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慧
摘要:介紹了城市公園的定義及分類,分析了現代城市公園景觀規劃的相關理論,結合當前臨沂人民公園景觀規劃,總結了城市公園景觀規劃應遵循的原則,城市公園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的解決建議,從而為做好城市公園景觀規劃工作提供了理論依據。
關鍵詞:城市公園;景觀規劃;臨沂人民公園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城市是現代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標志,是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主要載體。城市公園是城市的綠色基礎設施,也是城市主要的公共開放空間。城市公園是城市居民活動與休憩的場所,在城市中具有多種價值,如生態價值、文化娛樂價值、美學價值、社會公益價值與經濟價值等。
1 城市公園的定義及分類
城市公園是城市公共綠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供公眾游覽、觀賞、休憩、開展科學文化及鍛煉身體的生活領域,同時兼具健全生態、美化景觀、防災減災等綜合作用的城市基礎設施。行業標準CJJ/]r 91—2002 J 217—2002園林基本術語標準定義公園:“公園是公眾游覽觀賞、休憩、開展戶外科普、文體及健身等活動,向全社會開放,有較完善的設施及良好生態環境的城市綠地”。
《城市綠地分類標準》按城市公園的主要功能和內容,將其分
為綜合公園、社區公園、專類公園、帶狀公園和街旁綠地5類。
2 現代城市公園景觀規劃的相關理論
2.1 景觀生態學理論
1)景觀系統的整體性和景觀要素的異質性;
2)景觀研究的尺度性;
3)景觀結構的鑲嵌性;
4)生態流的空間聚集與擴散;
5)景觀的自然性與文化性;
6)景觀演化的不可逆性與人類主導性;
7)景觀價值的多重性。
2.2 園林美學學理論
城市公園景觀規劃應以園林美學作為景觀營造的基本理論和依據??茖W合理組織各種景觀要素,因地制宜,形成錯落有致、主次分明的景觀體系,創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園景觀環境。
2.3 人本主義理論
城市公園景觀規劃需要納入廣大人們群眾的力量來參與規劃、監督規劃,才能使規劃真正體現民眾的意圖,真正達到以人為本的目的。本著以人為本、為人們服務的規劃宗旨,科學合理地配置城市公園景觀空間,這也是實現公園景觀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2.4 可持續發展理論
貫徹“可持續發展”思想,以建設生態型、區域性、綜合性游覽公園為設計目標,滿足生態原則、文化原則和效益原則。注重對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的保護,同時考慮與周邊環境的協調,將空間形態與環境韻律有機結合。
2.5設計理念
1)開發與保護:公園的開發建設要以保護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為前提,重點生態環境,重視歷史文脈的延續,尊重歷史和文化。
2)規劃與建設:要建設“高起點,高標準”的現代公園,必須對公園進行統籌規劃,同時又必須考慮分期實施的可操作性。
3)“加法”和“減法”:必須發掘公園的文化底蘊,增加新的旅游景點和服務配套設施,這是“加法”。同時要注意原有自然環境和保護,對違章和影響景觀的建筑必須予以拆除,這是“減法”。
4)“小”交通和“大”交通:結合城市交通規劃,合理組織公園交通,理順公園交通和城市交通的關系。
5)景觀設計:在充分發掘、利用公園自有的旅游景觀資源的基礎上,將公園建設成為寓藝術性、文化性、現代性的公園。
3臨沂人民公園景觀規劃
3.1總體構思
3.1.1園區概況
臨沂人民公園位于臨沂市蘭山區銀雀山路東段。景觀規劃范圍東至沂河、南至人工湖懷園道路、北至銀雀山路、西至臨沂市園林管理局,面積約為20公頃。南北長約530米,東西長約470米,整體地勢西高東低。
臨沂人民公園利用現代的景觀設計手法使公園的生態性、功能性、藝術性得到全面的詮釋,為臨沂城市綠地系統中的一個標志性的綜合性主題公園。
3.1.2規劃指導思想
1)遵循公園總體規劃,以現代園林構成與傳統園林理論規劃設計,通過園林小品、水景、綠化造景等景觀設計手法提升公園景觀,創造富有生機、蓬勃發展的現代綜合性主題公園。
2)對原有功能分區進行重新組合,改造原空間布局,形成與城市相和諧的功能區域。
3)貫徹“以人為本,生態環?!钡乃枷?,繼承傳統造園思想,融入當地文化充分發揮綠地對環境的改善作用,形成完整的綠化環境體系。
4)以景觀生態學為理論指導,重點處理好園區集中綠地和人工湖的改造,使之形成生態的、可持續的景觀空間。
3.1.3景觀規劃目標
1)強化城市綠地系統中的標志性節點功能,構造出一個怡人而健康的公園環境。
2)力爭打造成綜合性自然音樂主題公園。
3)拉升周邊地塊的商業價值,促進其經濟效益。
4)強化公園的社會效益。建立起城市與山水間的內在聯系。
5)將公園營造成春花爛漫、夏蔭濃郁、秋色斑斕、動靜蒼翠四季變幻的美麗景觀。
3.1.4景觀規劃原則
1)功能原則:公園分為不同的區域,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功用。景觀規劃與之相符合,提供休憩、游覽,文化活動等不同環境,滿足游客的不同功能需要。
2)生態原則:設計采用以鄉土樹種為主的多種物種生態原則,盡可能多地布置多物種的植物群落,從而達到最佳的滯塵、降溫、增濕、凈化空氣、吸收噪音的作用。
3)美學原則:根據不同的欣賞角度,擺布好形體的組合,層次排比,達到多方景勝的效果。
4)地方性原則:公園文化也有其特色。因此在做景觀設計時既應體現地方精神,體現歷史文脈,臨沂文化特色,個性鮮明。
4 我國城市公園景觀規劃主要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4.1 片面強調景觀美學,忽視人的行為活動
城市公園綠地真正意義上是為城市居民提供一種休憩、活動、交流的場所。經常在公園內看到寫著請勿踐踏草坪的標志牌,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我國城市公園景觀規劃設計中對人的行為的忽視。
4.2 忽視殘障群體、老齡群體的行為活動需求
城市公園使用者構成包括老年人、兒童、女性、殘障人士等特殊人群,但公園中較少有體現滿足這些特殊社會群體行為活動需求的特性,缺乏老年人適宜的活動場所和相關的體育設施,輕視無障礙設計,缺乏必要便利殘疾人的游覽設施,如殘疾人坡道、導盲設施等,應當為殘障人士設置無障礙系統、專門的殘疾人景區和場地。
4.3 以人為本原則的迷失
城市公園景觀要求從“以人為本”的原則出發,充分考慮人們的心理需求,使公眾參與到公園景觀規劃和建造過程當中,而這種“以人為本”的原則卻在漸漸地迷失。如現在一些公園在入口處布置廣場,宏偉氣派,而游人只能坐在花壇邊緣閑聊與交流。
4.4 公園景觀規劃不夠深入
公園景觀規劃者往往注重運用一些常規的規劃設計手法,如軸線、對景、框景等,而忽視了公園的本地文化內涵,導致公園景觀環境缺乏個性和特色。
5 結語
現代城市公園使得市民能更方便地享用近在身邊的“第二自然”其“城市氧吧”的作用越加明顯,并在人們的日常休憩活動中充當主角,同時空間上的開放也使公園的景觀與城市景觀互相滲透,從而大大提升了城市的整體面貌,體現著城市的精神風貌和市民的文化位。
參考文獻:
[1]肖篤寧,李秀珍.國外城市景觀生態學發展的新方向[J].城市
環境與城市生態,1995,8(3):29—32.
[2]吳家驊.景觀形態學(景觀美學比較研究)[M]、葉南,譯.北
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
[3]qlJ/T 85-21302,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城市綠她分類標準 [4肖篤寧.論景觀生態學的核心概念框架,景觀生態學研究進展
[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8-10.
[5李瑜青.人本思潮與中國文化,現代西方人本主義思潮的特征
與基礎[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8.24.
[6吳良鏞,周干峙. 臨沂城市空間發展戰略研究. 清華大學人居環境研究所,清華大學城市與建筑研究所.
[7俞孔堅.景觀:文化、生態與感知.科學出版社,1998. [17]張庭偉,馮暉等.城市濱水區設計與開發.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2.
[8劉濱誼.美國自然風景園運動的發展.中國園林,2001(05):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