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津輝
[摘要] 目的 分析急診救治突發性腦出血的臨床效果。 方法 選擇在本院接受治療的突發性腦出血患者280例,依照發病至急救時間的差異將其分成<15 min組與≥15 min組,每組各140例,并將所選患者通過改良后的早期預警系統進行評分,比較兩組患者的預后,以及在急診救治后患者的出血量、并發癥發生率、病死率以及不同早期預警評分患者的死亡率等相關指標。 結果 兩組患者在出血量、病死率、早期預警評分以及不同早期預警評分患者的死亡率等方面,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搶救時間對患者預后及生存率均有重要影響,急診救治時要及時掌握患者病情,以贏得治療時間。
[關鍵詞] 突發性腦出血;急診救治;效果
[中圖分類號] R722.15+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1(a)-0172-03
腦出血是指因腦部的動、靜脈或者是毛細血管破裂導致的腦室與腦實質內部出血,大部分患者是因為高血壓合并腦小動脈病變,發生于血壓突然升高時。大部分的出血部位都位于大腦半球深部的基底神經節,小腦與丘腦是次要的發病部位,該病具有起病急、病程進展快、病情嚴重等特點,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在急診內科中十分常見[1-2]。該病在發病前多數患者無預感,部分患者存在頭痛、頭昏、口齒不清或肢體麻木等一些前驅癥狀,急性期的主要癥狀為嘔吐、頭痛、失語,甚至偏癱、意識不清或大小便失禁[3]。為分析急診救治突發性腦出血的臨床效果,本研究對280例該病患者進行了急診救治和觀察,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1月~2011年1月來本院接受治療的突發性腦出血患者280例,根據發病至急救時間的差異將其分成兩組,即<15 min組140例,其中,男性96例,女性44例;年齡53~78歲,平均(66.2±3.2)歲;患者發病至急救時間均為10~15 min,平均(13.4±1.1)min;臨床表現:36例患者神志清醒,23例患者嗜睡,50例患者為淺昏迷,31例患者為深昏迷。≥15 min組140例,其中,男性91例,女性49例;年齡54~79歲,平均(64.9±2.5)歲;患者發病至急救時間均為15~40 min,平均(20.6±1.8)min;臨床表現:32例患者神志清醒,27例患者嗜睡,48例患者為淺昏迷,33例患者為深昏迷。
1.2 方法
1.2.1 院前搶救 所有患者在發病后均未經搬動,醫院急診工作人員在15 min之內到達并展開搶救,確保患者呼吸道暢通,調節缺氧狀態,降低顱內壓,控制血壓,以免病情發生進一步惡化,并將其及時快速地送往醫院救治。
1.2.2 急診室搶救 將患者直接送往CT室給予顱腦掃描,以明確出血的位置和出血量,再對其給予心電圖檢查,嚴密檢測其生命體征,對患者的意識、呼吸、脈搏、瞳孔、體溫及血壓等生命體征進行詳細檢查并仔細記錄,依照患者的病史及其發病情況采用改良后的早期預警系統進行評分。若患者處于深度昏迷狀態,院前搶救時所遺留的口咽管無法良好運轉時需要采取氣管切開措施;采用頭部冰帽,使腦代謝降低,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腦水腫;若患者存在小面積出血或者是出現應激性的消化系統潰瘍,要對其及時應用止血藥物;在確定治療方案后,若患者未出現凝血機制障礙、未并發晚期腦癌以及無繼續出血的可能性,可以依照其血腫的位置、體積以及深淺來確定穿刺點,并通過CT的引導實施微創穿刺引流手術進行治療。
1.3 臨床觀察指標
觀察急診突發腦出血患者的呼吸頻率、收縮壓、心率、體溫以及意識,并使用改良早期預警評分(MEWS)進行評分[4],以便早期發現潛在危重患者,從而及時采取急救護理措施,提高救治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出血量、并發癥及死亡情況的比較
<15 min組患者的出血量明顯少于≥15 min組(P<0.05),≥15 min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與死亡率均高于<15 min組(P<0.05)(表1)。
2.2 兩組患者MEWS的比較
<15 min組的MEWS為(2.72±1.87)分,≥15 min組為(5.92±2.08)分,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612,P<0.05)。
2.3 兩組不同MEWS患者的死亡率及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早期預警評分分值<5分的患者占81.79%,≥5分的患者占18.21%;兩組患者死亡率、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與<5分組比較,*P<0.05
3 討論
突發性腦出血往往起病急、病程發展速度快且病情嚴重,對患者的生命健康與安全有嚴重威脅,大多數患者在發病前無任何征兆,一些患者會出現嘔吐和非常強烈的頭痛癥狀,在出血后往往伴有血壓明顯上升癥狀。在幾分鐘到幾小時內其臨床癥狀便可達到高峰,且出血部位和出血量不同也會對臨床癥狀和體征造成影響,大部分腦出血患者經由手術治療可以提高救治成功率是神經內外科的共識。腦出血的及時搶救十分重要,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機會對預后造成不良影響[5]。因此,醫院需建立較為完善的急診救治程序,醫護工作人員需有豐富的專業知識且職業道德良好,可以迅速正確地對突發性腦出血患者進行診斷,并及時予以搶救治療,對病情加以有效控制,防止其進一步惡化,為之后的臨床治療做好準備。醫護人員應對患者進行嚴密的生命體征檢測,詳細記錄其體溫、脈搏、意識以及血壓等相關信息,若出現異常情況要及時向醫師匯報。若患者處于昏迷狀態,應將其去枕平臥,且頭部偏向一側,對口腔中的分泌物與嘔吐物要注意及時清除;若患者佩戴義齒則需將其先行取出,避免由于誤吸導致的窒息;若患者呼吸不規律,或是存在其他呼吸衰竭初期表現,要對其進行常規的氣管插管,防止由于缺氧而使其腦水腫癥狀加重,因為腦水腫與腦內血腫導致的腦疝形成是致使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所以對腦水腫進行有效控制并降低顱內壓是腦出血成功救治的一個重要環節[6]。在降低顱內壓的藥物中,甘露醇是首選,通常的使用劑量為125~250 ml,隔6~8 h靜脈滴注1次,且每次滴注時間<30min,此外,甘露醇對腎功能存在不良影響,因此,在使用期間要對患者的腎功能進行嚴密的監測[7]。endprint
對于就診時意識清醒的患者,由于其一般生命體征情況尚好,患者及其家屬均不具有較強的風險意識,這時醫務人員要提高警惕,特別是同時伴有頻繁嘔吐現象,且嘔吐物中存在咖啡樣或暗紅色血性液體,這均屬于應激性潰瘍,且多數此類患者均病情較重,有可能會突然陷入昏迷,出現腦疝而很快死亡。所以,一定要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好,將病情向其交代清楚,并請家屬簽字,讓其對病情的嚴重程度有充分的認識與理解[8]。
本次研究通過對發病至急診救治時間不同的患者進行了觀察,發現搶救時間對于突發性腦出血患者的預后與死亡率具有影響。≥15 min組的患者突發性腦出血量較<15 min組大,且<15 min組中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與病死率均低于≥15 min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以證明,對于突發性腦出血患者,急診救治的時效性具有重要意義,而只有及時掌握患者的病情才可能為其贏得搶救時間。
改良后的早期預警系統屬于近年來新興的評估系統,其可對患者的血壓、呼吸、體溫、脈搏和意識等一般的生命體征進行評價,對患者病情進行快速評估,此過程用時較短,且對醫護人員、判斷結果以及儀器等無特殊要求,具有方便、快捷、及時且實用的優點,為患者的搶救贏得時間。在本次研究中不同MEWS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與病死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分值越低,其狀況與預后就越好。
總之,對突發性腦出血患者要迅速診斷,及時正確地采取治療措施,為其臨床治療贏得時間,進而改善預后,提高生存率。
[參考文獻]
[1] 蔣麥洪,范惠先.微創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135例臨床體會[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0,13(20):9-11.
[2] 郭茜,洪玉娥,吳君倉,等.甘露醇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的臨床觀察[J].安徽醫藥,2010,14(7):833-834.
[3] 李曉玲.高血壓性腦出血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0,5(18):89-90.
[4] 李國賢,張華,林賢昌,等.120例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的急診救治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1,8(20):221-222.
[5] 張琳,董亞茹,楊震.急性多灶性腦出血52 例臨床分析[J].陜西醫學雜志,2010,39(11):1500-1501.
[6] 李燕.改良早期預警評分在急診分診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1,9(8):126-127.
[7] 楊桂萍.淺談46例突發性腦出血患者在急診內科的急救[J].亞太傳統醫藥,2010,6(7):94-95.
[8] 朱遠群,阮海林,楊春旭,等.MEWS系統評分對院前急性腦出血患者預后的評估價值[J].山東醫藥,2011,51(9):38-40.
(收稿日期:2013-08-12 本文編輯:袁 成)endprint
對于就診時意識清醒的患者,由于其一般生命體征情況尚好,患者及其家屬均不具有較強的風險意識,這時醫務人員要提高警惕,特別是同時伴有頻繁嘔吐現象,且嘔吐物中存在咖啡樣或暗紅色血性液體,這均屬于應激性潰瘍,且多數此類患者均病情較重,有可能會突然陷入昏迷,出現腦疝而很快死亡。所以,一定要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好,將病情向其交代清楚,并請家屬簽字,讓其對病情的嚴重程度有充分的認識與理解[8]。
本次研究通過對發病至急診救治時間不同的患者進行了觀察,發現搶救時間對于突發性腦出血患者的預后與死亡率具有影響。≥15 min組的患者突發性腦出血量較<15 min組大,且<15 min組中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與病死率均低于≥15 min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以證明,對于突發性腦出血患者,急診救治的時效性具有重要意義,而只有及時掌握患者的病情才可能為其贏得搶救時間。
改良后的早期預警系統屬于近年來新興的評估系統,其可對患者的血壓、呼吸、體溫、脈搏和意識等一般的生命體征進行評價,對患者病情進行快速評估,此過程用時較短,且對醫護人員、判斷結果以及儀器等無特殊要求,具有方便、快捷、及時且實用的優點,為患者的搶救贏得時間。在本次研究中不同MEWS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與病死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分值越低,其狀況與預后就越好。
總之,對突發性腦出血患者要迅速診斷,及時正確地采取治療措施,為其臨床治療贏得時間,進而改善預后,提高生存率。
[參考文獻]
[1] 蔣麥洪,范惠先.微創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135例臨床體會[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0,13(20):9-11.
[2] 郭茜,洪玉娥,吳君倉,等.甘露醇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的臨床觀察[J].安徽醫藥,2010,14(7):833-834.
[3] 李曉玲.高血壓性腦出血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0,5(18):89-90.
[4] 李國賢,張華,林賢昌,等.120例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的急診救治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1,8(20):221-222.
[5] 張琳,董亞茹,楊震.急性多灶性腦出血52 例臨床分析[J].陜西醫學雜志,2010,39(11):1500-1501.
[6] 李燕.改良早期預警評分在急診分診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1,9(8):126-127.
[7] 楊桂萍.淺談46例突發性腦出血患者在急診內科的急救[J].亞太傳統醫藥,2010,6(7):94-95.
[8] 朱遠群,阮海林,楊春旭,等.MEWS系統評分對院前急性腦出血患者預后的評估價值[J].山東醫藥,2011,51(9):38-40.
(收稿日期:2013-08-12 本文編輯:袁 成)endprint
對于就診時意識清醒的患者,由于其一般生命體征情況尚好,患者及其家屬均不具有較強的風險意識,這時醫務人員要提高警惕,特別是同時伴有頻繁嘔吐現象,且嘔吐物中存在咖啡樣或暗紅色血性液體,這均屬于應激性潰瘍,且多數此類患者均病情較重,有可能會突然陷入昏迷,出現腦疝而很快死亡。所以,一定要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好,將病情向其交代清楚,并請家屬簽字,讓其對病情的嚴重程度有充分的認識與理解[8]。
本次研究通過對發病至急診救治時間不同的患者進行了觀察,發現搶救時間對于突發性腦出血患者的預后與死亡率具有影響。≥15 min組的患者突發性腦出血量較<15 min組大,且<15 min組中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與病死率均低于≥15 min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以證明,對于突發性腦出血患者,急診救治的時效性具有重要意義,而只有及時掌握患者的病情才可能為其贏得搶救時間。
改良后的早期預警系統屬于近年來新興的評估系統,其可對患者的血壓、呼吸、體溫、脈搏和意識等一般的生命體征進行評價,對患者病情進行快速評估,此過程用時較短,且對醫護人員、判斷結果以及儀器等無特殊要求,具有方便、快捷、及時且實用的優點,為患者的搶救贏得時間。在本次研究中不同MEWS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與病死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分值越低,其狀況與預后就越好。
總之,對突發性腦出血患者要迅速診斷,及時正確地采取治療措施,為其臨床治療贏得時間,進而改善預后,提高生存率。
[參考文獻]
[1] 蔣麥洪,范惠先.微創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135例臨床體會[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0,13(20):9-11.
[2] 郭茜,洪玉娥,吳君倉,等.甘露醇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的臨床觀察[J].安徽醫藥,2010,14(7):833-834.
[3] 李曉玲.高血壓性腦出血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0,5(18):89-90.
[4] 李國賢,張華,林賢昌,等.120例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的急診救治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1,8(20):221-222.
[5] 張琳,董亞茹,楊震.急性多灶性腦出血52 例臨床分析[J].陜西醫學雜志,2010,39(11):1500-1501.
[6] 李燕.改良早期預警評分在急診分診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1,9(8):126-127.
[7] 楊桂萍.淺談46例突發性腦出血患者在急診內科的急救[J].亞太傳統醫藥,2010,6(7):94-95.
[8] 朱遠群,阮海林,楊春旭,等.MEWS系統評分對院前急性腦出血患者預后的評估價值[J].山東醫藥,2011,51(9):38-40.
(收稿日期:2013-08-12 本文編輯:袁 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