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西

2013年10月20日晨5時,幾輛轎車載著攝影師依序進入沈大高速公路。此行的目的地是60公里外的雪龍黑牛股份有限公司位于炮臺鎮的雪龍牧場,去看傳說中的“聽音樂、做按摩、睡軟床、吹風扇、吃熟食”的雪龍黑牛。
天剛亮的時候,一行車輛下了高速公路,陰云籠罩,大家知道日出時陽光照耀連片牛舍的壯觀場面是拍不出來了。就在大家紛紛遺憾的時候,前導車在路旁停下來,道路左側一片很現代化的建筑呈現在眼前,看標牌這就是雪龍牧場!大家沒有想到,一個養牛的牧場竟然有這樣現代化的門面。更讓大家錯愕的是牧場有兩道門,就在第二道門前,車被攔下!不是已經聯系好了嗎?而且還有雪龍的工作人員引導?帶隊的工作人員解釋,為了保證雪龍黑牛的安全,外來車輛進入養殖區有嚴格的限制,而且車輛必須進行消毒!果然,車輛進入第二道門時,進入一個特設的水池,里面帶有消毒液的水幾乎漫過半個輪胎,大家不禁對雪龍嚴格的防疫管控贊不絕口。
雪龍牧場的牛舍沿緩坡依山而建,盡管沒法拍日出了,一行人還是乘車來到了牧場的最高點——雪龍塔,這是一座仿木青磚塔,是雪龍牧場建設之初創業者的見證。此時陰云密布寒風透骨,雖然攝影師們已略有準備,但還是感受到深秋的寒冷。一排排牛舍鱗次櫛比,晨霧中不時傳來深沉的牛鳴聲。
雪龍黑牛現代牧場從2002年開始建設,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建有標準化高檔肉牛育肥舍28棟,標準化糧倉2棟、飼料加工車間一座。每棟育肥舍面積3000平方米,飼養育肥牛360-400頭,28棟舍共飼養肥牛1萬頭左右。牛也有自己的作息規律,暫時還不能打擾它們,從山頂下來,攝影師直接去了種牛場,早晨是種牛采精的時間。公司引進優良的肉牛品種作為種源,與當地優質母牛群體利復牛進行三元雜交,采用生物技術利用千家萬戶的基礎母牛繁育高品質的雪龍黑牛。
采精對于雪龍黑牛種群繁育至關重要。出于防疫和減少對于動物的影響的考慮,一行人只有4個攝影師進入了采精的工作間,嚴格的消毒程序,熟練的操作技能給拍攝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雪龍牧場主辦公樓的二樓是“遼寧雪龍肉牛繁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實驗室,這也是此次雪龍牧場拍攝活動的第二個項目。
攝影師一行在專用的參觀走廊第一次目睹了雪龍黑牛獨特的飼養方式。聽音樂:國內外的養牛專家認為音樂可以隔離噪音、減少應激反應,為此雪龍牧場每天在不同時間,播放不同的小提琴曲,使雪龍黑牛處于愉快、安詳的環境中生活。做按摩、睡軟床:雪龍黑牛除了聽音樂、喝溫水,還需要通過按摩才能促進長成均稱、雪花般的脂肪紋理。所以每個牛圈里都有一個電動按摩器,牛只要自已去蹭它,它就會運轉起來給牛按摩。而且牛圈里的地上還鋪著雪龍自產稻草,成為牛的“軟床”,并加以植物酵素除濕和活性水除臭等措施,為牛的生長創造了良好的環境衛生條件。吹風扇:在雪龍黑牛的生長過程中,太熱的天氣、不通暢的空氣都會影響其生長,所以牛棚里電風扇是必不可少的。吃熟食:“雪龍黑牛”保證吃的全是綠色飼料。其分為精料和粗料,精料是玉米大麥等經過壓片熟化的配料,而粗料則是經過熏蒸的優質稻草飼料。
距離太遠,攝影師們感覺拍攝還是不過癮,經過協調,在攝影師承諾不喧嘩、不快走、不打閃光燈,在白大褂、帽子鞋套等全副武裝下,被特許進入牛舍。雪龍牛舍的建造,參考國際上先進經驗,一邊是飼喂設施,一邊是飲水設施,雪龍黑牛可以24小時自由采食,在這里雪龍黑牛享受著“貴族”一般的生活,它們聽音樂,做按摩,睡軟床,吹風扇,吃熟食。攝影師們的到來還是引起了牛舍中黑牛的注意,帶著警惕的眼神紛紛向護欄靠近,只見毛色黝黑,雙眼有神,每頭牛都帶著黃色的耳標格外精神,耳標則是牛的身份證明。為了保證育肥質量,牧場育肥牛全部采用單頭飼養方式進行飼養,育肥牛飼養包括犢牛、育成牛和育肥牛三個不同飼養階段,為了保證牛肉品質,雪龍牧場還常年聘請國外飼養專家進行技術指導,共同研究各階段不同的飼養技術要求、管理要點和飼料配比,探索出一套雪龍獨有的育肥模式,以達到提高優質牛出欄率的目標。育肥牛在牧場飼養期為22個月(6月齡回收育肥到28月齡),且全程谷物飼養,育肥出欄牛體重平均在700-800公斤。
一上午的拍攝在中午11點多結束了,工作人員談起公司的發展。為了滿足更多消費者需求,雪龍已經在山東、北京建設新的牧場,存欄規模均達一萬頭。并規劃陸續在河南、河北、山西、陜西等地興建新的牧場。國家發改委批準立項的“雪龍肉牛生物育種高技術產業化專項”的正式啟動,將促使我國早日培育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品質肉牛品種,而牧場數量和規模的不斷擴大也是雪龍生物育種產業化的真正體現和重要載體,雪龍黑牛的誕生加速了我國高品質肉牛的發展進程,結束了我國沒有國產高品質牛肉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