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華法林頭30天,要防卒中
文/蘇昌亮
據美國“健康日”近期報道,常用抗凝藥物華法林在服用初期可能增加腦卒中風險,需要注意預防。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腫瘤科博士勞倫特·阿祖萊及其團隊研究了7萬名患者的資料后發現,服用華法林抗凝治療的患者在最初的30天里,發生腦卒中的風險是不用藥患者的兩倍。此風險在服藥的第一個星期尤為明顯,隨后,華法林預防腦卒中的作用逐漸顯現,服藥1個月后,發病風險降到未用藥患者的一半以下。研究者認為,華法林起效所需要的時間較長,新近使用的患者最初一段時間內血液黏性大,容易引發腦卒中。
美國紐約勒諾克斯山醫院臨床電生理學家尼爾·桑格威博士和美國紐約西奈山醫院心律失常服務總監維韋克·雷迪博士贊同這項新研究的結果,但同時表示,不能排除初始治療劑量不合理所致。他們建議,在華法林發揮最大效用前,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加用肝素等快速起效的抗凝藥,將風險降低,并注意藥物的初始劑量。
專家還指出,目前華法林預防心房顫動患者發生腦卒中療效確切,短暫性的風險增高不應成為醫生和患者停止使用華法林的理由。此外,剛開始用其他抗凝藥時是否會增大腦卒中的風險尚有待證實,患者服藥應遵醫囑,以免發生意外。
吃風濕藥定期驗血
文/張亞同
在服用某些藥物時,醫生常會給患者開化驗單查血,有時是為了檢查病情的變化,有些卻是為了及時發現藥物導致的血液病,如溶血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癥和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治療風濕的藥物,如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來氟米特、金鹽和青霉胺等,多有抑制骨髓的作用,因此常常會導致粒細胞減少或血小板降低。而且風濕病患者用藥劑量大、時間長,更要注意檢查血象。
藥源性血液病的后果比較嚴重,如果條件許可,應避免應用可能誘發血液病的藥物,轉而選擇其他藥理作用類似但是更安全的藥物。例如,氯霉素容易引起粒細胞減少,現在臨床上已經很少應用了。而對于一些必須使用的藥物,則可以在應用時密切監測血細胞。
一般來說,在用藥初期,每1-2周查一次血常規,3-6個月后,可以1-2個月監測一次。另外,還要密切注意發熱(粒細胞缺乏引起的感染)、疲乏(紅細胞減少引起的無力)、皮膚紫癜和牙齦出血(血小板減少或功能降低所致)的癥狀。
用完滴鼻劑捏捏鼻子
武漢市中心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副主任醫師 陳偉
不少人認為滴鼻劑只要滴到鼻子里就行,其實用完后,捏兩下鼻子才能吸收得更好。
臨床上常用的滴鼻劑主要有:抗過敏滴鼻劑,如布地奈德滴鼻劑;血管收縮劑,如鹽酸麻黃素滴鼻液;抗菌素類滴鼻劑,如新霉素滴鼻液;鼻黏膜腐蝕劑,如5%硝酸銀;鼻黏膜刺激劑,如復方薄荷油、1%碘甘油等。應根據病情遵醫囑選用。
滴藥前,應把鼻涕盡量擤干凈,如果鼻腔內有干痂,可用溫鹽水清洗,待干痂變軟取出后再滴藥。滴鼻劑使用時,患者平躺,肩背部墊高,頭往后仰起,鼻孔朝天,雙側鼻孔分別滴3-4滴藥液,輕輕按壓雙鼻翼,捏兩下,左右搖頭數次,這樣可以使藥液充分到達病灶,3-5分鐘后再坐起。如果患者是鼻竇炎,應取側臥位,墊高肩部,頭偏向患側并向肩部垂下,先滴下側鼻孔,3-5分鐘后換滴另一側。
如果多次用滴鼻劑不起效,應及時就醫,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