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琳琳 王碧倩 李蔚 車風
[摘要] 目的 探討個性化護理管理在改善心內科護理人員工作懈怠感中的效果。 方法 將本院心內科40名護理人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20名,對照組進行心內科常規管理和分工,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護理管理,采用Maslach工作倦怠問卷評價兩組護理人員在護理管理干預前后的工作懈怠情況。 結果 兩組護理人員經過干預后各項指標均有所下降,與干預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護理人員各項指標得分的下降幅度均大于對照組(P<0.05)。 結論 個性化護理管理可改善心內科護理人員工作懈怠感,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個性化護理管理;護理人員;懈怠感
[中圖分類號] R192.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1(a)-0185-02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人們對護理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護理工作的內容也越來越精細化,從而使護理工作量大大增加[1],在工作量和壓力逐漸增大的過程中,護理人員的工作懈怠感逐漸增高。近年來,國內外對護理人員工作懈怠感的研究越來越多,有學者認為,對護理人員實施個性化的護理管理對改善護理人員的工作懈怠感有重要意義[2]。本研究主要以2012年3月~2013年6月本院心內科40名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個性化護理管理在改善心內科護理人員工作懈怠感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心內科40名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均為女性,年齡22~45歲,平均(30.5±5.2)歲;學歷:中專12名,大專18名,本科及以上10名。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40名護理人員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20名。兩組護理人員在年齡、學歷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護理人員給予心內科的常規管理,按照本科制訂的常規管理方法進行分工和統一管理。研究組護理人員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個性化護理管理,具體內容如下:①優化護理人員的資源配置,鼓勵護理人員通過繼續教育獲得更高的學歷,通過學習、進修、參加各種培訓獲得更多的知識;②實行責任護士競聘上崗制,護士在責任護士和護士長的帶領下進行臨床護理工作;③采取分層次的管理和工作方式,實行護士長-責任護士-護士的管理制度,醫生-護士-患者的工作方式,采用彈性休班的方法,實行責任護士24 h值班制度,護士長和責任護士跟隨醫師進行查房,然后在護士長和責任護士的帶領下完成臨床護理工作,并由護士長進行監督;④每月評選出優秀護士,并給予相應的表揚和獎勵[3];⑤鼓勵護理人員在患者疾病治療方案的制訂過程中發表意見,以增強護士的責任感和工作意識;⑥多注意護理人員的情緒變化,對于有情緒的護士及時進行了解,并進行心理疏導,及時緩解其不良情緒,加強護理人員對工作的積極性。
1.3 評定方法
應用Maslach工作倦怠問卷[4]評價兩組護理人員護理管理干預前后的工作懈怠情況。Maslach工作倦怠問卷共有15個項目組成,分為3個維度,主要包括低的職業效能感、情緒耗竭和去人性化。量表中各個項目均采用1~6分進行計分,得分越高表示護理人員的工作懈怠感越嚴重。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護理人員經過干預后各項指標均有所下降,與干預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護理人員各項指標得分的下降幅度均大于對照組(P<0.05)(表1)。
與干預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3 討論
職業倦怠(burnout)是指在繁重的工作下產生的身心耗竭和疲勞等狀態[5-6],是當個體不能順利應對工作中的壓力時產生的一種極端反應,主要有情感、態度和行為的衰竭[7]。醫院護理人員的工作較為繁雜,隨著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質量要求的提高,護理人員的壓力越來越高,極易產生工作倦怠感。護士執業倦怠是指護士不能面對工作壓力所產生的一種極端的反應,表現為一系列的心理、生理綜合征。護士面臨的患者個體差異較大,臨床護理工作的難度差異也較大。有研究顯示,心內科護士的工作壓力主要來源于工作環境、工作量、文化程度、工作時間的分配以及支撐等[6]。
有研究顯示,給予合適的護理管理可降低護理人員的工作懈怠感,明確護士的工作責任,減少角色的沖突,提高護士工作的主動性,使得護士認識到自己工作的意義和重要性[8]。本研究對心內科20名護理人員進行了個性化的護理管理,結果顯示,給予個性化護理管理的研究組的工作懈怠感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個性化的護理管理可降低護理人員的工作懈怠感。采用個性化的護理管理時,針對護理人員的具體情況鼓勵護理人員參加繼續教育和培訓,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9],實行合理的排班制度和管理,鼓勵護理人員參與到患者的治療中,提高了護理人員的工作責任感和自信心。
綜上所述,個性化護理管理可降低護理人員的工作倦怠感,提高護理人員的責任感和自信心,使護理人員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到臨床護理工作中,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余華.工作疲潰感問卷在我國護理人員中的測試研究[J].護理學雜志,2007,22(24):50-52.
[2] 王立英,楊蓮榮,陳文峰.醫院醫生對護理人員工作滿意度調查分析[J].中國醫院管理,2008,28(09):46-47.
[3] 劉麗麗,王曉軍,陳方嬌,等.兒童醫院護理人員工作壓力源及工作倦怠感的調查[J].護理管理雜志,2010,10(11):795-797.
[4] 岑瓊.護士職業倦怠研究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11, 11(10):83-85.
[5] 吳秀云,趙延奎,王愛華.醫院護理人員工作負荷、工作壓力與滿意度認知及相關因素研究[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6,15(4):490-492.
[6] 郭燕紅.適應形勢,銳意進取,促進護理工作可持續發展[J].護理管理雜志,2010,10(5):305-307.
[7] 孫淑梅,任廣潔.人文管理提高高年資護士參加科內繼續教育的積極性[J].吉林醫學,2010,31(29):5261-5262.
[8] 柳光霞.臨床護士壓力源及對策[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5(3):248-249.
[9] 謝強麗,周潤,黃少益,等.心內科護理人員工作壓力分析與對策研究[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3,21(6):647-649.
(收稿日期:2013-10-08 本文編輯:袁 成)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討個性化護理管理在改善心內科護理人員工作懈怠感中的效果。 方法 將本院心內科40名護理人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20名,對照組進行心內科常規管理和分工,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護理管理,采用Maslach工作倦怠問卷評價兩組護理人員在護理管理干預前后的工作懈怠情況。 結果 兩組護理人員經過干預后各項指標均有所下降,與干預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護理人員各項指標得分的下降幅度均大于對照組(P<0.05)。 結論 個性化護理管理可改善心內科護理人員工作懈怠感,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個性化護理管理;護理人員;懈怠感
[中圖分類號] R192.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1(a)-0185-02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人們對護理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護理工作的內容也越來越精細化,從而使護理工作量大大增加[1],在工作量和壓力逐漸增大的過程中,護理人員的工作懈怠感逐漸增高。近年來,國內外對護理人員工作懈怠感的研究越來越多,有學者認為,對護理人員實施個性化的護理管理對改善護理人員的工作懈怠感有重要意義[2]。本研究主要以2012年3月~2013年6月本院心內科40名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個性化護理管理在改善心內科護理人員工作懈怠感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心內科40名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均為女性,年齡22~45歲,平均(30.5±5.2)歲;學歷:中專12名,大專18名,本科及以上10名。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40名護理人員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20名。兩組護理人員在年齡、學歷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護理人員給予心內科的常規管理,按照本科制訂的常規管理方法進行分工和統一管理。研究組護理人員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個性化護理管理,具體內容如下:①優化護理人員的資源配置,鼓勵護理人員通過繼續教育獲得更高的學歷,通過學習、進修、參加各種培訓獲得更多的知識;②實行責任護士競聘上崗制,護士在責任護士和護士長的帶領下進行臨床護理工作;③采取分層次的管理和工作方式,實行護士長-責任護士-護士的管理制度,醫生-護士-患者的工作方式,采用彈性休班的方法,實行責任護士24 h值班制度,護士長和責任護士跟隨醫師進行查房,然后在護士長和責任護士的帶領下完成臨床護理工作,并由護士長進行監督;④每月評選出優秀護士,并給予相應的表揚和獎勵[3];⑤鼓勵護理人員在患者疾病治療方案的制訂過程中發表意見,以增強護士的責任感和工作意識;⑥多注意護理人員的情緒變化,對于有情緒的護士及時進行了解,并進行心理疏導,及時緩解其不良情緒,加強護理人員對工作的積極性。
1.3 評定方法
應用Maslach工作倦怠問卷[4]評價兩組護理人員護理管理干預前后的工作懈怠情況。Maslach工作倦怠問卷共有15個項目組成,分為3個維度,主要包括低的職業效能感、情緒耗竭和去人性化。量表中各個項目均采用1~6分進行計分,得分越高表示護理人員的工作懈怠感越嚴重。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護理人員經過干預后各項指標均有所下降,與干預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護理人員各項指標得分的下降幅度均大于對照組(P<0.05)(表1)。
與干預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3 討論
職業倦怠(burnout)是指在繁重的工作下產生的身心耗竭和疲勞等狀態[5-6],是當個體不能順利應對工作中的壓力時產生的一種極端反應,主要有情感、態度和行為的衰竭[7]。醫院護理人員的工作較為繁雜,隨著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質量要求的提高,護理人員的壓力越來越高,極易產生工作倦怠感。護士執業倦怠是指護士不能面對工作壓力所產生的一種極端的反應,表現為一系列的心理、生理綜合征。護士面臨的患者個體差異較大,臨床護理工作的難度差異也較大。有研究顯示,心內科護士的工作壓力主要來源于工作環境、工作量、文化程度、工作時間的分配以及支撐等[6]。
有研究顯示,給予合適的護理管理可降低護理人員的工作懈怠感,明確護士的工作責任,減少角色的沖突,提高護士工作的主動性,使得護士認識到自己工作的意義和重要性[8]。本研究對心內科20名護理人員進行了個性化的護理管理,結果顯示,給予個性化護理管理的研究組的工作懈怠感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個性化的護理管理可降低護理人員的工作懈怠感。采用個性化的護理管理時,針對護理人員的具體情況鼓勵護理人員參加繼續教育和培訓,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9],實行合理的排班制度和管理,鼓勵護理人員參與到患者的治療中,提高了護理人員的工作責任感和自信心。
綜上所述,個性化護理管理可降低護理人員的工作倦怠感,提高護理人員的責任感和自信心,使護理人員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到臨床護理工作中,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余華.工作疲潰感問卷在我國護理人員中的測試研究[J].護理學雜志,2007,22(24):50-52.
[2] 王立英,楊蓮榮,陳文峰.醫院醫生對護理人員工作滿意度調查分析[J].中國醫院管理,2008,28(09):46-47.
[3] 劉麗麗,王曉軍,陳方嬌,等.兒童醫院護理人員工作壓力源及工作倦怠感的調查[J].護理管理雜志,2010,10(11):795-797.
[4] 岑瓊.護士職業倦怠研究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11, 11(10):83-85.
[5] 吳秀云,趙延奎,王愛華.醫院護理人員工作負荷、工作壓力與滿意度認知及相關因素研究[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6,15(4):490-492.
[6] 郭燕紅.適應形勢,銳意進取,促進護理工作可持續發展[J].護理管理雜志,2010,10(5):305-307.
[7] 孫淑梅,任廣潔.人文管理提高高年資護士參加科內繼續教育的積極性[J].吉林醫學,2010,31(29):5261-5262.
[8] 柳光霞.臨床護士壓力源及對策[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5(3):248-249.
[9] 謝強麗,周潤,黃少益,等.心內科護理人員工作壓力分析與對策研究[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3,21(6):647-649.
(收稿日期:2013-10-08 本文編輯:袁 成)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討個性化護理管理在改善心內科護理人員工作懈怠感中的效果。 方法 將本院心內科40名護理人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20名,對照組進行心內科常規管理和分工,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護理管理,采用Maslach工作倦怠問卷評價兩組護理人員在護理管理干預前后的工作懈怠情況。 結果 兩組護理人員經過干預后各項指標均有所下降,與干預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護理人員各項指標得分的下降幅度均大于對照組(P<0.05)。 結論 個性化護理管理可改善心內科護理人員工作懈怠感,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個性化護理管理;護理人員;懈怠感
[中圖分類號] R192.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1(a)-0185-02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人們對護理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護理工作的內容也越來越精細化,從而使護理工作量大大增加[1],在工作量和壓力逐漸增大的過程中,護理人員的工作懈怠感逐漸增高。近年來,國內外對護理人員工作懈怠感的研究越來越多,有學者認為,對護理人員實施個性化的護理管理對改善護理人員的工作懈怠感有重要意義[2]。本研究主要以2012年3月~2013年6月本院心內科40名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個性化護理管理在改善心內科護理人員工作懈怠感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心內科40名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均為女性,年齡22~45歲,平均(30.5±5.2)歲;學歷:中專12名,大專18名,本科及以上10名。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40名護理人員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20名。兩組護理人員在年齡、學歷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護理人員給予心內科的常規管理,按照本科制訂的常規管理方法進行分工和統一管理。研究組護理人員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個性化護理管理,具體內容如下:①優化護理人員的資源配置,鼓勵護理人員通過繼續教育獲得更高的學歷,通過學習、進修、參加各種培訓獲得更多的知識;②實行責任護士競聘上崗制,護士在責任護士和護士長的帶領下進行臨床護理工作;③采取分層次的管理和工作方式,實行護士長-責任護士-護士的管理制度,醫生-護士-患者的工作方式,采用彈性休班的方法,實行責任護士24 h值班制度,護士長和責任護士跟隨醫師進行查房,然后在護士長和責任護士的帶領下完成臨床護理工作,并由護士長進行監督;④每月評選出優秀護士,并給予相應的表揚和獎勵[3];⑤鼓勵護理人員在患者疾病治療方案的制訂過程中發表意見,以增強護士的責任感和工作意識;⑥多注意護理人員的情緒變化,對于有情緒的護士及時進行了解,并進行心理疏導,及時緩解其不良情緒,加強護理人員對工作的積極性。
1.3 評定方法
應用Maslach工作倦怠問卷[4]評價兩組護理人員護理管理干預前后的工作懈怠情況。Maslach工作倦怠問卷共有15個項目組成,分為3個維度,主要包括低的職業效能感、情緒耗竭和去人性化。量表中各個項目均采用1~6分進行計分,得分越高表示護理人員的工作懈怠感越嚴重。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護理人員經過干預后各項指標均有所下降,與干預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護理人員各項指標得分的下降幅度均大于對照組(P<0.05)(表1)。
與干預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3 討論
職業倦怠(burnout)是指在繁重的工作下產生的身心耗竭和疲勞等狀態[5-6],是當個體不能順利應對工作中的壓力時產生的一種極端反應,主要有情感、態度和行為的衰竭[7]。醫院護理人員的工作較為繁雜,隨著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質量要求的提高,護理人員的壓力越來越高,極易產生工作倦怠感。護士執業倦怠是指護士不能面對工作壓力所產生的一種極端的反應,表現為一系列的心理、生理綜合征。護士面臨的患者個體差異較大,臨床護理工作的難度差異也較大。有研究顯示,心內科護士的工作壓力主要來源于工作環境、工作量、文化程度、工作時間的分配以及支撐等[6]。
有研究顯示,給予合適的護理管理可降低護理人員的工作懈怠感,明確護士的工作責任,減少角色的沖突,提高護士工作的主動性,使得護士認識到自己工作的意義和重要性[8]。本研究對心內科20名護理人員進行了個性化的護理管理,結果顯示,給予個性化護理管理的研究組的工作懈怠感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個性化的護理管理可降低護理人員的工作懈怠感。采用個性化的護理管理時,針對護理人員的具體情況鼓勵護理人員參加繼續教育和培訓,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9],實行合理的排班制度和管理,鼓勵護理人員參與到患者的治療中,提高了護理人員的工作責任感和自信心。
綜上所述,個性化護理管理可降低護理人員的工作倦怠感,提高護理人員的責任感和自信心,使護理人員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到臨床護理工作中,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余華.工作疲潰感問卷在我國護理人員中的測試研究[J].護理學雜志,2007,22(24):50-52.
[2] 王立英,楊蓮榮,陳文峰.醫院醫生對護理人員工作滿意度調查分析[J].中國醫院管理,2008,28(09):46-47.
[3] 劉麗麗,王曉軍,陳方嬌,等.兒童醫院護理人員工作壓力源及工作倦怠感的調查[J].護理管理雜志,2010,10(11):795-797.
[4] 岑瓊.護士職業倦怠研究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11, 11(10):83-85.
[5] 吳秀云,趙延奎,王愛華.醫院護理人員工作負荷、工作壓力與滿意度認知及相關因素研究[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6,15(4):490-492.
[6] 郭燕紅.適應形勢,銳意進取,促進護理工作可持續發展[J].護理管理雜志,2010,10(5):305-307.
[7] 孫淑梅,任廣潔.人文管理提高高年資護士參加科內繼續教育的積極性[J].吉林醫學,2010,31(29):5261-5262.
[8] 柳光霞.臨床護士壓力源及對策[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5(3):248-249.
[9] 謝強麗,周潤,黃少益,等.心內科護理人員工作壓力分析與對策研究[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3,21(6):647-649.
(收稿日期:2013-10-08 本文編輯:袁 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