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霞
吉林市新世紀醫院,吉林吉林 132021
檢測尿蛋白對糖尿病腎診斷意義
馬麗霞
吉林市新世紀醫院,吉林吉林 132021
目的探討對早期糖尿病腎損傷以及腎損傷的程度不同的患者進行尿蛋白檢測,有顯著的臨床意義。方法該院選取2009年—2013年220例糖尿病患者的尿樣,利用免疫散射速率比濁發檢測尿IgG、白蛋白(MA)、尿轉鐵蛋白(TRF)、尿al-微蛋白(al-MG)含量。結果糖尿病患者IgG、白蛋白(MA)、尿轉鐵蛋白(TRF)、尿al-微蛋白(al-MG)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上升,與對照相比較有顯著增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并且多數患者尿蛋白定性實驗陰性。血清肌酐和尿素含量也多數正常。結論上述尿中蛋白均屬微量,早期檢測尿中的微蛋白來判斷糖尿病早期腎損傷以及損傷的程度有重要的臨床指導意義。
糖尿??;尿蛋白;檢測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慢性并發癥之一。據報道,在病程超過25年的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腎病的累計發病率高達25%~40%[1]。出現微量蛋白尿(即尿中白蛋白的排泄率為20~200 μg/min或24 h排出的尿中白蛋白總量為30~300 mg)是糖尿病腎病最早期的臨床表現,也是診斷早期糖尿病腎病的重要指標。大量的糖尿病晚期腎功能衰竭的患者需要透析甚至腎移植治療。并且隨著糖尿病人群的不斷增加患病數也相應增加。預防糖尿病腎病的發生、對腎損傷的早期診斷治療尤為重要,可以減少或減輕或延緩糖尿病腎病的發生與進展。國內外都在關注糖尿病腎損傷的早期診斷問題。據統計,2012年全球近10萬人因糖尿病晚期腎衰竭接受腎移植手術[2],使手術風險和醫療費用逐年增加。所以早起診斷糖尿病腎病是國內外關注的熱點問題。檢測微量尿IgG、白蛋白(MA)、尿轉鐵蛋白(TRF)、尿al-微蛋白(al-MG)的方法也是國內外學者們認可的糖尿病早期腎損傷和相關血管病變的危險指標,用來指導糖尿病早期腎損傷的預防和治療。
該院在2009年—2013年通過對220例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蛋白IgG、白蛋白(MA)、尿轉鐵蛋白(TRF)、尿al-微蛋白(al-MG)檢測結果分析,結合患者的腎功能狀況,明確是一種敏感、有意義的檢測指標,根據糖尿病患者早期腎損傷的程度,腎損傷的部位、和年齡不同檢測結果有相應的敏感都,觀察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患病組標本由該院已確診的糖尿病患者,年齡分布在25~70歲之間。女性患者144例,男性患者76例,病程在1~20年。健康對照組選156人,男女比例按患病組比例。檢查者均留當日晨尿,上午10:00出具檢測結果。
1.2 檢測方法
所有標本均用免疫散射速率比濁法檢測尿IgG、白蛋白(MA)、尿轉鐵蛋白(TRF)、尿al-微蛋白(al-MG)。各年齡段抽取一部分患者來用普通方法檢測血清尿素和肌酐,來比較腎損傷的敏感性。
220例糖尿病患者檢測結果見表1。
表1 220例糖尿病患者尿檢測結果[mg/dl,(±s)]

表1 220例糖尿病患者尿檢測結果[mg/dl,(±s)]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1。
?
隨著社會經濟和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的改變,運動減少,糖尿病的發生率有上升趨勢,由原發糖尿病并發腎損傷也隨之增多,當血液中檢測出肌酐和血清尿素或者尿中檢測出蛋白的時候,說明腎損傷一部可逆轉,所以,盡早知道腎損傷情況對預防和控制糖尿病腎病有著積極地意義。隨著糖尿病腎病的進一步發展,患者腎小球的濾過率便開始下降,原來血壓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其血壓也會升高。到了糖尿病腎病的晚期,患者的尿液中會出現大量的白蛋白,24 h出現的蛋白量可超過300 mg;但只有當患者24 h尿中的白蛋白超過550 mg時,才會被測出其尿中有蛋白,此時,患者已開始出現浮腫和腎功能減退。隨著病情的繼續發展,患者將進入腎功能不全階段,并伴有尿毒癥等一系列表現,這時再進行治療將非常困難[3]。因此,美國糖尿病協會告誡初診的糖尿病患者,應注意篩查微量蛋白尿,并應每年篩查一次。
微量蛋白尿的檢測是一項特殊的生化檢測項目,在普通的尿常規檢查中是查不出微量蛋白的選擇IgG、白蛋白(MA)、尿轉鐵蛋白(TRF)、尿al-微蛋白(al-MG)幾種蛋白作為檢驗指標,是因為正常情況下它們經過腎小球后100%被吸收,分子量分別是IgG分子量最大190000,白蛋白(MA)和尿轉鐵蛋白(TRF)85000,尿al-微蛋白(al-MG)最小50000,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腎小管損傷指標,一旦腎小管收輕微損傷,就能在尿中檢測出微蛋白[4]。
根據尿中檢出不同微蛋白的分子量大小,如果只有分子量最小的蛋白(al-MG),在尿中檢出,說明腎小球濾膜選擇性好,腎損傷相對較輕,當分子量最大的IgG在尿中檢測出,說明腎損傷相對嚴重。
不同的尿蛋白來源不同,可以分為由于腎小球濾過膜對血漿蛋白通透性增高所致腎小球性、由于腎小管對濾出蛋白的回吸收障礙所致腎小管性,以及兩者同事存在的混合性。糖尿病病人并發癥很多,腎?。I功能衰竭、尿毒癥)是糖尿病人死亡的原因之一,由于微血管的損傷,改變了腎小球和腎小管缺氧,腎小球吸收能力下降的原因為腎小球濾膜通透性增加,早期就能在尿中檢測出分子量190000的IgG。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的一種嚴重的并發癥,其癥狀在臨床早起并不容易被發現,僅僅出現尿液中的微量蛋白和腎小球的內壓改變,因此并不容易被發現。正常尿液中含有微量蛋白質(24 h尿蛋白定量<150 mg),普通檢測方法不能發現,檢查結果為陰性。超出此范圍則可檢出,稱為蛋白尿[5]。但由于尿蛋白試驗只是測定一次尿的結果,易受尿液濃縮及稀釋程度的影響,常常不能準確反映蛋白尿的程度。當腎小球、腎小管發生病變時,如各期腎炎、腎病以及高血壓發生腎動脈硬化時,均可出現蛋白尿;各種細菌性感染,如腎盂腎炎、腎結核、敗血癥等亦可出現蛋白尿;非感染性疾病,如腎結石、多囊腎、腎淀粉樣變性以及休克、嚴重肌肉損傷、發熱、黃疸、甲狀腺功能亢進、溶血性貧血及白血病等,也可出現蛋白尿[5]。持續性的蛋白尿往往代表腎臟有病變。尿蛋白的多少反映了病變程度,臨床可據此作療效觀察。然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腎小球病變到了晚期,由于大量腎單位廢損,使蛋白濾出減少,尿蛋白檢查反而減少或消失,這并不代表腎臟病變的減輕。血尿、蛋白尿雖然是判斷腎臟病病情嚴重程度及其預后的重要指標,但是腎病患者不能一葉障目。數值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病情能得到真正好轉。只要病情得到控制,潛血、尿蛋白數值自然會降下來。患者的疾病若可以早期發現,便可采取有效措施,腎臟長期處于高滲狀態,便會產生不可逆的損失。但現在有一些患者舍本逐末,一雙眼睛死盯著數值不放,必然導致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后果。要想真正恢復健康,治病于本是最重要的。這就要求患者必須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徹底治愈腎病。
上述檢測結果表明,多數患者尿蛋白定性實驗陰性。血清肌酐和尿素含量也多數正常的情況下,病人的IgG、白蛋白(MA)、尿轉鐵蛋白(TRF)、尿al-微蛋白(al-MG)化驗結果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年齡段沒有明顯的差別,和正常組對照顯著增加。
綜上所述,利用免疫散射速率比濁法檢測尿IgG、白蛋白(MA)、尿轉鐵蛋白(TRF)、尿al-微蛋白(al-MG)含量來判斷糖尿病早期腎損傷以及損傷的程度有重要的臨床指導意義。
[1]林清,許少峰,等.尿微量蛋白免疫散射速率比濁法測定及臨床意義[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2009,32(37):50-52
[2]郭群,張葵.尿中微量白蛋白測定在冠心病中的應用[J].臨床檢驗雜志,2003,21(5):309.
[3]萬長春,孟澤.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的實驗室研究進展[J].臨床檢驗雜志,1998,6(3):186-187.
[4]王振英,張紀云.放射免疫分析與臨床[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5:217-231.
[5]黃家麟,盧文.血球a1一微球蛋白測定對腎臟疾病的診斷價[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9,19(4):199.
R587.1
A
1672-4062(2014)06(a)-0023-02
2014-03-02)
馬麗霞(1969-),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學士,主管檢驗師,檢驗科主任,主要從事臨床檢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