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管理經營人才匱乏是個老問題,無論文化事業還是文化企業,幾乎都因人才短缺而步履蹣跚。說近些年沒出人才,并非事實。一些文化企業事業單位常常因一位出色的掌門人而面貌煥然一新。這樣的人才,對文化經營管理而言,當然求之不得,但對多數文化企業事業單位來說,更需要現代經營機制的建立,更需要現代管理制度的確立,尤其需要一大批可培育可造就的基礎人才。在過去的文化管理體制中,一向比較注重宣傳、重用少數特殊人才,而忽略了多數人才的培育和應用。因此,面對現代文化市場和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常常顯現的就是基本人才的嚴重匱乏。事實上,少數人才可遇而不可求,多數人才卻可以不斷培育。即使是那些少數特殊人才,也離不開大量基礎人才的有效支撐,而多數人才即便沒有少數特殊人才的引領,依然可以維持現代文化事業和企業單位的正常運轉。文化管理體制的改革,人才培育的變革創新是主要內容,培育人才首先要培育大量的基礎性人才,他們是文化發展的基礎,也是文化發展的關鍵,由于需求量眾多,所以,其培育遠比延聘少數特殊人才更難完成。這需要政策的支持,需要開放的機制,需要教育的更新,需要復合型人才的進入。(據馬 原于《人民日報》2014/01/02)
第一,數量大、種類多。2013年從年初到年尾,不斷有新的案例發生,不僅表現在典型案例的數量巨大,而且表現出的形式也多種多樣。第二,涉及的媒體類型廣泛。隨著新的媒體平臺的開發,媒體的官方微博、新聞客戶端、微信公眾賬號,也被納入虛假新聞的研討范圍。有不少虛假新聞被媒體官微廣泛轉載,集體淪陷的窘境一再出現。第三,虛假新聞體現出鮮明的媒體融合特征。有不少起虛假新聞并沒有在傳統媒體上落地,社交媒體是其重要甚至唯一的傳播平臺。在面對突發、爆炸性新聞時,媒體官方微博已經成為一個 “搶發獨家新聞的重要渠道”。第四,追究查處的力度有限。2013年各種虛假新聞案例頻出,卻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被相關主管部門出面查處,特別是有些影響重大、傳播效果惡劣的虛假報道,沒有看到公開處理的情況。第五,虛假新聞背后的社會情緒值得關注。不少虛假新聞的內容本身似乎是為了弘揚正能量或者批判社會丑惡現象的,但由于所報道的內容存在人為設計、主觀臆想、商業策劃、刻意作秀等問題,最終被拆穿,非但沒有弘揚正能量,反而在被拆穿之后造成了“負能量”的累積,對社會信任造成了更大的傷害。第六,圖片、視頻引發大量虛假新聞。2013年不少虛假新聞是以圖片或視頻形式傳播或為事實依據的。隨著網絡用戶上傳圖片、視頻內容越來越方便、越來越多,這些UGC(用戶生產內容)因缺乏必要的把關機制將會引發更多的虛假新聞。(據白紅義等于《新聞記者》2014年第1期)
按照電視節目融合的深度,不同的電視節目對新媒體的價值開發程度可以分為五個層次。一、通訊工具價值:電視節目制播人員用新媒體找人和信息,與傳統的電話、信件交流互動比較,不過是換了一個更為方便直接和成本低的交流通訊工具。二、技術功能價值:隨著新媒體技術和功能不斷地被開發,這些技術功能被迅速移植到電視節目中,電視臺和新媒體還會聯合開發一些適合節目制作和宣傳推廣的相關技術。三、輸出傳播價值:電視臺與新媒體是競合關系,電視臺將節目內容和節目信息輸出到新媒體,目的是借助新媒體的優勢吸引更多的網絡觀眾注意力,從而回歸傳統電視收看,提升收視率。四、電視節目與新媒體的合作是交互推廣、聯合營銷。新媒體需要優質的內容資源贏得流量和受眾,電視臺借用各種新媒體資源來贏得觀眾的關注和口碑,擴大節目影響力。五、產業升級價值:新媒體可以幫助電視行業實現產業升級,不再單純以廣告收益作為唯一的收入來源。(據李嶺濤 李冬梅于 《電視研究》2014年第1期)
在過去的十多年,報紙的銷量一直在下滑。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不管是美國,還是全球范圍內其他國家的新聞媒體,都面臨著發展模式的創新。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新的新聞運作模式被逐漸開發出來,“眾籌新聞”就是其中之一。眾籌新聞的具體做法是:新聞記者通過網絡平臺提出一個新聞報道計劃,受眾通過捐贈一定的資金來資助他們認可的報道計劃;在設定的期限內,如果這些記者能得到預期的資金數額,那么他們就可以用這筆錢來執行報道計劃。在大眾籌集資金制作新聞的過程中,記者與資助者之間產生了緊密的聯系。記者必須通過眾籌網絡平臺來推銷自己的報道計劃,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向媒體報一個選題,然后寫完了事。這相當于記者直面整個媒介市場,讓自己的報道計劃首先接受市場和受眾的檢驗。因此,在眾籌新聞的運作過程中,提出報道計劃的記者必須了解受眾并得到受眾的認可,這樣才能把自己的報道計劃推銷出去,讓受眾為之慷慨解囊。制作新聞時,眾籌新聞的資助者在某種程度上就變成了新聞生產過程中的把關人,由他們來決定哪些應該做,哪些沒有必要做。當然,為了限制某些出資人完全控制整個新聞報道計劃,一些眾籌平臺對出資人提供給新聞項目的資金比例會有一定限制。(據張建中于《中國報業》2014年第1期)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近日發出通知,要求全國廣電系統學習借鑒《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漢字英雄》等節目經驗,積極開辦弘揚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原創文化節目。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新聞發言人1月23日在京說,2013年中央電視臺《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河南衛視《漢字英雄》《成語英雄》、河北衛視《中華好詩詞》、云南衛視《中國燈謎大會》等節目相繼播出,掀起一股原創文化節目熱潮。
據了解,中央電視臺今年將推出《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第二季,加強專家點評環節,在選手書寫漢字的同時介紹漢字字形、源流、演變及字義、詞義的本意、引申義等,增加對名家名篇的引用,全面呈現漢語字詞在語言應用中的美感。此外,中央電視臺還將創新推出 《中國謎語大會》《中國成語大會》等原創文化節目,并儲備了以外國人為主要參加者的《聽說讀寫300字》節目(暫名),積極推動中華傳統文化的對外傳播;以“帶著詩歌去旅行”為主題的人文記錄節目 《詩行天下》,在秀美山河中展示中華民族的詩意情懷。(消息來源:《深圳特區報》)
文化部外聯局與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近日在京簽署 《關于推動中國電影走出去的戰略合作協議》,以擴大國產電影的國際影響力、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根據協議,雙方將把推動中國電影走出去納入各自對外交流的總體戰略規劃和年度計劃;將中國電影展(周)作為在境外舉辦中國文化年(節)等綜合性文化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統一規劃,統籌協調,共同組織實施。同時,雙方將充分發揮駐外文化機構在推動中國電影走出去中的橋梁紐帶作用,推薦優秀國產影片參加國際電影節,并為實現中國電影在海外商業發行放映以及中外電影合拍等提供協助。(消息來源:《光明日報》)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近日通報,將于1月至3月在全國開展新聞出版“五個專項治理”整改工作,打擊新聞敲詐專項行動,打擊假媒體假記者站假記者專項行動,深化整治少兒出版物市場專項工作,治理中小學教輔材料專項工作,規范報刊發行秩序專項工作。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五個專項治理”整改工作旨在抓住發生在群眾身邊、損害群眾利益、群眾最反感、反映最強烈的新聞出版領域五個方面的突出問題,進行專項治理,切實整頓新聞采編秩序,促進出版物市場健康發展,切實使新聞出版領域侵犯國家和人民利益的非法出版生產經營活動得到有效遏制,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促進行業風氣整體好轉。(消息來源:新華網)
工業和信息化部1月29日向8家民營企業發放了第二批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批文。獲得第二批試點批文的企業有:深圳市愛施德股份有限公司、廈門三五互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蘇州蝸牛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國美電器有限公司、蘇寧云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期集團有限公司、長江時代通信股份有限公司、遠特(北京)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據了解,工信部對參與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的民營企業數量沒有限制,試點受理申請將截止到2014年7月。工信部將根據企業實際申請的情況進行審查,只要是符合要求的企業都可以獲得試點資格。(消息來源:《人民日報》)
由兩岸電臺參與制作的 《2014兩岸廣播春節聯播》,從除夕開始至正月十五在臺灣的26家電臺和大陸的12家電臺播出,在馬年正月和兩岸聽眾“溫暖相約”。《2014兩岸廣播春節聯播》由兩岸22家電臺聯袂制作,包括12家大陸電臺和10家臺灣電臺,節目共96個單元,每個單元5分鐘。從2007年開始,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東南廣播公司牽頭舉辦兩岸廣播春節聯播,至2014年已是第八屆,從最初的5家臺灣電臺參與發展到現在的26家臺灣電臺參與,影響越來越大,已成為兩岸廣播交流的一個品牌欄目。(消息來源:新華網)
日前,國家多語種影視譯制基地在北京掛牌?;亟泧倚侣劤霭鎻V電總局命名與授權,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聯合社會機構合作組建?;貒@影視劇譯制,涉及創意策劃、版權合作、翻譯、配音、影視關聯產品研發等多項業務,致力于打造結構完整的影視文化產業鏈,為中外影視文化交流搭建平臺。國際臺曾譯制《媳婦的美好時代》等近百部影視劇,在埃及、尼日利亞等國熱播,擁有豐富的對外傳播經驗和業務資源,能為基地提供有效支撐。(消息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