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華
摘要:介紹了水泥混凝土質量缺陷的原因,原材料和混凝土配合比的質量控制,同時闡述了水泥混凝土在生產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以及所采取的措施。關鍵詞:混凝土;質量;控制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rete reasons of quality defect, raw materials and quality control of concrete mixture ratio, and expounds the concrete in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and measures taken.
Keywords: concrete; Quality; control
中圖分類號:TU528.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前言:水泥混凝土是由膠凝材料、粗細集料、水、外加劑以及摻合料等按照一定比例配制,再經養護硬化而成的建筑材料。水泥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抗壓強度高、耐久性好及強度等級范圍寬等特點。由于施工技術、組織和管理等方面的影響, 混凝土存在質量問題,將直接影響到結構物的安全性,因此需加強對水泥混凝土的質量控制。
1水泥混凝土質量缺陷的原因
1.1原材料檢驗指標不合格
原材料各項性能指標的優劣及其質量穩定性,直接影響到混凝土的質量及其性能。對原材料進行嚴格控制,是確保混凝土質量的基礎。有時在工期緊,材料短缺的情況下,使用了不合格原材料。
1.2 混凝土配制強度偏低
由于試驗室與施工現場存在著差異,混凝土的配制強度按相應的保證率進行配制。在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時,有時為了節約成本,降低水泥用量,因而混凝土配制強度偏低。
1.3施工現場水灰比過大
在相同原材料和施工工藝條件下,混凝土強度主要取決于水灰比,混凝土強度隨水灰比增大而降低。有些操作人員對混凝土強度的影響認識不夠,隨意用水稀釋拌合物,增大坍落度,便于攪拌、泵送、澆筑,但造成了混凝土強度不足。
1.4外加劑使用不當
外加劑的選用要根據混凝土性能要求、施工條件、氣候情況,并結合原材料、配合比等因素綜合考慮,選用外加劑的品種和摻量應經過多次試驗最后確定。有些攪拌站計量裝置精度不夠,外加劑的添加量很難達到設計要求,加之操作人員對外加劑的使用方法和性能不太清楚,不能按照試驗室確定的使用方法、摻量要求使用,拿來隨意添加,根本達不到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目的。
1.5集料含水率變化時沒及時調整用水量
在每天開盤前,應對集料測其含水率換算施工配合比,每工作班至少測定一次含水率,雨雪天氣應增加測定次數,并及時調整用水量,滿足混凝土強度等級和施工和易性的要求。目前一些攪拌站采用集料實測試驗的含水率,但也有些憑經驗判斷集料含水率,進行用水量調整,在雨雪季節、高溫天氣、晝夜溫差以及砂石含水率不穩定等情況下,不及時調整用水量,使拌合物和易性和強度難以保證,既增加了施工難度,也影響工程質量。
2原材料和混凝土配合比的質量控制
2.1 原材料的質量控制
2.1.1水泥質量控制
水泥品種、標號應根據設計要求和實際使用部位的環境條件,選擇合適并合格的水泥品種和標號。
2.1.2集料的質量控制
工程中的主要用砂是河砂等天然砂,隨著河砂資源的減少和價格的上升,也可使用山砂和人工砂。但應控制砂的含泥量和有機質的含量。
2.1.3.水的質量控制
拌合用水可使用飲用水或不含有害雜質的天然水,不得使用污水、未處理的廢水、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硫酸鹽含量超過水重1%的水。
2.1.4外加劑質量控制
外加劑的使用應結合混凝土的原材料性能、配合比以及對水泥的適應性等因素,通過試驗確定其品種和摻量,并且應對外加劑的選擇加以限制,避免出現品種多而雜的情況。
2.1.5摻合料質量控制
在混凝土中加入摻合料,可節約水泥,并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摻合料進場時,應具有質保書,按不同品種、等級分別存儲在專用的倉罐內,并做好明顯標識,防止受潮和環境污染。
2.2配合比的控制
優良的配合比是保證混凝土質量的前提,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應根據設計的混凝土強度等級、耐久性及坍落度等要求確定,要充分考慮工程項目的特點、氣候條件、混凝土輸送方式等因素進行配制。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試配,不得使用經驗配合比。試驗室應結合原材料實際情況,優化確定滿足設計要求、施工要求、經濟合理的水泥混凝土配合比。
影響混凝土抗壓強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強度和水灰比,要控制混凝土質量,最重要的是控制水泥用量和混凝土的水灰比兩個主要環節。
泵送混凝土配合比應考慮混凝土運輸時間、坍落度損失、輸送泵的管徑、泵送的垂直高度和水平距離、彎頭設置、泵送設備的技術條件、氣溫等因素,必要時應通過試泵送確定。設計出合理的配合比后,再測定現場砂、石含水率,將設計配合比換算為施工配合比。混凝土原材料的變化將影響混凝土強度,需根據原材料的變化,及時調整混凝土的配合比。
3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
3.1計量: ①計量設備應定期檢定,經維修或搬遷,也要檢定后再使用。②每一工作班正式稱量前,對計量設備進行零點校核。③在計量過程中,整個生產期間每盤混凝土各組成材料計量結果的偏差應符合規定要求。④生產過程中測定骨料的含水率,每一工作班不少于一次,當含水率有變化時,增加測定次數,依據檢測結果及時調整用水量和骨料用量。⑤每一工作班或幾個工作日,要打印出電腦顯示原材料使用結果,和實際使用的原材料數量相對照,復核配合比。
3.2攪拌 :①在混凝土拌合之前,應檢查計量系統是否進行過標定,其試拌結果是否與批準的配合比設計相符,材料質量是否滿足要求。生產過程中,檢查是否根據原材料的含水率對配合比進行了調整,拌和時間是否符合規范規定。在攪拌過程中,要觀察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勻性。 ②混凝土攪拌完畢后要檢測混凝土的坍落度,觀察拌和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每車一次,并填寫混凝土出場單,澆筑地點的坍落度檢測由現場負責。
3.3運輸 :①在運輸過程中,控制混凝土運至澆筑地點后不離析、不分層、組成成分不發生變化, 并能保證施工所必需的稠度。 ②運送混凝土全部采用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并保證卸料及輸送通暢。③混凝土運送至澆筑地點,如混凝土拌和物出現離析或分層現象,要對混凝土拌和物進行二次攪拌。 ④混凝土的運輸能力應適應混凝土凝結速度和澆筑速度的需要,使澆筑工作不間斷并使混凝土運到澆筑地點時仍保持均勻性和規定的坍落度。 ⑤混凝土出場時,需提供坍落度檢測證明、車號及出場時間。
3.4澆筑:①在澆筑過程中,應嚴格控制澆筑流程,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層、分塊澆筑,控制混凝土的均勻性和密實性。 ②混凝土拌和物運至澆筑地點后,應立即澆筑入模,在澆筑過程中,如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勻性和坍落度發生較大變化,應及時處理。 ③柱、墻等結構豎向澆筑高度超過 2m 時,應采用串筒、溜槽澆筑混凝土;超過10m時應采用減速裝置。串筒或溜槽應保持干凈,使用過程要避免發生離析。
3.5養護:混凝土養護主要是保持適當的溫度和濕度條件。在高溫季節泵送時,宜及時用濕草袋覆蓋混凝土,尤其在中午陽光直射時,宜加強覆蓋養護,以避免表面快速硬化后,產生混凝土表面溫度和收縮裂縫。在寒冷季節,混凝土表面應設草簾覆蓋保溫措施,以防止寒潮襲擊。對于加入粉煤灰混凝土,在凝結過程中,隨水分的蒸發,混凝土收縮而表面有細小裂縫產生。因此,結構混凝土待表面抹平收漿后針對結構部位、氣候條件采取 一定的養護措施,保持表面濕潤,促進混凝土水化,防止微小裂縫產生;如若條件限制,采取“二次抹壓”。
4.1試驗室在進行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時,不但要滿足強度的要求,還要有良好的和易性。不應強調以強烈振搗來保障混凝土的澆筑質量,而應強調為施工提供具有良好和易性的便于振實的混凝土拌合物。
4.2摻外加劑是提高混凝土質量的有效措施,減水劑是最常用的一外加劑。減水劑能在不增加用水量的情況下,顯著增大混凝土的流動性,節省水泥用量,但應嚴格控制減水劑的摻量。
5水泥混凝土質量的保證措施
5.1選擇優良的專業施工隊伍
選擇優良的專業施工隊伍,無水泥混凝土施工經驗和資質的隊伍不得承包和分包。并對施工隊伍從施工組織上強化管理,提高水泥混凝土工程質量。
5.2加強技術力量提高施工管理
混凝土從開始拌和、運輸、現場澆筑、振搗直至養護等全過程,需要專業技術人員的嚴格管理才能保證混凝土的施工質量,其素質、技術及管理水平的高低決定混凝土的質量管理控制水,因此技術人員不僅需要專業的知識,還要有豐富的生產實踐經驗及質量事故分析處理能力,方可確保證混凝土質量始終處于受控狀態。
5.3提高機械化施工水平
高技術指標必須具有良好的施工機械裝備,僅靠人工是難以滿足或無法達到的,?使用的混凝土攪拌設備、振搗設備落后,會大大影響混凝土質量和外觀,因此必須從施工設備方面采取措施來保證水泥混凝土的質量。
5.4加大施工自檢力度
在施工過程中,邊施工,邊自檢,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調整施工方案,杜絕一切質量隱患。
6結語由于影響水泥混凝土生產質量的因素多而復雜,它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因此其質量控制必須從整個生產施工過程的各個環節進行有效、嚴密地控制,減少影響混凝土質量的客觀因素,確?;炷临|量。
參考文獻:1.《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試驗規程》JTG E30-2005
2.《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G/T F50-2011
3.《混凝土檢測標準解析與檢測鑒定技術應用指南》
4.《公路工程集料試驗規程》JTG E42-2005
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JGJ55-2011
6.《普通混凝土長期性和耐久性試驗方法標準》GB/T50082-2009
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30—2003
8.《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橋涵設計規范》JTG D62-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