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鑫
歷時三個月播出的國內首檔語言競技類真人秀節目《超級演說家》,在千萬觀眾的好評聲中圓滿收官。這檔以“尋找中國最會說話的人”為宗旨的節目,自2013年8月初在安徽衛視播出以來,以其獨特的節目定位、強大的明星導師陣容、精良的節目制作以及不斷傳播的正能量,在眾多綜藝節目中獨樹一幟,收視和口碑一路狂飆。節目內容與形式創新、傳播正能量和社會價值備受傳媒業界關注和熱議。
節目內容創新與形式創新
自2005年《超級女聲》大獲成功以來,十年間,歌唱類選秀節目迅速占領了各大頻道周末的黃金時段,成為當前最為流行的電視綜藝節目形態之一。如今在音樂節目扎堆、“模式”扎堆的背景下,各大衛視再重復已有的模式,無異于戴著“鐐銬”跳舞。《超級演說家》打破了這一瓶頸,不但填補了節目種類單一化的空缺,還將觀眾從“審美疲勞”的夢魘中解救了出來,為后選秀時代打了一劑強心針。
內容創新。《超級演說家》將選手的現場演說作為節目的核心內容,融匯選秀節目的晉級競賽架構,既形成“只說不唱”的獨特風格,又保證了節目內容能夠吸引觀眾。《超級演說家》營造一個倡導“平民草根”話語權的平臺,尊重選手暢享表達的舞臺和空間,鼓勵選手講述自己的經歷和故事,亮出自己的態度和觀點,用真誠的語言去打動評委和觀眾。同時,觀眾也可以輕易地在節目當中看到自己的意見或觀點透過演講者的口傳達出來,獲得共鳴,還可以從導師點評過程中得到很多的啟發。
形式創新。說話是人類生活最基礎的能力,這世上所有的成功其實都離不開語言。《超級演說家》其實是開啟了一個富礦,因為每個人都要說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觀點,所以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超級演說家”的參與者。《超級演說家》在選手選擇上注重差異化,敢于把演講話題拓展得很深刻,每個導師的話語場也都在節目中獲得了充分的打開,不是一味追求故事化煽情的選秀套路,而是努力向更加專業化的層面行進。對于每一個渴望提高自己的演講能力,或者渴望通過演講改變命運的人,尤其是網絡時代語言缺失變成“失語者”的許多90后甚至00后來說,《超級演說家》都不容錯過。
賽制創新。《超級演說家》由三位主持界名嘴魯豫、李詠、樂嘉和“不老男神”林志穎組成的“四大導師”坐陣,著名演員張鐵林擔任第二階段嘉賓導師。幾位導師閱歷豐富,性格脾氣迥異,感性與理性交織,包容與嚴謹并重,互為補充相得益彰。同時,導師評審和大眾評委、隊內競爭和團隊PK、命題演說和自命題演說相結合的賽制,既能讓選手施展出個人的無限能量,又能考驗選手在團隊中的合作態度,充分將導師人性的“真善美”和選手演說的“信達雅”釋放得淋淋盡致。
傳播正能量激發演講新風
當下之中國,各行各業都在呼喚正能量,電視節目也不例外。的確,正能量不僅利人也利己,表達正能量不僅是響應上級的號召,也符合社會主流的要求。《超級演說家》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在社會上掀起一股正能量的演講新風。
助力選手騰飛夢。《超級演說家》從上千名報名者中選拔出60位參賽選手,這是一群來自全國各地不同職業、不同領域的“平民草根”,年齡最大的50多歲,最小的年僅12歲。他們通過《超級演說家》的舞臺,表達出平時沒有機會說出的親情、友情和愛情,回味出人生的酸甜苦辣,展望著對美好夢想的向往和追求。他們不僅演講水平和舞臺經驗得到很大提升,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在導師誠懇的點評和幫助下,獲得了實現夢想的機會。比如,樂嘉實現了在節目中承諾過的幫助選手的三個夙愿:成功將話劇演員崔永平推向冠軍席,幫助摩托車手李鶴改善了與父親的關系,幫助殘疾選手李寧找到女朋友。
傳播社會正能量。《超級演說家》不僅選手類型多樣,而且話題十足,演說內容還觸碰到很多社會問題。每期節目都上演著各種溫情感人故事,每個選手都有勵志人生,如無腿陳州、腦癱患者李寧、聽音障礙者曹青菀等選手,盡管他們的經歷比較坎坷,但是他們都以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傳遞著社會正能量。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175期《監聽監看日報》對《超級演說家》給予了表揚,“節目的參賽選手大部分比較年輕,多數人演講的內容也都集中在講述自身經歷和人生感悟方面,具有勵志的積極意義。”《人民日報·海外版》也肯定了節目的正能量,“許多觀眾都感到《超級演說家》的好看程度超乎自己的想象,從中受益的程度也是其他選秀節目不可比擬的。”
激發演講新時尚。在中國,會在大庭廣眾說出個一二三,并言之有物、在情在理的人還是稀缺人才,是令人羨慕、崇拜乃至學習的人。特別是在網絡時代,“宅文化”讓生性原本相對靦腆的中國人更有了隔空對話的暢快,少了面對面的勇氣與擔當。正是基于這種背景,《超級演說家》標榜以演講為主題的競技真人秀,致力于在中國掀起一股“全民演講熱”。有網民這樣評論,在中國內地對于演講的認知相對片面和狹隘,作為具有媒體導向作用的安徽衛視制作的《超級演說家》,可以讓公眾對于“說話”這項技能有更充分全面的了解,進而掀起全民演講熱也不是沒有可能。
創造多方共贏的社會價值
眼下,電視媒體已經進入品牌競爭時代,具有公益性與市場性的雙重屬性。一檔好的電視節目,不僅能滿足觀眾的收視需求,還要能促進媒體發展和贏得市場廣告。社會效益影響并決定經濟效益,節目市場決定了廣告市場,好的節目市場必定培育好的廣告市場,而廣告收入豐厚又必將在資金上給電視節目的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其節目一定愈辦愈好。實踐證明,《超級演說家》是一檔觀眾、媒體和市場多方共贏的好節目。
滿足觀眾收視需要。電視觀眾大都喜新厭舊,電視節目需要常變常新。在當下中國,每個人都有表達的欲望,可是除了擁有話語權的人,大家都缺乏表達的舞臺和空間。《超級演說家》為有夢想的人創造一個展現自己的舞臺并給這個社會帶來有益的影響,這是大家共同的心愿,也是千萬觀眾共同渴求的“精神食糧”。
提升媒體品牌影響。作為2013年中國內地電視選秀混戰局面之下的一檔創新節目,《超級演說家》從令人目不暇接的收視混戰當中突出重圍,獲得不俗的收視率和社會影響力,創造了全新原創非音樂類電視欄目從口碑到收視全面飄紅的奇跡。2013年8月1日開播當晚,節目在CSM33城的收視率成功破1%,收視份額近4%,穩居省級衛視綜藝節目第一。《超級演說家》13期的節目表現,全面彰顯了中國本土原創的力量,共有8期節目斬獲當晚省級衛視綜藝節目冠軍,11期榮登微博綜藝話題排行榜首位,微博討論話題數上千萬,網絡視頻點擊量過億。林志穎、周立波、陸琪、寧財神、劉春等各路明星名人,通過微博發表自己對節目的看法,《人民日報》《環球時報》《北京晚報》、鳳凰衛視、《三聯生活周刊》等全國各地的權威媒體和諸多網絡評論員對節目質量也是不吝贊美之詞,成功實現了電視節目二次傳播的長尾效應,提升了媒體自身品牌的全國影響力。
拓寬廣告市場價值。在差異化的媒體競爭環境下,《超級演說家》覆蓋了最核心消費群,觀眾流失率低,收視的粘合度較高,品牌記憶度強,廣告投放回報率高,備受廣告品牌尤其是高端品牌的青睞。節目開創了國內首個“雙國際品牌冠名、多品牌共建”的廣告合作新模式,和廣告客戶共同尋找內容上的契合點、互動上的結合點、組合上的匹配點,整合電視、網絡、移動終端、廣告商渠道等全方位資源,使用系統化的內容、活動、跨屏等多種營銷手法,在打造內容營銷、激蕩多屏影響、拉升廣告價值等多個維度,成功實現了廣告品牌整合傳播的暈輪效應,助力廣告合作伙伴拓寬市場價值。
在國內綜藝節目“虛火”和高度同質化,使得本來少之又少的本土原創節目更加發展失調、后繼乏力的大環境下,《超級演說家》堅守本土原創節目信念,通過“明星評委多樣化、選手素質優質化、現場對抗戲劇化”的三角支撐,保證了節目的整體看點。不管是節目中的選手,還是選手的演講內容,都緊貼時代熱點,符合社會主流價值,對于某些社會熱點現象的“大尺度深入”探討,更是成為節目好口碑的最大來源。這種首次由平民選手支配豪華大舞臺的概念,給普通人一個享受豪華大舞臺的機會,大家開始期待屬于中國的“超級演說家”的誕生。
(作者單位:安徽廣播電視臺)
欄目責編:應吉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