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祥 張國磐 福建省泉州市正骨醫院ICU 362000
重癥監護病房的病人病情相對較重,常有不同的基礎疾病,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循環功能不全,均處于不同程度的應激狀態,而且極度煩躁易造成交感神經興奮,各種意外風險,且各種不良的應激易影響病人病情的愈合,故ICU的鎮靜治療尤為重要。本文就丙泊酚在ICU中的鎮靜效果進行了探討,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ICU病人100例,男70例,女30例,年齡40~78歲,平均年齡59歲,其中全身麻醉術后煩躁的30例,機械通氣鎮靜的12例,酒精中毒后煩躁的4例,顱腦損傷10例。
1.2 方法 首先對病人靜脈注射丙泊酚負荷量0.5mg/kg,并以0.5~4.5mg/(kg·h)微量泵進行維持,可根據鎮靜效果調整劑量進行鎮靜。使用過程中用心電監護,監測病人生命體征及血氧飽和度。丙泊酚單獨用藥欠佳時可加用咪達唑侖加強鎮靜,鎮靜深度據Ramsay評分[1]對病人鎮靜狀態進行評價,維持鎮靜狀態在2~4分。同時心電監測病人用藥前及用藥后30min、1h、2h、3h的呼吸次數、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觀察藥物起效時間,當病人安靜,病情平穩后1~2h可逐漸停用鎮靜藥,并觀察停藥后的蘇醒時間,見表1。本組使用丙泊酚后出現竇性心動過緩8例,血氧飽和度下降15例,血壓下降6例。

表1 丙泊酚鎮靜前后RR、HR、BP及血氧飽和度
本組56例病人在使用負荷劑量后一般30~60s起效,術后病人以0.5mg/(kg·h)劑量基本可達到鎮靜目標,酒精戒斷煩躁的病人,單獨用丙泊酚可達到鎮靜目標,但所需的劑量較大,一般需要1.5mg/(kg·h),腦外傷極度煩躁的病人3例,鎮靜效果差,加用小劑量枸櫞酸蘇芬太尼鎮痛,可取得較好的鎮靜效果。機械通氣的病人起初鎮靜效果可,但因其鎮靜所需的時間長,鎮靜的效果減退,予加用咪達唑侖后基本可達到鎮靜目標。使用負荷量后或用量>1.5mg/(kg·h),易出現竇性心動過緩、血氧飽和度下降、血壓下降等副作用,一般予加大吸氧流量或面罩吸氧,血氧飽和度基本可恢復90%~98%,心率降至50次/min予阿托品靜推心率上升至60次/min以上,血壓下降予加強補液或使用多巴胺后均可回升至正常。
丙泊酚,又名異丙酚,是一種新型的快速、短效靜脈麻醉藥,蘇醒迅速安全,持續輸注無蓄積,常用于麻醉中、手術與ICU病房的鎮靜[2]。入住ICU的病人60%存在焦慮不安,40%~50%出現躁動不安,因此需要充分鎮靜,以緩解病人焦慮情緒,促進睡眠。ICU鎮靜的主要目的是在充分鎮痛的基礎上,幫助病人克服焦慮,增加睡眠和遺忘,消除病人在ICU治療期間的痛苦經歷[3]。同時,有研究表明[4]對危重病人進行有效的鎮靜、鎮痛治療,能夠降低其過度應激狀態,預防應激性潰瘍的發生。目前鎮靜鎮痛已成為ICU重要的治療手段之一,可減少應激,減少機體耗氧,使病人處于安適的狀態,減少拔管的意外,有利于防止意外,有利病人病情的恢復。本文示丙泊酚對ICU病人有較好的鎮靜作用,特別是術后的病人,術后病人煩躁使用丙泊酚的鎮靜效果佳,可能與其麻醉未完全消退,病人已得到較好的鎮痛,在這個基礎上進行鎮靜,故而效果最佳。機械通氣的病人所需鎮靜的時間較長,而丙泊酚長時間應用容易出現耐藥,鎮靜效果減低,且單獨用丙泊酚鎮靜所需的劑量較大,易出現低血壓,血流動力學不穩定,對于危重的病人易出現意外。咪達唑侖與丙泊酚有協同的作用,且可減輕或延長丙泊酚出現耐藥的時間[5]。本組機械通氣的病人丙泊酚聯合咪達唑侖鎮靜均取得良好的鎮靜效果。腦外傷的病人常有顱內壓升高,使用丙泊酚鎮靜,可以達到鎮靜的效果,同時丙泊酚也有降低顱內壓的作用[5],有利于顱腦損傷及腦血管意外病情的恢復,但使用時應同時鎮痛處理,方能取得較好的效果。有研究示[6],長期飲酒對鎮靜、鎮痛藥的耐受性增高,同等量的藥物對飲酒者作用較慢,為達相應的效果需加大劑量。丙泊酚對長期飲酒的病人進行鎮靜是有效的,但其所需要的劑量較大。
丙泊酚起效快,一般在負荷量后1min內起效,停藥后醒轉的時間短,基本停藥后5min就能醒轉,其蓄積作用不明顯,在使用丙泊酚鎮靜的過程中常見的副作用有血氧飽和度下降,心率、血壓下降,特別是在使用負荷量后病人入睡后易舌根后墜,血氧飽和度常下降至80%~90%,肥胖的病人發生率更高,予抬高下頜或改用面罩吸氧基本可以改善,血氧飽和度可提升至95%~100%。有文獻報道[7]丙泊酚對心血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可致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心臟前負荷減少,交感神經的活性及心肌收縮力下降有關。在ICU中鎮靜所用的負荷量較小,故其出現的低血壓幾率小,但病人如果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或使用呼吸機有使用PEEP的情況下,當丙泊酚達100~108mg/h易出現血壓下降,予加強補液,加快輸液速度,減小泵入劑量,基本血壓都可以回升,病情危重、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可適當使用多巴胺等升壓藥。此外丙泊酚對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均有抑制作用,對前者的抑制作用大于后者,此外其還可以抑制引起心率增加的壓力反射,故使用后可出現心率下降,甚至可下降至45次/min左右,予阿托品、654-2對癥處理能有效地提升心率。
總之,丙泊酚是一種起效快、作用時間短、恢復快的靜脈麻醉藥,在鎮痛的前提下可取得良好的鎮靜效果,適合于ICU短期鎮靜,對于需要長時間鎮靜時聯合咪達唑侖可達到良好的鎮靜效果。使用過程中,雖有血氧飽和度及心率、血壓下降等不良反應,但經過處理均能迅速得到糾正,不影響病人的病情,故丙泊酚在ICU病人的鎮靜中是值得推廣的。
[1] 趙劍斌,葉建亮.咪達唑侖和丙泊酚對ICU病人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臨床醫生,2010,38(10):32-33.
[2] 莊心良,曾因明,陳伯鑾.現代麻醉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481-487.
[3] 李昶.ICU病人鎮痛鎮靜研究新進展〔J〕.河北醫學,2013,19(4):614.
[4] 付德華,肖莉,付海艦.80例危重病人臨床應激反應的干預〔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8(11):40-41.
[5] 戴林.藥物臨床信息參考〔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2005:1227-1229.
[6] 韓桂玲,楊海英.酒精的代謝與飲酒對人體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12,41(11):1150-1151.
[7] 陳娟,余奇勁,楊潔.丙泊酚臨床應用期間的不良反應及防治策略〔J〕.醫學與哲學:臨床決策論壇版,2011,32(7):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