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有俊王娜娜
濟南市中心醫院,山東濟南 250013
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及血糖控制的影響
徐有俊王娜娜
濟南市中心醫院,山東濟南 250013
目的探討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及血糖控制情況的影響。方法選取該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間診治的糖尿病患者120例,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均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增加健康教育的方法,從多方面進行健康干預,健康教育后,觀察兩組患者的生活方式的變化和血糖的控制水平。結果經過健康教育后,觀察組患者在生活方式上得到了良好的改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空腹血糖及2 h血糖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對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有利于血糖得到有效控制。
2型糖尿病;強化健康教育;效果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成為影響人們健康的重要因素[1]。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使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2-3]。該文分析2013年1月—2013年12月該院隨機抽取的糖尿病患者120例,并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將兩個組進行對比分析,探討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和血糖控制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該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120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50例,年齡31~79歲,平均年齡(48.7±7.6)歲,病程0.6月-20年。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學歷的為35例,初中學歷55例,高中及以上的為30例,所有患者診斷均符合1999年WHO提出的糖尿病診斷標準,并排除嚴重心、肝、腎功能損害以及近半年內并發心腦血管意外等患者。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實施健康教育,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法,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上不存在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對糖尿病患者除了進行常規護理之外,還要對其進行健康教育,具體如下:
1.2.1 心理教育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會給患者帶來緊張、焦慮和恐懼的不良情緒,患者心理往往存在壓力,對治療缺乏信心。因此,要對患者及患者的家屬進行健康教育。與患者首次交流,不要急于灌輸知識,要從心理上呵護患者,采取合理的情緒疏導方法,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然后再開始進行健康指導。
1.2.2 健康教育內容向患者及家屬講述糖尿病有關理論知識,如發病原因、機理、一般治療方案及并發癥等;講述糖尿病藥物治療方法,不同降糖藥物的使用方法及相應的注意事項等,并重點向患者講解胰島素的應用意義,教會患者自行注射胰島素的方法,并將相應的血糖指標以及自我監測血糖的方法教給患者或患者家屬;飲食和運動是最基本的治療措施,讓患者認識到合理飲食、運動療法以及合理控制體重對于控制病情的重要意義,并重點將飲食治療、運動治療的方法教給患者[4]。例如:可以告訴患者一些有研究顯示的內容,在某些糖尿病患者中,尤其是在病程的早、中期,如果體重減輕即可臨床獲益,使患者找到控制飲食和科學運動的動力;同時,還要結合患者的病情、飲食習慣及活動強度等因素,為患者制定行之有效的飲食和運動規劃,有利于改變患者不良的生活習慣,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研究顯示,糖尿病與焦慮抑郁癥狀并存,有可能可通過神經內分泌系統的影響,進而加重病情。因此,要引導患者保持樂觀、開朗心境,鼓勵他們學會自我心理調適,這樣做,對控制病情具有重要意義[3]。
1.3 健康教育評價指標
通過健康教育法的實施,對兩組患者在生活方式以及血糖控制等方面進行評價,觀察患者對糖尿病知識的掌握情況,在情緒、飲食、運動等生活方式的變化,并觀察患者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變化情況,其中糖尿病相關知識掌握水平采用陳靄玲等翻譯的糖尿病知識測試問卷量表進行測定,問卷量表得分>20分為優,15~20分為中,<15分為差。
1.4 統計方法
應用SPSS16.0系統軟件統計分析資料,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并應用t檢驗;計數資料應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兩組患者生活方式比較
觀察組患者在情緒方面的穩定率明顯高于對照組(83.3.3% vs51.7%),P<0.05;在飲食方面觀察組患者的飲食規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91.7%vs49.3%),P<0.05,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生活方式比較[n(%)]
2.2 對兩組患者生活方式比較
觀察組在運動、用藥方面的水平明顯優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3 對兩組患者糖尿病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觀察組糖尿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生活方式比較[n(%)]

表3 兩組患者知識掌握情況比較[n(%)]
2.4 對兩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三項指標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
健康教育就是通過有計劃、有系統的社會教育活動,使人們自覺采納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從而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治療效果不完全取決于醫療水平及藥物的作用,而是依賴于患者主觀能動的配合度。通過對該院120例糖尿病患者進行研究,從心理、飲食、用藥等方面進行健康干預,健康教育后,觀察兩組患者的生活方式的變化和血糖控制水平,結果顯示給予健康教育的觀察組的患者無論在生活方式的改善上,還是在血糖控制的水平上,都明顯優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在情緒方面的穩定率、飲食規律度都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在運動、用藥方面的水平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糖尿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三項指標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從而得出: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和血糖控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響,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值得臨床應用。
表4 對兩組患者血糖指標對比表(±s)

表4 對兩組患者血糖指標對比表(±s)
組別N 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觀察組對照組60 60 t P 6.61±0.53 11.47±3.12 8.7456 <0.05 10.44±2.23 13.04±3.83 8.2009 <0.05 6.31±131 8.61±1.73 8.1215 <0.05
[1]關小翻.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響[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1,20(1):312-313.
[2]姜穎,徐風杰.健康教育干預對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1,19(9):238-239.
[3]顧利.社區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2,21(9):1247-1248.
[4]李桂娟,石鳳麗.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響[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0,18(1):70-71.

表1 兩組護理效果評價
護理工作是一項長期、繁重、嚴峻的任務。每天面對受疾病折磨而十分痛苦的患者。隨著社會的發展,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發生較大變化,對服務行業的要求普遍提高,在對患者的護理中對患者的護理不僅限于單獨的執行醫囑,而是要融入現代醫學模式和人性化的護理觀念,做到以人為本,從根本上關懷患者的身體和心理健康,通過開展舒適護理不但可以滿足患者的各種需求,使患者對護理人員產生強烈的信任感,特別對于糖尿病老齡化、慢性病群體的特點更適合。舒適護理較常規護理更建立良好醫患關系。有利于護理工作的開展,同時隨著護理關系的密切患者滿意度大幅度提高,護理人員工作受到尊敬,工作積極性明顯提高。開展舒適護理是對護理服務提出高要求,是對護理工作的嚴峻考驗。舒適護理是一種暫新的護理模式,是通過護理人員對患者舒適環境、舒適的健康宣傳、舒適心理疏導、舒適飲食方式和運動方式、舒適的儀表來保證患者舒適狀態[5],有效提高護理工作質量。
[參考文獻]
[1]簫豐收.蕭氏舒適護理模式[M].臺北:華杏出版社,2009.
[2]羅亞,劉玉.老年患者舒適護理中應用研究[J].華南國防醫學雜志,2006,20(4):42.
[3]李亞范.人文關懷在減少護患糾紛提高患者滿意度中的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2(32):34.
[4]代敏.健康教育在糖尿病舒適護理中的作用[J].當代醫學,2009,15 (24):126.
[5]楊夠美.人性化護理服務在產科病房中的應用分析[J].中外醫療,2012,11 (1):147-148.
(收稿日期:2014-03-02)
R471
A
1672-4062(2014)06(a)-0074-02
2014-03-03)
徐有俊(1964-),女,漢族,山東濟南人,本科,主管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