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丹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生活環境的要求也日漸提升。住宅小區是城市不斷發展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標志。建造良好的生態、綠色住宅關鍵在于園林的綠化設計。本文針對當前園林綠化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園林綠化設計應遵循的人性化設計基本原則和理念,為綠化設計提供建議和幫助,充分發揮園林綠化帶來的經濟、社會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住宅小區,園林綠化,設計
中圖分類號: TU-098.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住宅小區的園林綠化設計理念在現代住宅小區設計中,一般要求綠化面積達30%,高檔住宅區的綠化面積甚至達50%~60%。在園林綠化設計中,植物群落是綠色空間主要載體,一般會選擇適合本地自然環境條件的喬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花卉等相互結合,共同發揮最佳生態效益。同時,小區園林綠化設計時也要考慮到居民的交流、生活和休息,例如居民閑暇之際在小區園林中聚會、下棋、聊天等,或者在小區廣場周圍種植綠色植物,給在廣場中活動的居民一種置身自然的感覺。同時,住宅小區綠化又不同于公園綠化設計,在住宅小區和建設中,要注重其實用性和美學藝術。總而言之,就是為小區居民創造出現代情感和文化品位取向的生態化人居環境和充滿情趣的生活空間。
2住宅小區園林景觀設計存在的問題
2.1人文關懷的缺失
住宅小區建設最主要的并不在于選用頂級的建材、最好的配套設備和最時尚的設計風格,而在于它能否給人們提供一個方便舒適的居住環境,能否提供讓住戶感到舒暢的人性空間。
當前,許多住宅小區的環境建設,對居民的行為活動規律和心理等精神方面的需求卻缺乏細致的研究,對人們閑暇時間所需的健康、娛樂、體育、文化等設施和活動場地及游憩項目研究的不夠,重視空間的形式和規模,卻輕視環境的品位,很少將“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設計缺乏人情味。表現在景觀設計上,較多從環境的空間、形態組織上去追求變化,尋求新意,在材料和色彩上尋求變化,出現了過于強調形式主義的潮流,但是這些表面化和圖形化的設計,缺少親切貼近的情感投入。
2.2忽視整體性,設計缺乏延續性
任何一個地方都有其特色,是復制且更改不了的。為了實現設計的便利而故意破壞環境的固有特色是愚蠢的設計,在各類設計中,尤其體現在對于環境的設計上,基于自然環境的人工設計必須在充分考察原有環境的由來和特色之上,發展進一步的設計,應強調對其周邊環境和原有地形地貌的尊重,而這一點在居住環境設計中尚實現得不夠,不能充分發揮應有的資源優勢,反而填埋基地中原有水體、挖移山體的現象極為常見。
現代住宅小區環境是有機的整體,在環境設計中不能把各個組成空間割裂成片段,應注重居住環境設計的整體性。住宅小區環境特色的創造不應脫離城市文化環境和周邊自然環境。然而,在許多住宅小區環境規劃中,地域特色、周邊環境等沒有得以繼承和發展,使得住宅小區環境缺乏個性和特色。
2.3盲目追求熱點
在景觀設計中,當今出現了過于強調景觀化的潮流,追求視覺效果。過度強調構圖的特色,忽視立體空間的真實感受,過分追求觀賞性,忽視諸多功能要求,過分追求氣派的硬質景觀的注入,卻忽視植物在造景中的功能,盲目塑造豪華的大尺度人工空間,追求氣派,而缺乏宜人的小空間及鄰里交往空間。
為了突出賣點,吸引買家,很多房地產商在住宅小區的開發過程中,總是用洋風格來推出自己的樓盤。不分地域背景地主宰了住宅區的環境特征與景觀定位,將居住景觀設計理念導入誤區。
不論是住宅、建筑小品還是植物造景,都采用柱式、噴泉、草坪等典型的西方設計元素,營造出一大堆不倫不類的“洋景觀”,忽略了對原有城市文脈的響應。
3住宅小區園林綠化設計的原則
3.1功能與形式統一的原則
1)以增加人們的親近感,地方鄉土觀念,強調地方特色,做到不同地域,不同建筑形式的小區綠化各具特色。必須根據不同地域的氣候特點,居民生活習慣的不同,對戶外活動的要求不同,作出不同的設計,不可盲目模仿。
2)方便居民的戶外活動。在空間組織上應考慮不同年齡居民的需求。如:老年的安靜休息,散步,聊天。青年的跳舞,鍛煉身體。幼兒的戶外游戲。考慮日常生活上的行動方便及突發事件發生后的防災及人員疏散問題。必要的車輛通行方便,消防車能夠方便出人事故地點。綠化種植不應阻礙交通。
3)居住小區,特別是組團式的布局,應該便于外人尋找,因此應設計明顯突出,生動活潑的標志性內容。
3.2經濟實用的原則
1)善于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少動土方,居民區綠化為創造一個生態環境良好,有一定戶外活動場所為宗旨。
2)適地適樹,要以耐貧瘠,抗性強,管理簡便的樹種為主。在居民區綠化中,栽植珍惜樹種盡量慎重使用。
3)設計藝術在一片完整的草坪中又砌筑高起的花臺,既破壞了綠地的整體美,又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3.3因地制宜的原則
住宅小區綠化是以滿足居民生活、為生活在喧鬧都市的人們營造接近自然、生態良好的溫馨家園為宗旨,本著經濟適用的原則,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用最少的投人、最簡單的維護、達到設計與當地風土人情及文化氛圍相融合的境界。
4園林綠化設計的技術措施
1)因地制宜。首先要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最大限度的利用地區原有的地形地貌,盡量不動或者少動土方,自然資源的最大優勢就是與周圍環境的和諧,貼近自然。同時還能減少因大開大挖帶來的資金投入加大,維護方便,降低成本。自然起伏的地形地貌較之平整規則的地形,從人們的感知方面能夠更加舒適、輕松,大自然的魅力無窮無盡。其次,在植被的選擇方面,要以鄉土植物為主,適應性強、抗貧瘠的植物是最佳選擇,另外還可以通過引進一些既具有觀賞價值、適應性又高的外地植物來搭配種植,改善小區的植物種植結構,提高景觀的觀賞價值。喬木、灌木、花草的科學搭配是設計中應遵循的原則,四季景觀更具有觀賞、耐久的美學和經濟價值。
2)以人性化為主的綠化設計。園林綠化營造出來的環境要充滿生活氣息,從簡單的綠化,配置公共基礎設施,到營造滿足不同人群需求的生活環境,要從人的主體要素出發,調查居住區人們的生活習慣愛好,分析研究人們的日常活動,創造舒適、優美的環境。例如,在樹蔭下乘涼、休閑、娛樂,散步歸來能夠有休息歇腳的地方,在能接觸到的地方都要用綠色渲染,隨時享受新鮮空氣、鳥語花香,還能夠為人際交流提供場所。
3)高質量的自然、人文環境。注重自然、人文環境的結合,對人們生活、健康產生重大影響,現在的住宅區綠化設計不只是草地、樹木的種植與栽培,高質量高標準的綠化設計正在逐步實行。現在住宅小區規定的綠化面積不少于建筑面積的30%,更高的在50%以上,并強調與環境的協調統一,多考慮實用性和觀賞性兼備,同時強調可參與性。綠化環境在實用性和觀賞性上最佳狀態就是二者兼具,不僅具有優美宜人的可觀賞性,同時具備舒適、愉快的生活環境,在生態居中環境中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交融,同時使更多的居民參與進來,自由溝通交流,有利發展人際關系,在理想快樂的家園中享受綠色和諧。
4)以樹木、花草來體現綠色為主題的園林綠化設計。小區綠化的亮點就在于主體綠色,過分強調標志化建筑的設計不僅占用綠化面積,還使得綠化設計顯得不倫不類。喬木、灌木、花草的種植層次結構是科學合理的,也是強調突出綠色為主題的具體體現。住宅小區還要提倡以立體化模式,墻壁下種植攀援植物,改變建筑物的形態結構和幾何線條,使空間環境得到美化,從而提高小區生態環境。
5結語
總之,住宅小區的園林綠化設計要特別注重利用城市大環境資源,使小區與城市空間有良好的過渡與協調,為人們創造一個自然親切的居住空間。隨著世界人口增多,資源匱乏、污染嚴重、環境惡化等現象隨即出現,并不斷加劇,在這種環境生存發展的現代人身心疲憊,因而現代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渴望自然,希望生活在近自然的環境中,而在這樣的心理作用下,人們對城市小區的綠化給予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參考文獻:
[1]馬軍山,現代園林種植設計研究[J],北京林業大學,2010
[2]王道萍,居住區綠地生態設計思路[J],安徽林業,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