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雪儀
佛山市順德區第一人民醫院檢驗科,廣東佛山 528300
·專題筆談·
探討自身免疫抗體與糖尿病患者肝腎功能的關系
馮雪儀
佛山市順德區第一人民醫院檢驗科,廣東佛山 528300
目的探討自身免疫抗體與糖尿病患者肝腎功能的關系。方法選擇該院2014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50例,作為實驗組,同期選擇健康體檢者50例,作為對照組,對兩組均進行自身免疫抗體與肝腎功能指標檢測,分析兩組自身免疫抗體與肝腎功能的關系。結果根據自身免疫抗體檢測結果,將實驗組糖尿病患者又分為實驗組A(自身抗體檢測陽性者,n=27例)與實驗組B(自身抗體檢測陰性組,n=23例);對肝腎功能檢測指標觀察發現,實驗組A的CREA、TBA等肝腎功能指標均明顯高于實驗組B與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自身免疫抗體陽性并發糖尿病,會加重患者肝腎功能的慢性損害,給生命安全帶來威脅,臨床需提高重視,對自身免疫抗體陽性并發糖尿病者做到早診斷早治療,盡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自身免疫抗體;糖尿病;肝腎功能;關系
自身免疫抗體作為一種抗體類型,其是指由免疫系統產生,針對個體自身核酸、蛋白質的抗體,通過免疫反應以消滅外來的有害物質。自身免疫抗體檢測陽性,表示存在一些自身免疫疾病,若在自身免疫抗體陽性的情況下還并發其他疾病,很有可能對身體各臟器官造成損害,最終危及生命,因此,臨床在檢查患者的疾病時,也十分重視對自身免疫抗體的檢測。該文選擇該院2014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50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檢測糖尿病患者自身免疫抗體與肝腎功能指標,探究自身免疫抗體陽性患者肝腎器官的損害,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50例,作為實驗組,男女比例為31∶19,年齡在37~6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8±5.62)歲;同期選擇健康體檢者50例,作為對照組,男女比例28∶22,年齡在40~6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0±6.38)歲;對照組體檢者均已排除心腦血管疾病、肝腎疾病、糖尿病以及其他代謝性疾病。
1.2 診斷標準
實驗組糖尿病患者的診斷標準與排除標準如下:①診斷標準。空腹與餐后血糖檢測,血糖值均達到2001年世界衛生組織(WHO)頒布的關于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患者均配合該研究,詢問病史及體格檢查順利完成。②排除標準。有糖尿病急性并發癥;近期有手術史或較嚴重創傷史;存在有感染性疾病者;應用抗炎藥物或免疫抑制劑者;有應激性高血糖、繼發性糖尿病、1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或因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內分泌疾病等因素導致的糖尿病者。
1.3 方法
①樣本采集。兩組均進行自身免疫抗體檢測與肝腎功能檢測,受檢者禁食8~12 h,抽血前均停用藥物1 d,于第2天清晨空腹采集外周靜脈血,于抗凝管中混勻,待血液凝固后分離血清。②儀器與試劑。自身免疫抗體檢測應用條帶酶免疫分析與免疫熒光法進行,條帶酶免疫分析時,選擇相配套適合的試劑盒。肝腎功能檢測時,選擇某公司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根據肝腎功能檢測指標的不同,選擇相對應試劑盒,BUN、CREA指標檢測應用DiaSys(德賽)試劑盒,TBIL指標檢測,ALT、AST指標檢測等均應用相適宜試劑盒等,具體的檢測步驟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1]。
1.4 統計方法
計量資料以(x±s)來表示,計數資料用卡方(χ2)檢驗,顯著性檢驗采用t檢驗。
2.1 自身免疫抗體陽性檢出率分析
實驗組50例糖尿病患者中,自身免疫抗體陽性檢出者27例,占比54.00%,作為實驗A組,自身免疫抗體陰性檢出者23例,占比46.00%,作為實驗B組;對照組自身免疫抗體檢測均為陰性。實驗組與對照組自身免疫抗體檢測結果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肝腎功能檢測指標分析
通過對兩組肝腎功能檢測指標觀察發現,實驗組肝腎功能指標較對照組相比,均有明顯的升高,尤其是實驗A組(自身免疫抗體陽性者)的CREA、ALT、AST、TBIL、BUN、TBA肝腎功能指標,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實驗A組與實驗B組之間比較,實驗A組(陽性組)的TBA、CREA指標與實驗B組(陰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肝腎功能檢測指標分析(±s)

表1 兩組肝腎功能檢測指標分析(±s)
組別n CREA ALT AST TBIL BUN TBA對照組實驗A組實驗B組50 27 23 65.7±12.4 104.3±18.5 87±15.2 25.1±13.6 31.5±13.8 27±11.9 29.4±10.6 35.3±12.0 33.6±12.4 13.6±7.5 17.4±10.1 15.2±7.8 5.2±1.3 7.8±4.1 6.5±2.3 3.6±1.2 7.9±3.5 5.3±3.8
隨著人們飲食結構的不斷改變,中國糖尿病患者也呈逐年上升的趨勢,這種現象也引起了醫學界的普遍重視,各專家學者們期望通過對糖尿病的深入研究,探尋主要的致病因素及其對
身體的諸多危害,從而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從早期加強干預處理,以控制病情,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通過目前醫學界對糖尿病的流行病學、血清學、病理學等多方面研究發現,糖尿病的發病與自身免疫抗體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若糖尿病患者自身免疫抗體檢測呈陽性,則表明患者大多存在自身免疫疾病,自身免疫疾病主要指機體對自身抗原發生免疫反應而導致自身組織損害所引起的疾病。而這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很容易導致多器官損害,往往累及關節、漿膜、皮膚、腎臟、中樞神經系統等等[2-3]。
在該研究中,發現實驗組糖尿病患者中,自身免疫抗體檢測陽性者伴有較為嚴重的肝、腎損害,因此,也證實了自身免疫抗體的存在的確會對多器官造成損害。臨床上關于糖尿病伴有肝腎損害的報道也很多,大多數專家學者認為,糖尿病導致肝腎損害的機制可能與如下兩點有關:①糖尿病患者大多存在脂質代謝紊亂的現象,而高血脂又容易對肝臟造成損傷,因此便容易因脂質代謝紊亂引起糖尿病相關肝腎功能損害。②糖尿病患者大多有胰島素相對不足或絕對不足的現象,當患者長時間處于高血糖狀態時,容易造成大量肝糖原沉積,而肝糖原沉積量太多,容易使肝細胞腫脹、肝細胞代謝障礙,最終引起肝腎組織損害[4]。
正常人群中抗胰島細胞抗體(1CA)的陽性率僅僅是0.5%~1.7%左右,而糖尿病患者抗胰島細胞抗體陽性率卻高達5%以及以上。抗胰島素細胞抗體(1CA)屬IgG免疫蛋白,血清中ICA陽性說明有針對胰島細胞的自身免疫反應存在,這種反應的結果會導致b細胞的廣泛破壞而促發糖尿病,由此也提示糖尿病與自身免疫有關。此外,糖尿病患者或其親屬常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原發性甲狀腺機能減退、慢性淋巴性甲狀腺炎、重癥肌無力、惡性貧血、原發性腎上腺皮質機能減退等疾病,均與患者的自身免疫抗體陽性有著。因此,若糖尿病患者并發自身免疫抗體疾病,則容易在兩病互相作用下,加重肝腎功能損害,給患者的生命安全帶來威脅。因此,也提示臨床在診治糖尿病時,重視對患者自身免疫抗體與肝腎功能的檢測,規避因自身免疫抗體陽性導致的肝腎功能損害,促進治療效果[5-6]。
綜上所述,糖尿病自身免疫抗體陽性患者肝腎功能損傷程度,明顯比糖尿病自身免疫抗體陰性患者肝腎功能損傷程度要高,提示自身免疫抗體陽性與糖尿病患者肝腎功能損害有密切關系。因此,臨床醫生需提高對糖尿病患者自身免疫抗體與肝腎功能指標的檢測,做到早查出、早治療,以便能促進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并為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奠定基礎。
[1]劉小溪.2型糖尿病患者甲狀腺自身免疫抗體陽性率分析[J].臨床薈萃,2011,5(5):116-117.
[2]哈瓦,沈威.10%的成人新發糖尿病患者存在自身免疫抗體[J].糖尿病天地·臨床,2013,3(3):201-203.
[3]江志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自身免疫抗體與超敏-CRP和腎功能指標變化的臨床分析[J].重慶醫學,2013,8(30):37-38.
[4]浦仕彪.基于代謝組學的自身免疫性肝炎生物標志物篩查及中醫藥干預研究[D].成都中醫藥大學,2013.
[5]杜靜.自身免疫抗體與糖尿病患者肝腎功能變化的相關性[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3,26(24):3324-3325.
[6]范右飛.成了隱匿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血清IL-10、TGFβ水平及其與胰島β細胞功能的關系[D].山東大學,2010.
·編讀往來·
本刊作者署名和單位的寫作要求
1.文章均應有作者署名,署名及排序由作者在投稿時確定,投稿后一般不得改動。通訊作者非第一作者時,須注明通訊作者;不注明者,默認第一作者為通訊作者。
2.作者工作單位的中英文表述均應使用官方名稱,應準確寫出全稱(到科室),包括所在省、自治區、城市名(省會城市可以略去省名)和郵政編碼。
3.不同工作單位的作者,應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數字序號,并在其工作單位名稱之前加與作者姓名序號相同的數字,各工作單位之間并列排列。
R587.1
A
1672-4062(2014)09(a)-0073-02
2014-05-20)
馮雪儀(1982.9-),女,廣東順德人,本科,中級研究方向。醫學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