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馥彤
摘 要:機關后勤改革是地方行政管理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看起來簡單,操作起來非常的繁瑣也十分重要的工作。在新的歷史時期,為了適應社會現代化的需要,要求我們要積極務實,認真深入的研究。運用專業的理論知識,剖析后勤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尋找對策。加強探索和創新,形成新型的后勤服務體系。
關鍵詞:機關后勤;行政管理體制;重要性
機關后勤是指組織保障機關業務性、事務性工作順利進行的管理和服務性工作。通俗的說就是要為機關的良好運作提供物質和信息上的保障和服務工作。人們常說“大軍未動,糧草先行”,說的就是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孫子兵法里也說過,先要“帶甲十萬,千里饋糧”然后才能“十萬之師舉矣”。在進入新的歷史時期以后,為了順應歷史形勢,更加高效的工作,政府一直在不斷的深化機關各項事務的改革工作。機關后勤工作的管理改革也就成為各級領導關注的問題。機關后勤改革伴隨著政府機構改革的實施而不斷的深化,促進了各級機關跟著加快了后勤改革步伐,進行機制轉換和后勤社會化市場培育。通過多年的實踐,逐步明確了機關后勤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改革目標。
但是一直以來機關后勤改革基也存在著“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情況,傳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新舊體制的矛盾,高標準、高效率的要求與低水平、低效率的現狀之間的矛盾,始終阻礙著改革的前進步伐。
為什么會造成這種局面呢?
首先是思想觀念滯后,存在認識上的誤區。
按照以往傳統的思維模式,領導往往把后勤改革看成是機構改革的附屬品,缺乏對后勤改革重要性的認識;同時相關職能部門在后勤改革中操作中簡單模式化,缺乏系統性;同時改革必然觸動部分人的利益,使得一些人缺乏實施改革的積極性;而且后勤服務部門“吃大鍋飯”和“等、靠、要”的觀念殘存,缺乏主動參與市場競爭的意識。所以沒有挖掘出其自身擁有的產業功能,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
其次是政策配套滯后,缺乏科學的依據。
改革的超前性和政策制訂的滯后性必然發生矛盾。機關后勤體制改革要從管理的體制、思維、職能以及服務的機制、方式、手段進行改革。多年計劃經濟管理下,各級地方單外都形成了小而全的一套后勤部門。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大到財務、用車、住房,小到餐飲、環境甚至是洗澡、理發。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這種局面就要進行改變了。如今,企業、事業單位基本上都按市場規律進行了調整,實行有償服務,但在機關這些既得利益的剝離卻遇到了困難。后勤部門在推進改革中面臨著分流人員的社會保障、服務機構與機關建立結算制度、國有資產的劃撥等一系列相關政策問題,而現有的政策對這些的新問題都沒有涉及,特別是國有資產的產權劃撥、非經營性資產轉經營性資產等政策的不明確,都已成為制約深化改革的“瓶頸”。這就使得地方政府進度緩慢。另外,公務員范疇的界定也有較大的爭議,哪些領域應該納入進來?哪些崗位算是公務員?這些都是問題。傳統觀念中,機關公務員一般是指不包括工勤人員的其他機關人員。但是“工勤人員”,這個概念本身就很模糊。這些都需要政策法規加以明確和指導。
再次是隊伍建設滯后,現有的人員達不到當前的要求。
現在的機關后勤管理和服務工作,已不再是體力型、服務型后勤,對管理的專業化和服務的技能化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在后勤隊伍建設中,長期以來忽視專業化、技能化人員的配置,在歷次機構改革中,機關后勤部門還承擔了分流的任務,年齡大、學歷低、素質差的人員被安置在后勤部門。這些人員分流后,占據了服務單位的編制,服務單位就無法引進所需人才,給服務單位自身的發展帶來阻礙。
該如何推進改革,建立后勤新體制呢?我認為在現階段,機關后勤改革的思路應該分為四步。
首先應科學設定后勤范疇,避免反復,減少改革成本。
在后勤改革中,應該科學合理地設定后勤部門,減少反復,避免浪費,這是深化機關后勤改革的關鍵所在。要突破舊有體制,將機關后勤管理職能與服務職能分離,按照其自身規律重新構筑新的管理和服務體制。在管理上要進一步規范后勤管理部門的行政職能,認真研究,細致的制訂各項管理制度和標準,要建立健全政策法規。在服務上要使機關和機關后勤服務部門轉變觀念,根據政事分開、企事分開和福利性、保障性服務與經營性服務分開的原則,確保機關后勤服務單位法人主體地位確立,真正按照市場經濟運行法則組織機關后勤的服務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發揮市場對機關后勤資源配置的作用,實現后勤服務的商品化、市場化和產業化。
二是要轉換機制,建立新的機關后勤模式。
要加大機關后勤管理職能的創新,推進機關后勤保障制度改革,改變傳統的物資供給方式,大力推行政府采購制度;改革機關公務用車保障方式,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改革機關行政用房的管理體制和分配方式,對機關行政用房和職工住房采取新的管理和供給制度;改革機關職工生活服務保障的實物分配方式,逐步實現貨幣化分配等等。同時要加快后勤服務部門的機制轉換。一是要改革機關后勤服務經費的撥付方式,建立和完善后勤服務費用的結算制度;二是要改革后勤服務部門的管理模式,建立新的服務運行機制,深化服務部門內部的財務資產、用人用工和分配制度改革;三是要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優化服務經營結構,拓展服務經營領域,擴大服務的規模,變輸血為造血。
三是培育市場,嘗試與市場接軌創新
培育機關后勤服務市場是深化機關后勤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首先要培育和形成機關后勤服務市場。可以在深化機關后勤體制改革,在管理和服務的體制上做文章,以機關行政主體和服務單位市場法人為主體;在機關后勤資產的界定和運營上,形成機關后勤資產的所有者主體和資產運營主體;在結算形式上,形成機關后勤服務的需求主體和供應主體,從而培育和形成機關后勤服務供求的市場格局。其次,規范和監管機關后勤服務市場。引入專業的社會服務機構,比如專職的物業公司等。機關事業單位后勤管理部門直接與專門的物業公司簽訂物業服務合同,提出應達到的服務要求和標準。當然這種對人事關系的處理過于簡單,也容易引發人員安置上的問題。但是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做出調整、規范、建立和完善相關政策法規,是一條可行的思路和方向。加大機關市場對內部服務單位和社會服務企業的開放程度,為機關后勤服務單位走向社會及社會企業進入機關創造條件,形成兩個服務主體的公平競爭,將最終推動機關后勤服務社會化的改革進程。
四是后勤管理人才的儲備和培養。
記得筆者當初被單位指派做一些簡單的后勤管理工作時,我的一位直管女性領導曾經對我說:“千萬別小看這項工作,我的愛人就是搞后勤工作的。他對我說這個工作是‘好樣的不愿意干,孬人又干不好。”這句話非常形象的總結了后勤工作者和工勤工作的關系。工作能力強的同志更愿意到和行政,經濟,實業,建設有關的部門工作,后勤工作在人們普遍的認識里不受重視。但同時這項工作涉及的內容很多,也繁瑣,需要從事它的人有很好的統籌能力,組織能力。而現代化的后勤工作也要求我們更加系統有條理的工作。這就需要我們在選擇后勤管理人才上求精,對人員的專業知識培訓要到位,同時在人才儲備上也要及早的準備,這才能保證一支高素質的專業隊伍。
參考文獻
[1]深化機關后勤改革的問題研究[Z].
[2]朱永庚.后勤流程管理[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
[3]鄭何康.深化后勤機關改革的思考[J].上海市政公路.
[4]關于深化國務院各部門機關后勤體制改革意見的通知[Z].
[5]劉強.我國機關后勤改革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