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文格
肉種雞整個生長期必須給予合理的光照刺激,才能滿足其對光照的生理需求,達到高產穩產的目的。所以說,科學的光照管理是獲得肉種雞均勻一致的性成熟和最佳生產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光照管理的重要性
1. 光照對產蛋的影響
當雞群生長到20周齡后,光線可以透過眼睛刺激腦下垂體產生并分泌促性腺激素,引起促卵泡素和排卵誘導素的分泌,從而作用于生殖系統,使生殖活性加強,大大加速卵子的成熟,使產蛋增加。
光照方案也是影響蛋雞性成熟的主要途徑,尤其在10日齡之后,光照對性成熟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同品種雞群育成期在相同的飼養管理條件下,各類光照刺激對性成熟的影響程度為:漸減法>自然光照>漸增法。因此,光照時間和強度不合理或使用不當,會導致雞群刺激過度或刺激不足。
2. 光照對羽毛生長的影響
光照周期和光照強度作用于視網膜,并將信號通過視神經傳遞給大腦,而大腦將進一步通過腦前垂體調節促甲狀腺激素T4的分泌,直接影響羽毛的生長(除了翅膀部位的羽毛)。試驗結果證明,光照(8L∶16D)能促進T4的分泌,有利于生長出較長的羽毛。來自于人工或自然界的高強度光刺激,能降低T4水平和抑制羽毛生長,并最終影響育成雞的羽毛生長。
二、育雛期的光照管理
1. 光照強度
光照對雛雞的采食、飲水、健康發育有著重要作用。由于雛雞本身視力差不喜活動,所以育雛前七天的光照強度越強越好,育雛區域的強度應達到80~100勒克斯,燈越多越好,這樣光照均勻一致,無光照死角,有利于雛雞很好地找到飼料和飲水,培養早期食欲,促進生長發育。隨著日齡增加光照強度再逐漸降低,到4周時降到3~5勒克斯。需要注意的是:在13~16日齡雛雞肌腱開始發育,不應降低光強;在更換飼料器具時(料盤過渡到料線或飲水器過渡到水線)應停止降低光照強度。
2. 光照時間
育雛前三天光照23小時,以后必須根據雛雞體重逐漸縮短光照時間,體重不達標可停止減少光照。光照減少過快,必將降低雛雞的采食量和影響7日齡的體重。如果雛雞生長緩慢,應延長光照時間和增加強度,給雛雞增加采食時間,體重達標后再減少光照時間和降低強度。一般情況下,1周末光照時間逐漸縮短到16小時,3周末縮短到8小時后維持恒定,開放式雞舍逐漸縮短到自然光照。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長時間采用20小時光照,易使雛雞疲勞,也影響其生長發育;3周后仍采用強光或單個燈超過60瓦,易引起啄癖,如出現啄癖應立即降低光照強度。
三、育成期的光照管理
育成期的光照管理同樣重要,光照時間必須科學、恒定,不能隨意延長或縮短。種公雞和種母雞在育成期應使用同樣的光照程序,確保同步達到性成熟。由于育成期和產蛋期使用不同的生產設施,通常采用的光照程序也不同。
1. 育成期和產蛋期均采用環境控制雞舍
環境控制雞舍密閉且無任何光線進入,舍內所有光照都是人工補充的,該系統的效果取決于光照控制,應避免進風口、排風口、門口等進入任何光線。實際生產中應定期檢查雞舍的遮黑效果,保證光照強度低于0.4勒克斯,任何漏光現象都應及時給予糾正,因為肉種雞育成期和產蛋期對光照時間非常敏感。使用環境控制雞舍時,種雞應從3周齡開始使用恒定的8小時光照,光照強度在10~20勒克斯之間,當雞群出現啄羽和啄肛現象時,舍內光照強度應進一步降低,整個育成后期光照時間和光照強度均不能增加。
2. 育成期使用環境控制或遮黑雞舍,產蛋期采用開放式雞舍
育成期采用環境控制雞舍可以更有效地控制光照時間,同時可以解決逆季雞群生產方面的問題,如產蛋推遲、母雞體重過高、均勻度差、飼料消耗量大等。育成期遮黑飼養時,關燈時的光照強度應小于0.4勒克斯,開燈時的光照強度為10勒克斯,能滿足雞只采食、飲水和飼養員的操作需要即可。在遮黑雞舍育成的順季雞群,要特別注意避免雞群轉群到開放式雞舍后受到過度的光照刺激。育成雞群在10周齡前,最好在3周齡后光照時間應恒定(8~9小時),光照強度為10~20勒克斯,雞群接受光刺激前都應使用這一恒定光照。如果有過度刺激現象,如脫肛、抱窩和產蛋高峰前死淘率高等,則在育成期就有必要采用10小時的恒定光照。
3. 育成期和產蛋期均采用開放式雞舍
開放式雞舍的自然光照在育雛、育成期可能會出現四種情況(逐漸增加,先增加后減少,逐漸減少和先減少后增加),我們應在考慮自然光照時間和季節光照強度變化的基礎上,利用人工光照抵消自然光照變化對雞群的影響,目的在于全年都能控制雞群的開產時間,從而避免見蛋日齡出現較大的波動。
我國屬于北半球,從9月份到次年2月份育雛的雞群屬于順季雞群,在育成期采用自然光照程序即可;而在3~8月份育雛的雞群屬于逆季雞群,在育雛期光照時間逐漸減少到自然光照后,育成期光照程序可以選用:一是在自然光照逐漸增加時育雛,在10~20周齡期間日照時間達到最長,可以通過加光沿用這一光照時間到育成結束;二是在自然光照逐漸縮短時育雛,10周齡前的光照時間逐漸縮短,就沿用10周齡時的自然光照時間到育成結束;三是采用早晚遮黑的方法保證育成期光照時間恒定。
對于開放式雞舍,如果能夠降低進入雞舍的光照強度,就可以顯著減少季節變化對種雞的影響。試驗證明,使用黑色遮陽網的做法十分有效,既能減少進入雞舍的光線強度,又能保證良好的通風。第一次加光時應撤掉遮陽網。
四、產蛋期光照管理
產蛋期光照時間和光照強度應同時增加,這一點尤為重要,正是光照時間和光照強度的聯合作用才能刺激種雞的性成熟和提高產蛋性能。產蛋舍內雞頭高度處的理想光照強度是60勒克斯,如果整個雞舍內光照強度在30~60勒克斯范圍內也可以接受,但光照強度提高到100~150勒克斯,有可能會增加母雞的產蛋量和公雞的活躍性。雞只對過長時間的光照會產生光刺激麻痹,且雞只對額外增加光照刺激不會產生應答,所以沒有必要為雞群提供超過16小時的光照。
1. 適時進行光照刺激
因為大部分公、母雞飼養在同一雞舍內,所以光照刺激時間取決于母雞的發育狀況,15周齡以后母雞開始性成熟,此時應增加較多的料量以促進增重,以增加胸肌發育和開始沉積足夠的脂肪。17周時恥骨間距應加大到一指半寬,17周后要經常觸摸雞群的恥骨開口和脂肪沉積情況,只有當母雞具備以下幾個條件時才可以實施加光刺激:①日齡。不要早于147日齡,絕大多數在154~160日齡之間。②體重達標。母雞體重最低為2.3千克,體重適當高些往往體況會更好。③適當的豐滿度。雞只胸肌呈半“U”形。④恥骨開口。85%~90%的母雞恥骨開口到兩指寬。⑤換羽情況。主翼羽還剩2支左右未換。⑥恥骨脂肪沉積。恥骨有一定的脂肪沉積,觸摸時像摸到人手虎口一樣較軟。⑦累積能量和蛋白足夠。母雞累積采食蛋白1.5千克以上、能量113千焦以上,公雞累積采食蛋白1.85千克以上、能量138千焦以上。蛋白質、能量的攝入量不足會影響產蛋期產蛋的持續性。⑧較高的均勻度。體重均勻度應達80%以上。
光照刺激后,體重在正常范圍之內的雞只只要有較好的光照反應,會適時開產。體重不足的雞只對光照刺激的反應差,會出現晚開產、脫肛、腹膜炎增加、雙黃蛋多、高峰低、維持差、雛雞質量差;而超重的雞只對光照刺激的反應強,會發生超數排卵、脫肛、腹膜炎增加、提早產蛋、飼料消耗量大、維持差、蛋重大、超重等。
2. 制定合理的光照程序
如果雞群體重不達標、均勻度差、胸肌豐滿度不夠等,必須推遲光照刺激。光照每推遲1周,開產時間推遲3天。①育成期和產蛋期均采用環境控制雞舍的,第一次加光3~4小時,即由8小時增加到11或12小時,1~2周后增加1小時,以后每周增加1小時,建議增加到13或14小時為止。光照強度從3~5勒克斯增加到30~60勒克斯。②育成期采用環境控制或遮黑雞舍、產蛋期采用開放式雞舍的,根據品種需要可在22周開始光刺激,光照時間增加到13小時(全部自然光照),以后增加光照時間應采用自然光照和人工光照相結合的方法。③育成和產蛋期采用開放式雞舍的,逆季雞群與順季雞群相比,不僅開產時間推遲而且產蛋高峰和整個產蛋期所預期的生產性能都較低,為消除這些影響,母雞應按照較高的體重標準增長,使雞群性成熟提前,并且逆季雞群的第一次加光應在21周,第一次加光幅度為3~4小時,而順季雞群第一次加光的時間應在22周,第一次加光2~3小時,以后增加光照時間均應采用自然光照和人工光照相結合的方法,最長光照時間不應超過16小時。
3. 最新研究成果
為了避免育成雞只出現光照不應期,育成期間雞群必須經歷至少8周的較短光照期(8小時光照),然后再增加光照時間,這樣雞只才能對光照時間的增加產生反應,產蛋啟動早。如果長期暴露于長時間的光照中(大于11小時),雞只會進入成年光照不應期,這意味著雞只不再對長時間的光照刺激產生應答反應,產蛋量會隨著周齡的增長而下降(相對于正常的產蛋曲線)。因此,建議產蛋期應給雞群提供13~14小時的光照。通常雞群在產蛋期接受14小時以上的光照會導致成年光照不應期的提前,導致產蛋持續性較差、產蛋下降快。在使用開放式產蛋舍的情況下,每天早晚最好利用遮黑簾把光照時間控制在13~14小時。
4. 光照管理的一些細節問題
光照分布應均勻,燈高度以2~2.5米為宜,且保持高度一致,籠養舍必須兼顧上下層的亮度,不能有光照死角,盡量減少陰影。一般情況下,燈與燈之間的距離應為燈高的1.5倍,靠墻的燈與墻的距離應為燈間距的一半。燈泡最好固定在穿線管上,不能用軟線吊掛,以防風吹時晃動使雞受驚。燈泡最好加反光罩,可使光強增加50%。
加光時采用白熾燈的,決不能更換成節能燈,反之亦然。加光后,要及時維修和更換不亮的燈泡,每周擦拭燈泡、燈罩兩次,保證其清潔光亮。擦拭燈泡的棉紗較臟后應立即洗凈,不能再擦拭燈泡,以確保光強的恒定。
(作者聯系地址:河北飛龍家禽育種有限公司 郵編:05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