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健明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形式良好,在房地產經濟的帶動下整個建筑業也得到了蓬勃的發展。但是建筑施工技術以及建筑用材料仍存在許多問題,這就導致建筑工程屢次出現質量問題,影響人民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樓板裂縫所導致的滲漏是目前最嚴重的建筑問題之一,這一問題處理難度較大,且引發的后果嚴重。裂縫影響建筑外觀的同時,當裂縫嚴重到一定程度會降低混凝土結構的承載力,進而破壞建筑的使用甚至危及用戶安全。
關鍵詞: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術
中圖分類號: TU37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存在的問題
1.1混凝土原材料造成的問題、
目前我國建筑施工企業為了方便運輸、拌合混凝土,多采用商品混凝土進行現場施工。長時間、長距離的運輸已拌合的混凝土勢必會導致水灰比變大,混凝土變稀等情況發生,難以保證混凝土正常的質量。如果現場拌合混凝土材料中的粗集料和細集料自身含泥量過大而未進行沖洗或沖洗不徹底會導致拌合混凝土強度降低不合標準。粗集料的級配系數不合理,混凝土中水、水泥、砂、石的配料比例不準確,極有可能因水泥漿的不足而導致現澆混凝土構件出現蜂窩麻面的情況,混凝土結構強度大打折扣,質量出現問題。
1.2混凝土施工工藝造成的問題
(1)模板工程問題。對于混凝土施工澆筑之前模板的組合安裝是一項精細而嚴格的工作,在具體的施工中基本沒有關于模板安裝和拆卸防的設計,也沒有給出相關的規范說明。現場施工中對于模板的制作、拼裝、和模等都無法做到精確,使得在實際運用當中出現諸如變形、開縫等情況,可能導致混凝土澆筑構件出現變形、漏漿、蜂窩麻面等質量問題,混凝土構件失去應該符合要求的強度性能。還有,如果采用已經被多次周轉施工使用變形程度和損壞程度非常嚴重的模板材料,也會導致以上情況的發生。
(2)混凝土澆筑、振搗問題。混凝土拌合時間不足導致水泥未能充分進行水化反應,施工混凝土配合比未能按照要求進行配料,都會影響到混凝土成型后的強度。在混凝土澆筑施工過程中對于現澆構件振搗不夠密實,振搗部位不完整、振搗棒插入深度不夠等情況,也有可能造成現澆混凝土構件在成型后出現蜂窩麻面的質量問題。
(3)混凝土拆模、養護問題。現澆混凝土的拆模工作很重要,但是在施工中施工單位往往為了趕工期,在未達到拆模時間和拆模強度的情況下就開始拆模,這樣一來混凝土構件的強度勢必遭到破壞。混凝土早期的養護工作主要是針對環境溫度與濕度的控制,在特殊的寒冷地區如果疏于對混凝土構件的養護,一般會造成構件出現裂縫的情況發生。再者對于未達到設計強度要求的混凝土構件,如在此種混凝土構件上堆放重物或進行施工,導致混凝土早期承受過大的荷載極容易導致裂縫的出現。
2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材料的選取
混凝土堅固耐用,主要是因為它由眾多材料混合而成。這些材料包含水泥、細骨砂、石子、水和外加劑等等,將這些材料按適當比例混合,經過攪拌、振搗、成型、養護和硬化形成施工所用的混凝土。選用混凝土要注意:
2.1水泥
建筑市場上水泥的品種和標號多種多樣,要依照房屋建筑圖紙的設計和實際使用的要求選用與設計要求相符的水泥,一般來說,高強混凝土要比高標號的更適用于房屋建筑。
2.2細骨砂
房屋建筑混凝土所用的細骨砂要依照砂子的各種不同性能指標如強度、質量、雜質含量等仔細選擇,多數選擇砂子是參照砂子的含泥量及有害物質的含量兩個指標,以免影響混凝土的強度。
2.3粗骨石
粗骨石子作為粗骨料,要針對其質地、類別、顆粒含量、粒徑和含泥量進行檢查,適宜使用的是粒徑為1厘米到3厘米的石子,這些石子主要在房屋的受力位置使用,所以禁止使用煅燒過的石灰石及白云石。
2.4外加劑
外加劑是促使混凝土成型和硬化,防止混凝土開裂的主要物質,對外加劑的檢查不能輕視。要檢查外加劑有沒有三證、出廠日期、生產廠家,質量和性能是否符合規定。要針對外加劑進行試驗,檢驗其與房屋施工所用水泥能否適合。目前最常用且效果最好的外加劑是粉煤灰,它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干縮性,減少其水熱化程度。
3施工過程中的技術
科學合理的施工技術對于整個房屋建筑而言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其不但大大降低了建筑的施工成本,優化了資源配制,而且在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財力方面,也發揮出最佳的建筑效果。尤為重要的是其有效地控制了裂縫的產生,降低混凝土內外溫差,對于房屋裂縫現象的出現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提高了混凝土的質量。具體如下:
3.1加強施工管理
對于施工過程而言,施工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證整個建筑施工能夠按照一定的規范有序進行,避免出現施工事故。施工人員在施工過程中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施工技術,如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改板筋的位移、松綁、踩筋,避免出現踩筋現象,還要對鋼筋工程的隱蔽驗收工作進行加強,這樣才能保證混凝土樓板的厚度、強度、鋼筋高度和錨固長度,以符合建筑施工的要求。
3.2混凝土澆筑
混凝土的澆筑按混凝土自然流淌坡度、水平分層、斜向分段、連續逐層推移、一次到頂的方法進行。澆筑過程中絕對不能對已攪拌好的混凝土加水,若混凝土不合格必須退回攪拌站。混凝土的分層厚度要準確把握,新一層的混凝土必須在被上層混凝土覆蓋前提下才能澆筑,這樣將上下層澆筑間隔控制在混凝土初凝時間范圍內,防止因時間間隔過長造成施工裂縫。另外,實施混凝土澆筑還要注意氣象溫度變化帶來的影響,最好不要在天氣劇烈變化的時候進行混凝土澆筑。
除此之外,為了使模板的周轉率得到提高,在混凝土的施工中通常要求新澆筑的混凝土盡可能較早的拆模。如果混凝土溫度大于氣溫,就要準確地把握好拆模時間,避免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現早期裂縫。進行混凝土澆筑時,水化熱的散發會在表面引起相當大的拉應力,就會提升混凝土表面的溫度;如果將模板拆除,就會大大降低表面的溫度,讓混凝土的表面附加拉應力,當水化熱應力相互疊加后就會出現裂縫,這對于混凝土的使用性能的影響是很大的。可在混凝土表面覆蓋泡沫海綿等保溫材料,能夠避免混凝土出現過大的拉應力。
3.3混凝土振搗方式
①在混凝土振搗時應當將進行三道振搗,三道設置位置為:第一道為混凝土的坡角,第二道為混凝土的坡中間,第三道為混凝土的坡頂。只有三道設置的位置符合要求,并進行合理地配合才可保證振搗覆蓋整個坡面,達到最終的效果。②在采用振搗棒振搗時必須要把握好振搗棒的插入深度以及振搗時間,將振搗棒插入下層混凝土的深度控制在50mm以上,振搗棒移動的間距控制在400mm左右,振搗棒要快插慢拔。當混凝土振搗密實后,要用刮杠刮平混凝土表面,再撒上5mm-25mm碎石,終凝前用木抹搓平,次數最好在兩遍以上。
③混凝土振搗采用上下、前后同時振搗的方法進行,即在混凝土澆筑點上下配備振搗棒,由操作人員進行振搗。如果混凝土坍落度大,流淌坡度小,距離長,則依次在澆筑點后面配備振搗人員對斜坡進行振搗。為了便于操作人員下坑內施工作業,應在承臺側模處開設若干孔洞供操作人員走動。
3.4溫度控制方法
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控制澆筑混凝土水化熱和內外溫差過大可能帶來的一系列質量問題。為了有效地控制有害裂縫的出現和發展,必須從控制混凝土的水化升溫、延緩降溫速率、減小混凝土收縮、提高混凝土的極限拉伸強度等方面進行全面考慮,如下所述:
①選用低水化熱或中水化熱的水泥品種配制混凝土,例如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粉煤灰水泥、復合水泥等。
②在混凝土中一般選用中粗砂或粗砂,細度模數一般在2.3-3.0左右。一般都要求采用連續級配的粗骨料來配制混凝土,盡量選用粒徑較大、級配良好的石子。
③摻入一定量粉煤灰外加劑可代替部分水泥,且能改善混凝土黏塑性和可泵性,降低混凝土水化熱,改善后期強度。
④對混凝土的養護和內部溫度進行監控,測定澆筑后的混凝土表面溫度和內部溫度,通過技術措施將溫差控制在設計要求范圍內,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溫差不宜超過25℃。
4結語
在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現場施工技術管理人員作為工程項目目標的控制者,對工程施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必須加強、重視混凝土施工技術管理,確保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有效性,才能保證建筑工程質量符合規范,才能更好地推動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伯科;《混凝土實用新技術手冊》;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
[2]楊文貞;淺析房屋建筑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J];建筑科學;2011(11):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