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彥+馬磊
一、發展現狀
甘肅省莊浪縣地處我國蘋果最佳適生區,各項氣象指標完全符合蘋果最佳適生區的要求,具有發展蘋果產業得天獨厚的區域優勢。截至2013年6月,全縣蘋果總種植面積達3.15萬公頃,其中2013年3月栽植0.8萬公頃,5月下旬調查成活率在96%以上,創造了全國縣級發展蘋果的最好紀錄。主栽品種有煙富1~6號、惠民短富、宮崎短富等,授粉品種有新紅星、首紅、天汪一號、阿斯、秦冠等。
2012年全縣以蘋果為主的果品總產量達到16萬噸,果品總產值達4.8億元,農民人均果品收入達1170元,占人均總收入的39%。比2011年的果品產量、產值分別增加了3.2萬噸、1.2億元。2012年果農果園畝收入最高達到3.5萬元,全年果園畝收入達10萬元以上、5萬元以上、2萬元以上的農戶分別超過100戶、700戶、4000戶。
采取樹形改良、果實套袋、配方施肥、單果管理、病蟲害綜合治理等技術,提升了果品產業的科技含量,使優果率達到65%,商品果率達到95%,無公害化程度達到90%以上。建成了10.3萬畝“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蘋果)標準化生產基地”,1162畝“國家良好農業規范(GAP)”蘋果示范基地,1200畝“國家蘋果標準園”,3個國家級蘋果標準化生產基地,其中萬泉鎮北川的國家蘋果標準園得到來自全國各地果樹專家的一致好評,認為達到了國際一流的管理水平。
在全縣果品生產迅速發展的帶動下,初步形成了產、儲、銷一體化的發展格局。在建成各種蘋果窖(庫)800余座的基礎上,建成千噸以上大型儲藏保鮮庫14座,改擴建1座,總儲藏能力達到4.7萬噸,年實現儲藏增值4000萬元。還建成了果品包裝廠兩家,果品進出口貿易公司兩家。
二、成功做法
在甘肅省果樹專家的指導下,制訂了《莊浪縣2011~2015年果品產業發展規劃》,根據《規劃》,每年在全縣蘋果適宜區發展蘋果園8萬畝。
通過土地的合理流轉,制定優惠扶持政策,引導農戶進行土地兌換,采取以零換整、反租倒包等形式承包經營果園,實現了適度規模化經營,走出了一條適合該縣果業發展的特色之路。
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辦法,每年實施“十百千萬”的培訓計劃,在10個果園重點鄉鎮培養100名技術干部和1000名農民技術員,培訓果農2萬人次。每年聘請國家現代蘋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韓明玉教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果樹研究所李丙智教授,甘肅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馬明研究員等果樹專家來縣里的培訓班授課。同時,由果園所在鄉鎮每年組織果農到陜西,甘肅天水、靜寧等地參觀學習。結合果園管理,縣鄉200多名果業技術人員采取現場指導,結合課堂講座、印發資料等形式培訓果農。
三、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主要存在5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群眾認識不到位,部分群眾發展果品產業的積極性還沒有被充分調動起來,重糧輕果的小農意識還沒有徹底轉變。二是果園發展不平衡。全縣現有蘋果園面積占總耕地面積的1/3,人均占有果園面積0.67畝,自然資源優勢發揮利用不夠。三是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果業信息網絡管理不規范,基礎設施條件差,捕捉信息不及時,指導性不強;中介組織、果品營銷組織、果農合作組織的職能作用發揮不強;果業科研專業人員少,整體技術水平較低,對新知識新技術掌握不夠。四是規模化發展果園缺乏可操作性,大部分鄉鎮的川區村社農戶地塊分散,建成的果園存在一定的管理難度。五是產業鏈條短,龍頭企業帶動力不強。對產后儲藏、加工等環節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與果品生產相配套的氣調儲藏、加工設施建設緩慢,清洗、分級、打蠟、冷鏈儲運等產后處理環節空白,恒溫庫、土窖規模數量嚴重不足;果品精深加工處于空白,缺乏生產企業,果汁、果醋、果酒等高附加值產品難以開發,制約了全縣等外果、殘次果、落果的高效利用。
四、發展規劃
1. 要進一步提高果農對發展果園的認識 各級政府要加大宣傳力度,通過組織群眾在兄弟鄉鎮和周邊縣區參觀學習,結合一些種果大戶的現身說法、算賬對比,激發廣大農戶的種果欲望,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以農戶為主體的果園發展格局。
2. 擴大基地規模 突出兩大區域,集中連片、整鄉推進、整流域開發,建成河川道與淺山梯田優質富士蘋果生產帶和梯田臺地鮮食加工兼用型蘋果生產集中區。到2015年,蘋果園總面積達到50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51%,人均占有果園1.2畝,實現果園適宜區全覆蓋目標。
3. 實施優果工程 采取以“大改形、強拉枝、巧施肥、無公害”為主的四大關鍵技術,使果園單位面積果品產量達到2000千克,優果率達到70%,商品果率達到95%。
4. 延伸產業鏈條,興辦龍頭企業 優化發展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發展果品精深加工企業;新建一批儲藏營銷、包裝材料生產等配套型企業。加強橫向聯合,組建果品企業集團。有選擇地扶持一批重點果品經銷大戶,加快發展貿工農、產加銷一體化經營,真正走出一條“市場+基地+農戶”“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路子。
5. 加強果農培訓 一是采取專家指導、院地聯合的方式,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舉辦技術提高培訓班。二是果園所在鄉鎮要適時組織技術人員、村社干部及果園大戶外出參觀學習,開闊眼界,增長見識。三是果業技術人員要切實發揮職能,采取抓點示范、現場指導、課堂講解、印發資料等形式,對重點鄉鎮、專業村進行全覆蓋集中培訓,著重培養一批持證鄉村技術干部和果農。
6. 發展中介組織 鼓勵、引導果區的鄉村組建果業協會或專業合作社,為果農提供技術指導,資金扶持,物資供應,果品儲藏、加工、運輸和信息服務,提高中介組織的社會化服務水平和果農的組織化程度。
7. 積極流轉土地 對土地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其他符合國家政策規定的方式進行合理流轉,積極引導、鼓勵和支持縣內外科技能人、致富強人、果農、果農協會以及其他經濟合作組織和社會團體,采取獨資、入股、聯營等多種形式承包經營果園。提倡果農將土地、果園折成股份,參與果園承包業主的果園開發和股份分紅。鼓勵縣鄉農業、林果業技術人員在工資福利待遇、職稱晉升等不變的前提下,開展果園承包經營,充分發揮果園管理的科技示范帶動作用,推進果園規模化、集約化、高效化經營管理。
8. 充分發揮政策的作用 要切實加強政策性扶持體系建設,充分發揮政策在提升蘋果產業方面的引導、激勵和推動作用。建立縣財政支持、項目支撐、銀行扶持、吸納民間資本等多種形式的投融資體系,加大對蘋果產業的扶持力度。要整合農牧、林業、扶貧、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資金,縣財政也要逐年增加蘋果產業專項經費,每年至少投入2000萬元用于基地建設、品牌建設、果農培訓等。
9. 建立健全配套服務體系 一是要采取專家指導、院地聯合、鄉村各類組織參與的方式,產、學、研相結合,開發名優產品,主攻關鍵技術的研發和轉化,提高產業開發水平。二是要強化縣鄉兩級果業服務組織,推行技術人員包園抓點責任制。三是要對蘋果生產實施全過程質量監控,建立果品基地技術實施方案、合同管理和果園作業日志等制度,積極開展綠色蘋果認證的申報和組織實施工作;果業管理部門要與工商、技術監督、環保等部門聯合,加強對綠色蘋果基地產地環境和農藥、化肥、果袋、地膜等投入品的監管,逐步建立縣級果品質量監測體系。
(作者聯系地址:甘肅省莊浪縣林業局 郵編:74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