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茹
民生類新聞節目完全不同于時政新聞節目,其報道內容更為鮮活樸實,解決問題更為高效,突發情況較多,這對于此類節目的主持人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需要其重新審視自己的定位,對其應具有的業務素質及個人素養有著更為明確的要求。
一、形象定位設計準確。民生類新聞節目主持人需要找準定位,在相貌特征、言行舉止、思想感情上切合民生類節目“貼近民情、反應民生、關注民意”的節目定位,在主持風格上更為親民,與普通民眾保持零距離接觸。民生類新聞節目主持人的主持風格既不能像時政新聞主持般過度嚴肅,也不同于娛樂節目的天馬行空、過度活潑,而是要準確地把握好張弛度,使節目既輕松又不失嚴謹,兼顧新聞性與可看性,抓住觀眾的視線,管住老百姓的遙控器,讓老百姓從心底里接受這檔節目,讓老百姓從民生節目中看到自己和周邊人的生活,進而從心底里認可這檔節目。
二、語言上添加特色。民生類新聞節目的內容以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為出發點,這就需要主持人在節目主持上多點“土氣”,即注重與觀眾的貼近性和本土化。在語言上力求簡潔、規范、親近,盡量以規范、通俗易懂的生活用語進行表達,多用俗語、口語,避免書面語及生僻詞語的出現,對于專業用語的選用應慎重。目前,為更加貼近民眾,更加接地氣兒,有些地方臺民生類新聞節目開始探索采用主持人方言播報新聞的節目形式。這種方言新聞的確拉近了與老百姓的距離,讓老百姓感到親切,讓新聞更具趣味性,但是也存在比較多的弊端,即在過度追求“生活化”的同時流失了新聞的“藝術性”,讓新聞播報變得過于隨意,削弱了新聞的感情、意思上的表達,違背了媒介傳播的規律。
三、思想上加強深度。目前的新聞已經很少存在獨家報道的情況,新聞“同質化”現象日趨嚴重,如何才能抓住觀眾的視線?主持人只有轉變思路,打破常規,以富有思想創意條理清晰的評論、解析等讓新聞更具可看性,更有深度,進而吸引觀眾的注意。要成為一名有深度的主持人,需要打破思想上陳舊的思維模式,對循規蹈矩說“不”,加強思維能力的訓練,提高思辨能力。讓自己主持的節目有深度有意義,脫離淺層次、低品位的泥潭,進而在觀眾心目中樹立起權威值得信任的正面形象。一個優秀的民生類節目主持人要善于在看似瑣碎的日常新聞報道中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做出恰當犀利的評論,將節目的觀點和聲音恰到好處的融入其中,最大程度地起到正確的社會輿論導向作用。
四、提高交流意識。對于民生類新聞節目主持人來說,平等意識是其與觀眾有效交流的基礎。為取得完美的交流效果,民生類新聞節目主持人在節目之前要做足工作。雖然主持人在主持過程中,與觀眾不是面對面地交流,但是主持人完全可以依據要播出的節目的選題、內容、性質等,結合節目所要達到的播出效果,充分調動自己的思維想象能力,來調整自己的主持行為,讓節目更加切題、更加合情合理,從而最大程度上滿足觀眾對于節目的需求。此外,主持人在主持節目時要將觀眾當成自己的親朋好友,用平等真摯親密無間的態度與其交流,從而感染觀眾,引發觀眾強烈的情感共鳴,取得觀眾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