價格環節,以爭取最低的進料成本獲得最大限度的利益。在市場經濟中表面看似價格的競爭,實則是成本高低的競爭。降低施工企業生產過程當中的材料消耗和采購價格是兩大手段,降低施工企業生產過程中的材料消耗是傳統管理中一直保持的,值得注意的是,更應該把降低材料采購成本協同材料消耗,雙管齊下進行管理,才能體現出管理的明顯優勢。
二、建立、完善采購制度, 做好材料采購成本控制的基礎工作
材料采購工作涉及面廣,并且主要是和外界打交道, 因此,如果企業不制定嚴格的采購制度和程序, 不僅采購工作無章可依,還會給采購人員提供暗箱操作的溫床。完善材料采購制度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建立嚴格的采購制度
建立嚴格、完善的采購制度,不僅能規范企業的采購、提高效益、杜絕部門之間扯皮,還能預防采購人員的不良行為。采購制度應規定物料采購的申請、授權人的批準權限、物料采購的流程、相關部門(特別是財務部門)的責任和關系、各種材料采購的規定和方式、報價和價格審批等。比如,可在采購制度中規定采購的材料要向供應商詢價、列表比較、議價,然后選擇供應商,并把所選的供應商及其報價填在請購單上;還可規定超過一定金額的采購須附上三個以上的書面報價 ,以供財務部門或內部審計部門稽核。
2、建立供應商檔案和準入制度
對企業的正式供應商要建立檔案,供應商檔案除有編號、詳細聯系方式和地址外,還應有付款條款、交貨條款、交貨期限、品質評級和銀行賬號等,每一個供應商檔案應經嚴格的審核才能歸檔。企業的采購必須在已歸檔的供應商中進行,供應商檔案應定期或不定期地更新,并有專人管理。同時要建立供應商準入制度。重點材料的供應商必須經質檢、物料、財務等部門聯合考核后才能進入, 如有可能要實地到供應商生產地考核。企業要制定嚴格的考核程序和指標,要對考核的問題逐一評分, 只有達到或超過評分標準者才能成為歸檔供應商。
3、建立價格檔案和價格評價體系
企業采購部門要對所有采購材料建立價格檔案,對每一批采購物品的報價首先與歸檔的材料價格進行比較,分析價格差異的原因。如無特殊原因,原則上采購的價格不能超過檔案中的價格, 否則要作出詳細的說明。對于于重點材料的價格,要建立價格評價體系, 由公司有關部門(采購部、工程部、核算部和財務部等)組成價格評價組,嚴禁一人或一個部門一支筆確定材料采購,定期收集有關的供應價格信息來分析、評價現有的價格水平,并對歸檔的價格檔案進行評價和更新。這種評議視情況可一季度或半年進行一次。
4、建立材料的標準采購價格,對采購人員根據工作業績進行獎懲
財務部對所重點監控的材料應根據市場的變化和工程標準成本定期定出標準采購價格,促使采購人員積極尋找貨源, 貨比三家,不斷地降低采購價格。標準采購價格亦可與價格評價體系結合起來進行,并提出獎懲措施,對完成降低公司采購成本任務的采購人員進行獎勵, 對沒有完成采購成本下降任務的采購人員, 分析原因,確定對其懲罰的措施。
通過以上四個方面的工作,雖然不能完全杜絕采購人員的暗箱操作,但對完善采購管理,提高效率,控制采購成本,確實有較大的成效。
三、強化材料采購成本管理的措施
材料采購管理是從采購計劃開始,到采購詢價、合同簽定,一直到采購材料進場為止的過程管理;這個過程中我們要重點注意經濟采購量在實際采購中的應用。
L、采購計劃
(1)編制材料采購計劃。材料的采購計劃一般由項目的計劃人員編制,其主要依據是項目的圖示量和施工方案的選擇,編制好的材料采購計劃是物資部門確定經濟采購量和編制材料采購計劃的主要依據,物資部門再依據采購計劃確定訂貨點,繼而簽定采購合同以及進行后期的存貨管理。確定經濟采購量。經濟采購量就是項目一定期間材料存貨相關總成本達到最低點的采購數量;與存貨相關的成本,是指為形成和維持材料采購管理而引起的各項費用支出,其總額隨材料數量、價格等屬性的變化而增減,主要由訂貨成本、購買成本、儲存成本和缺貨成本四部分構成。確定經濟采購量的目的,就是使與材料有關的上述四項成本總和達到最低;根據施工項目的一般情況,由于訂貨成本和儲存成本相對較小,重點要考慮購買成本和缺貨成本之和的最小化,最終確定該項目一定期問材料采購的經濟采購量。
(2)編制采購計劃。根據材料的需用計劃和采購經濟采購量的分析結果以及將要選擇的合同類型編制采購計劃,說明如何對采購過程進行管理;具體包括合同類型、組織采購的人員、管理潛在的供應商、編制采購文檔、制定評價標準等采購計劃一般由項目物資部門制定;根據項目需要,采購管理計劃可以是正式、詳細的,也可以是非正式、概括的,關鍵強調其正確性、及時性和可操作性。
2、采購詢價
采購詢價就是從市場上潛在的供應商那里通過咨詢分析,獲得誰有資格、誰能以最低成本完成材料采購計劃中的供應任務,從而確定最終的供應商,該過程的專業術語也叫供方資格確認,企業獲取潛在供應商的信息的渠道有招標公告、行業刊物、專業建筑網站等媒體。做好采購詢價管理,現在需要充分利用計算機管理系統,借助網絡優勢,快速地瀏覽和獲取有效的信息,從而保障采購詢價管理、得到詢價結果的高效率。
3、供應商確認和采購合同簽定
選擇供應商的主要參照條件就是在采購詢價環節的評價結果,當然也要參照其他標準,如供應能力、歷史信譽等。比如具體確定商品混凝土的供應商是一家還是多家,一般都要考慮不少于兩家供應商,以防供應不及時導致停工風險的發生,這里就需要考慮到混凝土澆注本身需要連續性等要求。采購合同就是在確定了供應商之后,項目與供應商之間簽定的確保雙方履行約定的一份法律文件;在簽定之前,需要對合同類型進行選擇,因為不同的合同類型決定了風險在買方和賣方之間分配;項目的目標是把最大的風險放在供應商,同時維護對項目經濟、高效執行的獎勵;供應商的目標是把風險降到最低,同時使企業利潤最大化。
常見的合同可分為以下三種:
(1)成本加成合同:主要用于長期的、硬件開發和試驗要求多的合同;
(2)固定價格加獎勵費用合同:長期的高價值合同;
(3)固定總價合同:項目易于控制總成本,風險最??;供應商風險最大而潛在利潤可能最大,因而最常用。
結論
合理的建筑材料采購策略能有效地減少施工企業的成本,從而增強施工企業的競爭力。本文通過施工過程不同階段建筑材料消耗的特點,提出利用庫存論的經濟批量模型和線性規劃解決施工過程中間階段和開始、結束階段的建筑材料采購策略,并應用在某一工程實例中,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 喬艷梅. 淺談施工企業施工成本的控制[ J] . 山西科技, 2009( 2) : 12- 14.
[2] 陽松云.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材料成本控制[ J] . 城市勘測,2006( 5) : 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