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志
【摘要】本文以煤礦建設出現水災的原因為切入口,進而分析了當下煤礦建設中防治水工作存在的不足之處,最后,針對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提高煤礦建設防治水工作水平的對策。
【關鍵詞】煤礦;建設;防治水;工作
中圖分類號:TU272文獻標識碼: A
一、前言
在煤礦建設過程中,由于主要因素和客觀因素的影響,經常會遇到水流的侵害,造成水災事故。因此,做好煤礦建設過程中的防治水工作是確保煤礦建設安全有效的前提。
二、煤礦水災頻發的原因
煤礦水災的發生是由諸多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我們將這些復雜的因素概括為人為因素和自然因素兩方面。人為因素主要指的是煤礦建設者在開采過程中不注重水災的防范,甚至采用不合理的手段開采造成的,而自然因素則跟氣候地表條件等有關。
1、人為因素造成的水災事故
(一)煤礦建設者忽視相關規定,違法開采。一般在煤礦井下易受水害災害威脅的地帶會保留一定厚度的煤柱,稱之為防水煤柱。這段煤柱是嚴禁開采的,但是煤礦建設者往往為了追求經濟利益,以犧牲煤礦水柱為代價,致使防水煤柱遭到嚴重破壞而引發水災事故。
(二)煤礦開采者不注重測量數據的準確性。煤礦的測量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測量中必須精益求精,測量中的小的疏忽和錯誤都可能造成生產中的嚴重后果。如果測量錯誤,會導致巷道穿透積水區,從而引發水災事故的發生。
(三)煤礦的防排水系統不完善,使得排水能力降低。很多煤礦為了減少開采成本,在防水設備上大做文章,配備的防水設備往往都不符合相關規定的要求。而當水害災害發生時,這些不配套的設備往往都無法很好地實現其排水功能,最終給礦井造成巨大的災難。
(四)防排水設備維護不當。很多煤礦對防排水設備不做定期的檢查和維護,致使設備出現問題也不能提前發現,而等到發現時已釀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如不經常對井下儲水倉進行清挖,使得遭遇水災時,儲水倉無法實現其儲水能力的最大化利用,導致礦井被淹。
(五)不重視水災發生前的透水征兆。很多煤礦在水災發生前出現一些異常的現象,但是如果煤礦管理者對這些征兆視而不見,不及時地采取措施進行補救處理,就會造成重大的透水事故。
2、自然因素造成的水災事故
(一)暴雨、洪水等自然降水造成的水災。當遇到暴雨天氣或者洪水季節時,大量的地表積水會涌入礦井中,如果持續時間較長,很有可淹沒整個礦井。這類自然災害的發生較突然,而且它帶來的水量較大,會造成比較大的破壞,可能給煤礦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甚至人員傷亡。
(二)老窯水透水造成的水災。老窯水水災是我國煤礦水災事故中最普遍也是最主要的事故。一些開發時間比較久或者埋藏較淺的煤層中,往往積聚老窯水。開采的時候由于不能準確掌握老窯水所處的具體范圍,很有可能致使老窯水發生透水等情況,釀成水災事故。
(三)含水層中的水涌出造成的水災。煤礦開采過程中,往往會使底頂板以及厚層灰巖含水層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嚴重者會致使采掘工作面的破裂,出現這種情況,含水層中的水就會大量地向外涌出,引發水災。
三、煤礦防治水工作常見的問題
1、對防治水工作認識不到位。目前,多數煤礦都認識到了防治水工作的重要性,積極在企業內部建立相關制度來保證防治水工作有序進行。但是仍然有少數煤礦對于防治水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夠,主要表現為:內部的管理、保障制度也不健全,監管機制不完善,相關責任無法落實;基層的管理工作嚴重滑坡,人員素質有待提高,儀器設備的配備不足,防治水工作無法有效展開;管理人員對于現場管理不認真,存在違章指揮現象。
2、技術管理水平不夠。部分煤礦的水文地質技術還沒有跟上采礦技術的發展,同時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技術管理職能的弱化會導致無法探明煤層中的水源,進而無法有效預測水災的發生。甚至有些單位無視探測結果,仍然冒險作業,這種行為無疑于“謀財害命”。而且如果沒有對煤礦的水文地質條件進行探明,沒有及時對工作面的水患情況進行預測預報,對有隱患的工作面未采取探放水措施,而強行進行開采,還會引發其他安全事故。
3、關于防治水相關制度的落實不理想。隨著我國對煤礦開采的力量不斷加深,煤礦的水文地質條件越來越復雜,如果不對水害隱患進行一一排查,沒有對當地的水文地質條件有針對性的制定防治水措施,而過分的追求短期經濟效益,其結果可想而知。防治水制度落實不理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雨季的“三防”工作不到位;二是對廢棄小煤窯的調查不清,地表塌陷填充不夠嚴實;三是沒有注意地表水的位置,盲目開采致使地表水潰入礦井之下,從而引發了水災事故。
4、資金投入不夠。多數煤礦企業的管理者對于防治水工作有著“雷聲大、雨點小”的情況,宣傳工作、培訓工作都提到了防治水工作,但就是在資金投入環節,沒有到位。多數企業管理者都不愿意在未發生的事故上投入資金,缺乏防水的憂患意識,沒有意識到一旦發生了水災,其結果可能是礦毀人亡。
5、缺乏煤礦防治水的專業人才。在煤礦企業展開防治水工作的整個過程中,人員因素占據主導地位,如果缺乏專業的煤礦防治水人才,就無法保證防治水工作的質量。現階段,我國煤礦企業的防治水的專業技術人員是非常匱乏的,在人才配備上存在著引進難、留住難的情況。一些具備專業素養的防治水人才覺得煤礦工作很辛苦,很危險,工資待遇也不高,所以很多這方面的人才都不愿意去煤礦工作。
四、加強煤礦建設過程中防治水工作的對策
1、加強領導,高度重視
煤礦企業要認真貫徹落實煤礦防治水相關規定,充分認識防治水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要建立并充實工作領導組,成立綜合防治水機構,認真學習《煤礦安全規程》和《煤礦防治水規定》,定期召開安全專題會議,認真分析和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建立預防暴雨洪水引發煤礦事故災難的機制和制度,提前部署好雨季“三防”和防治水工作。要按照國家安全生產事故預防工作的要求,做好編制搶險預案,組建搶險隊伍,加強應急預案演練,制定并嚴格落實雨季防治水措施,儲備足夠的防洪搶險物資,為應對突發事故做好充分準備。
2、構建長效機制,完善制度,強化責任意識
煤礦防治水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構建煤礦水害防治的長效機制,特別是要建立防治水安全責任體系和安全監管體系,完善防治水工作機構,配足防治水專業技術人員,配齊專用探放水設備,加強探放水隊伍的建設和管理。水文地質條件復雜或水害隱患嚴重的煤礦企業,必須設立專門的煤礦防治水機構,配備水文地質技術人員,要配備齊全的探放水設備和專業隊伍,建立并執行水害防治崗位責任制、防治技術管理制度、預測預報制度、水害隱患排查治理制度、事故隱患責任追究制度、防治水安全確認簽字移交制度等。要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災,做到早謀化、早準備,超前安排部署“雨季三防”和井下防治水工作,一級一級的落實責任,層層分解工作任務,做到責任明確。要切實監督、督促煤礦企業認真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將隱患消滅在萌芽之中,并積極采取有力防范措施,不斷促進礦井防治水工作制度化、規范化。
3、建立健全完善基礎臺帳,完善礦井水文地質基礎資料
要定期對周邊小煤窯進行調查,建立水文檔案,查清周邊煤礦水文賦存資料。一是積極查找收集資源整合礦井的資料,包括周邊歷年關閉煤礦的采掘工程平面圖,嚴格積水線、警戒線、探水線的“三線”管理。二是督促煤礦采取地面地質調查、核實礦井資料、走訪老工人及當地群眾等方式,確實查清原有小煤礦開采情況,真實掌握礦區水害地點標高、采空區范圍和積水量、巷道布置等情況。三是是督促生產礦井開展了水文地質補充調查等工作,完善編制礦井充水性圖、礦井涌水量與各種相關因素動態曲線圖、礦井綜合水文地質圖、礦井綜合水文地質剖面圖、礦井綜合水文地質柱狀圖等有關圖件,并建立礦井涌水量觀測成果、氣象資料、探放水成果等有關基礎臺賬。四是建立防治水專家會診制度,進行全面排查和自查自評。
4、加強防治水知識教育培訓,提高水害防治意識和技能
要加強水害事故警示教育,通過重大水害事故案例,深刻接受事故教訓,舉一反三。通過警示教育活動,真正提高廣大職工的安全意識,推動防治水工作,有效防范水害事故的發生。一是組織相關人員參加國家、省、市舉辦的防治水專業培訓,并進行考試、考核。二是煤礦安全監管監察部門要督促煤礦企業結合典型水害案例,加強對職工水害防治知識的培訓和教育,采取專家解讀、現場培訓、案例警示教育等多種形式對井下職工進行防治水知識的全面培訓,對先進的探放水設備和技術等手段,著重進行培訓,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分析判斷能力,做到水害綜合分析,提前預測預報,提高煤礦職工安全生產技能和綜合素質。三是開展水害應急預案的演練,提高抵御水災和緊急避險能力。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煤礦建設過程中,必須要明確建設區域內的地質、水文、降水等基本情況,嚴格規范建設流程,嚴格管理建設技術,從而降低出現水災的概率,保證煤礦建設的安全。
【參考文獻】
[1]毛振西.煤礦防治水工作面臨的新問題分析[J].山西煤炭,2011,(12).
[2]虎維岳,田干.我國煤礦水害類型及其防治對策[J].煤炭科學技術,2010,(1).
[3]馬巨版.完善礦井水文地質基礎資料芻議[J].中國煤炭信息,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