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翠
[摘要] 目的 探討心率變異性檢測對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自主神經病變的診斷價值。 方法 采用病例對照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50例,正常對照組40例,進行24 h、白天與夜間心率變異長程時域檢測。 結果 糖尿病組的24 h SDNN、RMSSD、PNN50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糖尿病組白天與夜間的SDNN、RMSSD、PNN5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夜間的SDNN、RMSSD、PNN50明顯高于白天,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心率變異性檢測對早期診斷和預測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伴有自主神經病變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 心率變異性;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1(a)-0021-02
心率變異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指逐次心動周期間的時間變異數。HRV降低提示迷走神經張力降低或交感神經張力增高。HRV的時域指標反映了心臟自主神經的功能狀態。目前已公認HRV是判斷糖尿病患者是否伴有自主神經系統損害最準確、最敏感的檢測指標[1]。為進一步探討HRV檢測對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自主神經病變的診斷價值,本文通過對糖尿病組和對照組HRV的檢測進行對比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內分泌科2010年6月~2013年6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為糖尿病組,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齡(61±12)歲;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制訂的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無其他慢性腎臟疾病、冠心病、高血壓、心肌病、惡性腫瘤、甲狀腺功能亢進、貧血及更年期綜合征;未服用β2受體阻滯劑、阿托品、普奈洛爾、洋地黃類等影響HRV的藥物;常規心電圖檢查正常,均以控制飲食、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治療。選取同期4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齡(58±9)歲;無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腎臟疾病和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疾病;未服用β2受體阻滯劑、阿托品、普奈洛爾、洋地黃類等影響HRV的藥物;常規心電圖檢查均正常。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監測前夜及當日禁飲咖啡、茶、酒,禁止吸煙,無劇烈運動及情緒波動,并禁用影響自主神經類的藥物。采用美國Mortara公司生產的24 h全息12導聯動態心電圖記錄儀及分析軟件,心電圖分析系統版本為4.30.21型。研究對象隨身佩帶動態心電圖儀在日常自由活動狀態下連續24 h檢測。記錄時間從當日08:00至次日08:00,規定時間段白天(07:30~21:30)及夜間(00:00~05:00)。記錄由電腦自動分析加人機對話方式處理,剔除全部異位搏動及偽差,對竇性搏動進行分析。測定HRV的時域指標包括以下3種。①SDNN:24 h內全部正常心動周期的標準差,反映24 h內HRV的總和;②RMSSD:全程相鄰正常R-R間期之差的均方根值;③PNN50:兩個相鄰正常R-R間期標準差>50 ms的心搏數占分析信息間期內心搏數的百分比[2]。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2.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研究對象24 h HRV的比較
糖尿病組的24 h SDNN、RMSSD、PNN50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 兩組研究對象白天與夜間HRV的比較
糖尿病組白天與夜間的SDNN、RMSSD、PNN5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夜間的SDNN、RM-SSD、PNN50明顯高于白天,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3 討論
自主神經病變是糖尿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檢查自主神經功能的HRV大小實質上是反映神經體液因素對竇房結的調節作用,也就是反映自主神經系統交感神經活性與迷走神經活性及其平衡協調的關系[2],能較全面定量直觀和早期反映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交感及迷走神經的功能狀態。本研究結果顯示,糖尿病組的24 h SDNN、RMSSD、PNN50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糖尿病患者早期已有自主神經功能減退,其表現特點為HRV降低,即迷走神經張力降低或交感神經張力增高;糖尿病組白天與夜間SDNN、RMSSD、PNN5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糖尿病患者因為心臟自主神經受損,導致HRV晝夜節律變化不明顯或消失;對照組夜間SDNN、RMSSD、PNN50顯著高于白天,說明健康人白天心臟交感神經張力相對增高,心率增快,而夜間心臟迷走神經張力相對增高,心率減慢,所以HRV呈明顯的晝夜節律變化。
在心臟自主神經癥狀發生前,糖尿病患者已有HRV降低表現,HRV檢測為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的早期診斷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檢測方法。有研究認為HRV作為一種定量、非侵入性的手段,可用于評價迷走-交感神經功能的受損情況,有助于早期診斷自主神經病變,尤其是交感神經的受累[3]。有分析指出糖尿病患者HRV降低程度與心臟缺血受損程度相關[4]。一旦出現糖尿病性自主神經病變的臨床表現,預測5年死亡率為50%[5]。Kataoka等[6]對3089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發現,HRV時域指標受損患者心源性猝死的發生率顯著高于無HRV受損者,提示HRV降低是2型糖尿病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危險因素之一。有研究結果表明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發作與HRV相關,其可作為無癥狀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篩查的指標[7]。有學者還發現檢測HRV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危險分級指導治療有重要的臨床意義[8]。
綜上所述,采用HRV檢測,診斷和預測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自主神經病變,對預防惡性心血管事件的發生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郭繼鴻,張萍.動態心電圖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2-874.
[2] 郭繼鴻.心電圖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66-1288.
[3] 卞茸文,潘長玉,陸菊明.心率變異性頻譜分析診斷糖尿病心臟自主神經病變[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1998,14(1):25.
[4] 王靜.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變異性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0,5(5):5-6.
[5] 郭繼鴻,張海澄.動態性心電圖最新進展[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5:86-119.
[6] Kataoka M,Ito C,Sasaki H,et al.Low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s a risk factor for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type 2 diabetes[J].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04,64(1):51-58.
[7] 袁衛東.探討2型糖尿病患者無癥狀心肌缺血發作與心率變異性的相關性[J].中國醫藥導刊,2012,14(11):1916-1917.
[8] 宋韶英.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心率變異性研究[J].中外醫療,2013,33(5):70.
(收稿日期:2013-09-24 本文編輯:李亞聰)
[摘要] 目的 探討心率變異性檢測對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自主神經病變的診斷價值。 方法 采用病例對照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50例,正常對照組40例,進行24 h、白天與夜間心率變異長程時域檢測。 結果 糖尿病組的24 h SDNN、RMSSD、PNN50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糖尿病組白天與夜間的SDNN、RMSSD、PNN5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夜間的SDNN、RMSSD、PNN50明顯高于白天,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心率變異性檢測對早期診斷和預測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伴有自主神經病變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 心率變異性;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1(a)-0021-02
心率變異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指逐次心動周期間的時間變異數。HRV降低提示迷走神經張力降低或交感神經張力增高。HRV的時域指標反映了心臟自主神經的功能狀態。目前已公認HRV是判斷糖尿病患者是否伴有自主神經系統損害最準確、最敏感的檢測指標[1]。為進一步探討HRV檢測對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自主神經病變的診斷價值,本文通過對糖尿病組和對照組HRV的檢測進行對比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內分泌科2010年6月~2013年6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為糖尿病組,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齡(61±12)歲;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制訂的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無其他慢性腎臟疾病、冠心病、高血壓、心肌病、惡性腫瘤、甲狀腺功能亢進、貧血及更年期綜合征;未服用β2受體阻滯劑、阿托品、普奈洛爾、洋地黃類等影響HRV的藥物;常規心電圖檢查正常,均以控制飲食、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治療。選取同期4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齡(58±9)歲;無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腎臟疾病和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疾病;未服用β2受體阻滯劑、阿托品、普奈洛爾、洋地黃類等影響HRV的藥物;常規心電圖檢查均正常。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監測前夜及當日禁飲咖啡、茶、酒,禁止吸煙,無劇烈運動及情緒波動,并禁用影響自主神經類的藥物。采用美國Mortara公司生產的24 h全息12導聯動態心電圖記錄儀及分析軟件,心電圖分析系統版本為4.30.21型。研究對象隨身佩帶動態心電圖儀在日常自由活動狀態下連續24 h檢測。記錄時間從當日08:00至次日08:00,規定時間段白天(07:30~21:30)及夜間(00:00~05:00)。記錄由電腦自動分析加人機對話方式處理,剔除全部異位搏動及偽差,對竇性搏動進行分析。測定HRV的時域指標包括以下3種。①SDNN:24 h內全部正常心動周期的標準差,反映24 h內HRV的總和;②RMSSD:全程相鄰正常R-R間期之差的均方根值;③PNN50:兩個相鄰正常R-R間期標準差>50 ms的心搏數占分析信息間期內心搏數的百分比[2]。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2.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研究對象24 h HRV的比較
糖尿病組的24 h SDNN、RMSSD、PNN50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 兩組研究對象白天與夜間HRV的比較
糖尿病組白天與夜間的SDNN、RMSSD、PNN5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夜間的SDNN、RM-SSD、PNN50明顯高于白天,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3 討論
自主神經病變是糖尿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檢查自主神經功能的HRV大小實質上是反映神經體液因素對竇房結的調節作用,也就是反映自主神經系統交感神經活性與迷走神經活性及其平衡協調的關系[2],能較全面定量直觀和早期反映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交感及迷走神經的功能狀態。本研究結果顯示,糖尿病組的24 h SDNN、RMSSD、PNN50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糖尿病患者早期已有自主神經功能減退,其表現特點為HRV降低,即迷走神經張力降低或交感神經張力增高;糖尿病組白天與夜間SDNN、RMSSD、PNN5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糖尿病患者因為心臟自主神經受損,導致HRV晝夜節律變化不明顯或消失;對照組夜間SDNN、RMSSD、PNN50顯著高于白天,說明健康人白天心臟交感神經張力相對增高,心率增快,而夜間心臟迷走神經張力相對增高,心率減慢,所以HRV呈明顯的晝夜節律變化。
在心臟自主神經癥狀發生前,糖尿病患者已有HRV降低表現,HRV檢測為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的早期診斷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檢測方法。有研究認為HRV作為一種定量、非侵入性的手段,可用于評價迷走-交感神經功能的受損情況,有助于早期診斷自主神經病變,尤其是交感神經的受累[3]。有分析指出糖尿病患者HRV降低程度與心臟缺血受損程度相關[4]。一旦出現糖尿病性自主神經病變的臨床表現,預測5年死亡率為50%[5]。Kataoka等[6]對3089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發現,HRV時域指標受損患者心源性猝死的發生率顯著高于無HRV受損者,提示HRV降低是2型糖尿病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危險因素之一。有研究結果表明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發作與HRV相關,其可作為無癥狀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篩查的指標[7]。有學者還發現檢測HRV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危險分級指導治療有重要的臨床意義[8]。
綜上所述,采用HRV檢測,診斷和預測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自主神經病變,對預防惡性心血管事件的發生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郭繼鴻,張萍.動態心電圖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2-874.
[2] 郭繼鴻.心電圖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66-1288.
[3] 卞茸文,潘長玉,陸菊明.心率變異性頻譜分析診斷糖尿病心臟自主神經病變[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1998,14(1):25.
[4] 王靜.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變異性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0,5(5):5-6.
[5] 郭繼鴻,張海澄.動態性心電圖最新進展[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5:86-119.
[6] Kataoka M,Ito C,Sasaki H,et al.Low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s a risk factor for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type 2 diabetes[J].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04,64(1):51-58.
[7] 袁衛東.探討2型糖尿病患者無癥狀心肌缺血發作與心率變異性的相關性[J].中國醫藥導刊,2012,14(11):1916-1917.
[8] 宋韶英.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心率變異性研究[J].中外醫療,2013,33(5):70.
(收稿日期:2013-09-24 本文編輯:李亞聰)
[摘要] 目的 探討心率變異性檢測對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自主神經病變的診斷價值。 方法 采用病例對照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50例,正常對照組40例,進行24 h、白天與夜間心率變異長程時域檢測。 結果 糖尿病組的24 h SDNN、RMSSD、PNN50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糖尿病組白天與夜間的SDNN、RMSSD、PNN5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夜間的SDNN、RMSSD、PNN50明顯高于白天,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心率變異性檢測對早期診斷和預測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伴有自主神經病變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 心率變異性;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1(a)-0021-02
心率變異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指逐次心動周期間的時間變異數。HRV降低提示迷走神經張力降低或交感神經張力增高。HRV的時域指標反映了心臟自主神經的功能狀態。目前已公認HRV是判斷糖尿病患者是否伴有自主神經系統損害最準確、最敏感的檢測指標[1]。為進一步探討HRV檢測對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自主神經病變的診斷價值,本文通過對糖尿病組和對照組HRV的檢測進行對比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內分泌科2010年6月~2013年6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為糖尿病組,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齡(61±12)歲;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制訂的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無其他慢性腎臟疾病、冠心病、高血壓、心肌病、惡性腫瘤、甲狀腺功能亢進、貧血及更年期綜合征;未服用β2受體阻滯劑、阿托品、普奈洛爾、洋地黃類等影響HRV的藥物;常規心電圖檢查正常,均以控制飲食、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治療。選取同期4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齡(58±9)歲;無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腎臟疾病和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疾病;未服用β2受體阻滯劑、阿托品、普奈洛爾、洋地黃類等影響HRV的藥物;常規心電圖檢查均正常。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監測前夜及當日禁飲咖啡、茶、酒,禁止吸煙,無劇烈運動及情緒波動,并禁用影響自主神經類的藥物。采用美國Mortara公司生產的24 h全息12導聯動態心電圖記錄儀及分析軟件,心電圖分析系統版本為4.30.21型。研究對象隨身佩帶動態心電圖儀在日常自由活動狀態下連續24 h檢測。記錄時間從當日08:00至次日08:00,規定時間段白天(07:30~21:30)及夜間(00:00~05:00)。記錄由電腦自動分析加人機對話方式處理,剔除全部異位搏動及偽差,對竇性搏動進行分析。測定HRV的時域指標包括以下3種。①SDNN:24 h內全部正常心動周期的標準差,反映24 h內HRV的總和;②RMSSD:全程相鄰正常R-R間期之差的均方根值;③PNN50:兩個相鄰正常R-R間期標準差>50 ms的心搏數占分析信息間期內心搏數的百分比[2]。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2.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研究對象24 h HRV的比較
糖尿病組的24 h SDNN、RMSSD、PNN50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 兩組研究對象白天與夜間HRV的比較
糖尿病組白天與夜間的SDNN、RMSSD、PNN5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夜間的SDNN、RM-SSD、PNN50明顯高于白天,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3 討論
自主神經病變是糖尿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檢查自主神經功能的HRV大小實質上是反映神經體液因素對竇房結的調節作用,也就是反映自主神經系統交感神經活性與迷走神經活性及其平衡協調的關系[2],能較全面定量直觀和早期反映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交感及迷走神經的功能狀態。本研究結果顯示,糖尿病組的24 h SDNN、RMSSD、PNN50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糖尿病患者早期已有自主神經功能減退,其表現特點為HRV降低,即迷走神經張力降低或交感神經張力增高;糖尿病組白天與夜間SDNN、RMSSD、PNN5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糖尿病患者因為心臟自主神經受損,導致HRV晝夜節律變化不明顯或消失;對照組夜間SDNN、RMSSD、PNN50顯著高于白天,說明健康人白天心臟交感神經張力相對增高,心率增快,而夜間心臟迷走神經張力相對增高,心率減慢,所以HRV呈明顯的晝夜節律變化。
在心臟自主神經癥狀發生前,糖尿病患者已有HRV降低表現,HRV檢測為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的早期診斷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檢測方法。有研究認為HRV作為一種定量、非侵入性的手段,可用于評價迷走-交感神經功能的受損情況,有助于早期診斷自主神經病變,尤其是交感神經的受累[3]。有分析指出糖尿病患者HRV降低程度與心臟缺血受損程度相關[4]。一旦出現糖尿病性自主神經病變的臨床表現,預測5年死亡率為50%[5]。Kataoka等[6]對3089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發現,HRV時域指標受損患者心源性猝死的發生率顯著高于無HRV受損者,提示HRV降低是2型糖尿病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危險因素之一。有研究結果表明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發作與HRV相關,其可作為無癥狀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篩查的指標[7]。有學者還發現檢測HRV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危險分級指導治療有重要的臨床意義[8]。
綜上所述,采用HRV檢測,診斷和預測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自主神經病變,對預防惡性心血管事件的發生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郭繼鴻,張萍.動態心電圖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2-874.
[2] 郭繼鴻.心電圖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66-1288.
[3] 卞茸文,潘長玉,陸菊明.心率變異性頻譜分析診斷糖尿病心臟自主神經病變[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1998,14(1):25.
[4] 王靜.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變異性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0,5(5):5-6.
[5] 郭繼鴻,張海澄.動態性心電圖最新進展[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5:86-119.
[6] Kataoka M,Ito C,Sasaki H,et al.Low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s a risk factor for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type 2 diabetes[J].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04,64(1):51-58.
[7] 袁衛東.探討2型糖尿病患者無癥狀心肌缺血發作與心率變異性的相關性[J].中國醫藥導刊,2012,14(11):1916-1917.
[8] 宋韶英.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心率變異性研究[J].中外醫療,2013,33(5):70.
(收稿日期:2013-09-24 本文編輯:李亞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