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華
[摘要] 目的 探討羊膜移植聯合低濃度絲裂霉素、小梁切除治療原發性青光眼的效果。 方法 選擇本院2011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2例(60眼)原發性青光眼患者,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22例(30眼)和對照組20例(30眼),研究組患者給予小梁切除、羊膜移植聯合低濃度絲裂霉素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小梁切除治療,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眼壓、視力的改變情況,并統計兩組患者的并發癥情況。 結果 研究組患者術后視力改善優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1、6個月眼壓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后1、6個月時的眼壓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復發率及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低濃度絲裂霉素、羊膜移植、小梁切除治療原發性青光眼可有效改善患者視力,眼壓控制滿意,復發率及并發生癥發生率較低,值得推廣。
[關鍵詞] 原發性青光眼;絲裂霉素;羊膜移植;眼內壓
[中圖分類號] R7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1(a)-0011-03
原發性青光眼是中老年人群常見的一種慢性眼病,以眼內壓力間斷或持續性升高為主要特征,若不及時治療會造成視力下降、視野縮小、甚至失明。目前小梁切除術是臨床最常用的治療方法,但是手術后瘢痕增生、纖維化及滲出是影響手術效果的重要因素[1]。絲裂霉素具有明顯的抗纖維化及降眼壓的作用,而羊膜作為新型移植物可作為抑制結膜及鞏膜瓣下纖維化的機械屏障,兩者在青光眼手術中的應用比較廣泛,但絲裂霉素具有一定的細胞毒性作用,且毒性作用與其濃度相關,因而其使用受到抑制[2]。本研究采用低濃度絲裂霉素聯合羊膜移植治療原發性青光眼,以探討其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1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并確診的原發性青光眼患者42例(60眼),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22例(30眼)和對照組20例(30眼)。其中,研究組中男8例(12眼),女14例(18眼);年齡40~70歲,平均(56.5±6.8)歲;眼壓30.2~65.5 mm Hg,平均(39.6±8.4) mm Hg。對照組中男7例(10眼),女13例(20眼);年齡42~68歲,平均(58.0±7.2)歲,眼壓31.4~67.3 mm Hg,平均(40.2±8.5) mm Hg。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組患者行小梁切除、羊膜移植聯合低濃度絲裂霉素治療,首先作以穹隆為底的結膜瓣,然后作大小為4.0 mm×5.0 mm且厚度減半的鞏膜瓣,玻璃至透明角膜1.0 mm處;以0.1 g/L的絲裂霉素濕潤棉片,制作棉片大小約1 mm×2 mm×6 mm,將棉片置于鞏膜瓣下,并用結膜瓣遮蓋,棉片放置5 min后取出,并用林格液沖洗結膜瓣及鞏膜瓣;于鼻側角膜緣透明處穿刺入前房,緩慢放出房水以降低眼壓,然后行小梁切除和虹膜根部組織切除;最后取新鮮羊膜剪裁形狀及大小與鞏膜瓣相似,將羊膜置于鞏膜瓣下,鞏膜瓣基底兩端與羊膜縫合,結膜間斷縫合,包扎患眼后術畢,術后局部給予抗生素及激素滴眼液。對照組患者未進行含絲裂霉素的棉片浸潤及羊膜移植,其他手術操作同研究組。
1.3 觀察指標
全部患者術后隨訪半年,觀察視力改善情況,眼壓控制效果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其中視力提高≥2行為優;視力不變或提高不足2行為良;視力下降為差。
1.4 統計學方法
所得數據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后視力改善情況的比較
研究組術后1個月視力視力提高≥2行者13眼(43.3%),視力提高不足2行者15眼(50.0%);對照組術后1個月視力提高≥2行者9眼(30.0%),視力提高不足2行者14眼(46.7%);研究組視力改善優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 兩組患者術后眼壓控制情況的比較
兩組患者術后1、6個月眼壓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后1、6個月時眼壓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2)。
與術前比較,*P<0.05
2.3 兩組術后復發及并發癥情況
研究組患眼功能性濾泡明顯多于對照組,術后復發率及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3)。術后隨訪期內,研究組出現淺前房2眼(6.7%),給予阿托品及甘露醇治療后恢復;對照組出現結膜滲漏2眼,角膜上皮剝離4眼,瞼球粘連2眼,均給予對癥處理后好轉。
3 討論
原發性青光眼是中老年人群的一種常見慢性眼病,給患者的生活帶來嚴重影響。小梁切除手術是臨床治療青光眼最常用的方法,小梁切除后在結膜下形成1個濾過區,房水通過功能良好的濾過泡濾出眼外[3]。但是術后小梁切除區常出現纖維組織增生,最終形成瘢痕,嚴重影響濾過功能。因此手術中給予抗纖維增生、抗瘢痕藥物對維持手術效果有重要意義。
臨床應用較多的輔助性抗代謝藥物為絲裂霉素C,其在抑制青光手術后纖維細胞增生、抗瘢痕及降眼壓方面的效果得到臨床認可[4]。但絲裂霉素C為非選擇性細胞毒性藥物,在抑制成纖維細胞增殖的同時,還可能產生薄濾過泡及低眼壓等副作用,此外其對術區淚腺、角膜、結膜細胞均產生抑制作用可導致干眼癥異物感、畏光感等[5]。一般情況下絲裂霉素的毒副作用隨著其用藥濃度的增大而增加,但國外有學者研究顯示,絲裂霉素的濃度與青光眼手術后遠期并發癥無明顯相關性,但與低眼壓關系密切,濃度越高眼壓越低[6]。本研究中筆者采用低濃度絲裂霉素治療,患眼組織增生抑制明顯,功能性濾泡增多,眼壓控制滿意,并未出現絲裂霉素導致的低眼壓、黃斑水腫及干眼癥等,說明0.1 g/L低濃度絲裂霉素用于小梁切除,能起到抗瘢痕效果,安全性也比較滿意。
青光眼手術中移植羊膜可以促進結膜干細胞、角膜緣干細胞增殖分化,同時羊膜還可以維持正常上皮表型,抑制成纖維細胞增生,具有較好的抗纖維化和新生血管的功能[7]。臨床關于羊膜移植在青光眼治療中的報道較多,多數學者認為羊膜移植后患者眼壓控制滿意、纖維增生少、并發癥少,有較高的應用價值[8]。
本組研究中研究組患者采用低濃度絲裂霉素聯合羊膜移植、小梁切除治療原發性青光眼,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視力改善明顯、眼壓控制滿意、復發率低、并發癥少,且上述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因此筆者認為低濃度絲裂霉素聯合羊膜移植、小梁切除治療原發性青光眼的效果理想、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曹征,陳碩,葉錦華.小梁切除聯合羊膜移植治療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療效分析[J].中國醫師雜志,2004,6(11):1531-1532.
[2] 哈少平,范文燕,楊巧玲.難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術中應用生物羊膜與絲裂霉素C的對比研究[J].國際眼科雜志,2008,8(1):158-160.
[3] 姜紅,傅宏,楊桂芳,等.小梁切除術聯合羊膜移植治療青光眼53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12(5):1165.
[4] 童翀,榮瑜,羅建勛.青光眼小梁切除術中應用生物羊膜與絲裂霉素治療的觀察[J].實用防盲技術,2012,7(2):79-81.
[5] 姜靜.絲裂霉素聯合羊膜移植在青光眼再手術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1,22(8):859.
[6] 吳旭琴,龐斌,楊建華,等.羊膜移植聯合絲裂霉素在小梁切除術中應用療效觀察[J].臨床眼科雜志,2009,17(5):430-431.
[7] 任予斌.小梁切除聯合生物羊膜植入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的臨床觀察[J].臨床眼科雜志,2009,17(3):220-222.
[8] 雷海云.羊膜移植聯合可調整縫線在急性閉角型青光眼中的應用[J].國際眼科雜志,2012,12(8):1577-1578.
(收稿日期:2013-09-03 本文編輯:林利利)
[摘要] 目的 探討羊膜移植聯合低濃度絲裂霉素、小梁切除治療原發性青光眼的效果。 方法 選擇本院2011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2例(60眼)原發性青光眼患者,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22例(30眼)和對照組20例(30眼),研究組患者給予小梁切除、羊膜移植聯合低濃度絲裂霉素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小梁切除治療,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眼壓、視力的改變情況,并統計兩組患者的并發癥情況。 結果 研究組患者術后視力改善優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1、6個月眼壓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后1、6個月時的眼壓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復發率及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低濃度絲裂霉素、羊膜移植、小梁切除治療原發性青光眼可有效改善患者視力,眼壓控制滿意,復發率及并發生癥發生率較低,值得推廣。
[關鍵詞] 原發性青光眼;絲裂霉素;羊膜移植;眼內壓
[中圖分類號] R7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1(a)-0011-03
原發性青光眼是中老年人群常見的一種慢性眼病,以眼內壓力間斷或持續性升高為主要特征,若不及時治療會造成視力下降、視野縮小、甚至失明。目前小梁切除術是臨床最常用的治療方法,但是手術后瘢痕增生、纖維化及滲出是影響手術效果的重要因素[1]。絲裂霉素具有明顯的抗纖維化及降眼壓的作用,而羊膜作為新型移植物可作為抑制結膜及鞏膜瓣下纖維化的機械屏障,兩者在青光眼手術中的應用比較廣泛,但絲裂霉素具有一定的細胞毒性作用,且毒性作用與其濃度相關,因而其使用受到抑制[2]。本研究采用低濃度絲裂霉素聯合羊膜移植治療原發性青光眼,以探討其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1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并確診的原發性青光眼患者42例(60眼),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22例(30眼)和對照組20例(30眼)。其中,研究組中男8例(12眼),女14例(18眼);年齡40~70歲,平均(56.5±6.8)歲;眼壓30.2~65.5 mm Hg,平均(39.6±8.4) mm Hg。對照組中男7例(10眼),女13例(20眼);年齡42~68歲,平均(58.0±7.2)歲,眼壓31.4~67.3 mm Hg,平均(40.2±8.5) mm Hg。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組患者行小梁切除、羊膜移植聯合低濃度絲裂霉素治療,首先作以穹隆為底的結膜瓣,然后作大小為4.0 mm×5.0 mm且厚度減半的鞏膜瓣,玻璃至透明角膜1.0 mm處;以0.1 g/L的絲裂霉素濕潤棉片,制作棉片大小約1 mm×2 mm×6 mm,將棉片置于鞏膜瓣下,并用結膜瓣遮蓋,棉片放置5 min后取出,并用林格液沖洗結膜瓣及鞏膜瓣;于鼻側角膜緣透明處穿刺入前房,緩慢放出房水以降低眼壓,然后行小梁切除和虹膜根部組織切除;最后取新鮮羊膜剪裁形狀及大小與鞏膜瓣相似,將羊膜置于鞏膜瓣下,鞏膜瓣基底兩端與羊膜縫合,結膜間斷縫合,包扎患眼后術畢,術后局部給予抗生素及激素滴眼液。對照組患者未進行含絲裂霉素的棉片浸潤及羊膜移植,其他手術操作同研究組。
1.3 觀察指標
全部患者術后隨訪半年,觀察視力改善情況,眼壓控制效果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其中視力提高≥2行為優;視力不變或提高不足2行為良;視力下降為差。
1.4 統計學方法
所得數據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后視力改善情況的比較
研究組術后1個月視力視力提高≥2行者13眼(43.3%),視力提高不足2行者15眼(50.0%);對照組術后1個月視力提高≥2行者9眼(30.0%),視力提高不足2行者14眼(46.7%);研究組視力改善優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 兩組患者術后眼壓控制情況的比較
兩組患者術后1、6個月眼壓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后1、6個月時眼壓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2)。
與術前比較,*P<0.05
2.3 兩組術后復發及并發癥情況
研究組患眼功能性濾泡明顯多于對照組,術后復發率及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3)。術后隨訪期內,研究組出現淺前房2眼(6.7%),給予阿托品及甘露醇治療后恢復;對照組出現結膜滲漏2眼,角膜上皮剝離4眼,瞼球粘連2眼,均給予對癥處理后好轉。
3 討論
原發性青光眼是中老年人群的一種常見慢性眼病,給患者的生活帶來嚴重影響。小梁切除手術是臨床治療青光眼最常用的方法,小梁切除后在結膜下形成1個濾過區,房水通過功能良好的濾過泡濾出眼外[3]。但是術后小梁切除區常出現纖維組織增生,最終形成瘢痕,嚴重影響濾過功能。因此手術中給予抗纖維增生、抗瘢痕藥物對維持手術效果有重要意義。
臨床應用較多的輔助性抗代謝藥物為絲裂霉素C,其在抑制青光手術后纖維細胞增生、抗瘢痕及降眼壓方面的效果得到臨床認可[4]。但絲裂霉素C為非選擇性細胞毒性藥物,在抑制成纖維細胞增殖的同時,還可能產生薄濾過泡及低眼壓等副作用,此外其對術區淚腺、角膜、結膜細胞均產生抑制作用可導致干眼癥異物感、畏光感等[5]。一般情況下絲裂霉素的毒副作用隨著其用藥濃度的增大而增加,但國外有學者研究顯示,絲裂霉素的濃度與青光眼手術后遠期并發癥無明顯相關性,但與低眼壓關系密切,濃度越高眼壓越低[6]。本研究中筆者采用低濃度絲裂霉素治療,患眼組織增生抑制明顯,功能性濾泡增多,眼壓控制滿意,并未出現絲裂霉素導致的低眼壓、黃斑水腫及干眼癥等,說明0.1 g/L低濃度絲裂霉素用于小梁切除,能起到抗瘢痕效果,安全性也比較滿意。
青光眼手術中移植羊膜可以促進結膜干細胞、角膜緣干細胞增殖分化,同時羊膜還可以維持正常上皮表型,抑制成纖維細胞增生,具有較好的抗纖維化和新生血管的功能[7]。臨床關于羊膜移植在青光眼治療中的報道較多,多數學者認為羊膜移植后患者眼壓控制滿意、纖維增生少、并發癥少,有較高的應用價值[8]。
本組研究中研究組患者采用低濃度絲裂霉素聯合羊膜移植、小梁切除治療原發性青光眼,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視力改善明顯、眼壓控制滿意、復發率低、并發癥少,且上述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因此筆者認為低濃度絲裂霉素聯合羊膜移植、小梁切除治療原發性青光眼的效果理想、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曹征,陳碩,葉錦華.小梁切除聯合羊膜移植治療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療效分析[J].中國醫師雜志,2004,6(11):1531-1532.
[2] 哈少平,范文燕,楊巧玲.難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術中應用生物羊膜與絲裂霉素C的對比研究[J].國際眼科雜志,2008,8(1):158-160.
[3] 姜紅,傅宏,楊桂芳,等.小梁切除術聯合羊膜移植治療青光眼53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12(5):1165.
[4] 童翀,榮瑜,羅建勛.青光眼小梁切除術中應用生物羊膜與絲裂霉素治療的觀察[J].實用防盲技術,2012,7(2):79-81.
[5] 姜靜.絲裂霉素聯合羊膜移植在青光眼再手術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1,22(8):859.
[6] 吳旭琴,龐斌,楊建華,等.羊膜移植聯合絲裂霉素在小梁切除術中應用療效觀察[J].臨床眼科雜志,2009,17(5):430-431.
[7] 任予斌.小梁切除聯合生物羊膜植入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的臨床觀察[J].臨床眼科雜志,2009,17(3):220-222.
[8] 雷海云.羊膜移植聯合可調整縫線在急性閉角型青光眼中的應用[J].國際眼科雜志,2012,12(8):1577-1578.
(收稿日期:2013-09-03 本文編輯:林利利)
[摘要] 目的 探討羊膜移植聯合低濃度絲裂霉素、小梁切除治療原發性青光眼的效果。 方法 選擇本院2011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2例(60眼)原發性青光眼患者,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22例(30眼)和對照組20例(30眼),研究組患者給予小梁切除、羊膜移植聯合低濃度絲裂霉素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小梁切除治療,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眼壓、視力的改變情況,并統計兩組患者的并發癥情況。 結果 研究組患者術后視力改善優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1、6個月眼壓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后1、6個月時的眼壓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復發率及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低濃度絲裂霉素、羊膜移植、小梁切除治療原發性青光眼可有效改善患者視力,眼壓控制滿意,復發率及并發生癥發生率較低,值得推廣。
[關鍵詞] 原發性青光眼;絲裂霉素;羊膜移植;眼內壓
[中圖分類號] R7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1(a)-0011-03
原發性青光眼是中老年人群常見的一種慢性眼病,以眼內壓力間斷或持續性升高為主要特征,若不及時治療會造成視力下降、視野縮小、甚至失明。目前小梁切除術是臨床最常用的治療方法,但是手術后瘢痕增生、纖維化及滲出是影響手術效果的重要因素[1]。絲裂霉素具有明顯的抗纖維化及降眼壓的作用,而羊膜作為新型移植物可作為抑制結膜及鞏膜瓣下纖維化的機械屏障,兩者在青光眼手術中的應用比較廣泛,但絲裂霉素具有一定的細胞毒性作用,且毒性作用與其濃度相關,因而其使用受到抑制[2]。本研究采用低濃度絲裂霉素聯合羊膜移植治療原發性青光眼,以探討其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1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并確診的原發性青光眼患者42例(60眼),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22例(30眼)和對照組20例(30眼)。其中,研究組中男8例(12眼),女14例(18眼);年齡40~70歲,平均(56.5±6.8)歲;眼壓30.2~65.5 mm Hg,平均(39.6±8.4) mm Hg。對照組中男7例(10眼),女13例(20眼);年齡42~68歲,平均(58.0±7.2)歲,眼壓31.4~67.3 mm Hg,平均(40.2±8.5) mm Hg。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組患者行小梁切除、羊膜移植聯合低濃度絲裂霉素治療,首先作以穹隆為底的結膜瓣,然后作大小為4.0 mm×5.0 mm且厚度減半的鞏膜瓣,玻璃至透明角膜1.0 mm處;以0.1 g/L的絲裂霉素濕潤棉片,制作棉片大小約1 mm×2 mm×6 mm,將棉片置于鞏膜瓣下,并用結膜瓣遮蓋,棉片放置5 min后取出,并用林格液沖洗結膜瓣及鞏膜瓣;于鼻側角膜緣透明處穿刺入前房,緩慢放出房水以降低眼壓,然后行小梁切除和虹膜根部組織切除;最后取新鮮羊膜剪裁形狀及大小與鞏膜瓣相似,將羊膜置于鞏膜瓣下,鞏膜瓣基底兩端與羊膜縫合,結膜間斷縫合,包扎患眼后術畢,術后局部給予抗生素及激素滴眼液。對照組患者未進行含絲裂霉素的棉片浸潤及羊膜移植,其他手術操作同研究組。
1.3 觀察指標
全部患者術后隨訪半年,觀察視力改善情況,眼壓控制效果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其中視力提高≥2行為優;視力不變或提高不足2行為良;視力下降為差。
1.4 統計學方法
所得數據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后視力改善情況的比較
研究組術后1個月視力視力提高≥2行者13眼(43.3%),視力提高不足2行者15眼(50.0%);對照組術后1個月視力提高≥2行者9眼(30.0%),視力提高不足2行者14眼(46.7%);研究組視力改善優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 兩組患者術后眼壓控制情況的比較
兩組患者術后1、6個月眼壓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后1、6個月時眼壓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2)。
與術前比較,*P<0.05
2.3 兩組術后復發及并發癥情況
研究組患眼功能性濾泡明顯多于對照組,術后復發率及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3)。術后隨訪期內,研究組出現淺前房2眼(6.7%),給予阿托品及甘露醇治療后恢復;對照組出現結膜滲漏2眼,角膜上皮剝離4眼,瞼球粘連2眼,均給予對癥處理后好轉。
3 討論
原發性青光眼是中老年人群的一種常見慢性眼病,給患者的生活帶來嚴重影響。小梁切除手術是臨床治療青光眼最常用的方法,小梁切除后在結膜下形成1個濾過區,房水通過功能良好的濾過泡濾出眼外[3]。但是術后小梁切除區常出現纖維組織增生,最終形成瘢痕,嚴重影響濾過功能。因此手術中給予抗纖維增生、抗瘢痕藥物對維持手術效果有重要意義。
臨床應用較多的輔助性抗代謝藥物為絲裂霉素C,其在抑制青光手術后纖維細胞增生、抗瘢痕及降眼壓方面的效果得到臨床認可[4]。但絲裂霉素C為非選擇性細胞毒性藥物,在抑制成纖維細胞增殖的同時,還可能產生薄濾過泡及低眼壓等副作用,此外其對術區淚腺、角膜、結膜細胞均產生抑制作用可導致干眼癥異物感、畏光感等[5]。一般情況下絲裂霉素的毒副作用隨著其用藥濃度的增大而增加,但國外有學者研究顯示,絲裂霉素的濃度與青光眼手術后遠期并發癥無明顯相關性,但與低眼壓關系密切,濃度越高眼壓越低[6]。本研究中筆者采用低濃度絲裂霉素治療,患眼組織增生抑制明顯,功能性濾泡增多,眼壓控制滿意,并未出現絲裂霉素導致的低眼壓、黃斑水腫及干眼癥等,說明0.1 g/L低濃度絲裂霉素用于小梁切除,能起到抗瘢痕效果,安全性也比較滿意。
青光眼手術中移植羊膜可以促進結膜干細胞、角膜緣干細胞增殖分化,同時羊膜還可以維持正常上皮表型,抑制成纖維細胞增生,具有較好的抗纖維化和新生血管的功能[7]。臨床關于羊膜移植在青光眼治療中的報道較多,多數學者認為羊膜移植后患者眼壓控制滿意、纖維增生少、并發癥少,有較高的應用價值[8]。
本組研究中研究組患者采用低濃度絲裂霉素聯合羊膜移植、小梁切除治療原發性青光眼,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視力改善明顯、眼壓控制滿意、復發率低、并發癥少,且上述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因此筆者認為低濃度絲裂霉素聯合羊膜移植、小梁切除治療原發性青光眼的效果理想、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曹征,陳碩,葉錦華.小梁切除聯合羊膜移植治療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療效分析[J].中國醫師雜志,2004,6(11):1531-1532.
[2] 哈少平,范文燕,楊巧玲.難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術中應用生物羊膜與絲裂霉素C的對比研究[J].國際眼科雜志,2008,8(1):158-160.
[3] 姜紅,傅宏,楊桂芳,等.小梁切除術聯合羊膜移植治療青光眼53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12(5):1165.
[4] 童翀,榮瑜,羅建勛.青光眼小梁切除術中應用生物羊膜與絲裂霉素治療的觀察[J].實用防盲技術,2012,7(2):79-81.
[5] 姜靜.絲裂霉素聯合羊膜移植在青光眼再手術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1,22(8):859.
[6] 吳旭琴,龐斌,楊建華,等.羊膜移植聯合絲裂霉素在小梁切除術中應用療效觀察[J].臨床眼科雜志,2009,17(5):430-431.
[7] 任予斌.小梁切除聯合生物羊膜植入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的臨床觀察[J].臨床眼科雜志,2009,17(3):220-222.
[8] 雷海云.羊膜移植聯合可調整縫線在急性閉角型青光眼中的應用[J].國際眼科雜志,2012,12(8):1577-1578.
(收稿日期:2013-09-03 本文編輯:林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