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建
綜藝聯姻電影,除了票房究竟能給中國電影帶來什么?熱門綜藝節目轉投大銀幕“懷抱”,熱情的電視粉絲如何轉換成電影票房?這種模式究竟有多大的成長空間?由于電影市場上沒有先例,面對市場的試水的風險,綜藝節目的“旺盛人氣”,把這種風險在很大程度上掩蓋了。
綜藝節目“閃婚”電影,看誰不賠錢?如果運作成功,肯定會有很多節目復制這個模式。但我們要清楚,自己的賣點是什么:是偶像?還是節目本身?還是只為打造一個衍生品……影片在市場的表現,還要看全方位的運作和劇本的好壞,不是短時間倉促上馬就能完成的。
2013年度最熱的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第一季尚未播完,電影版已在一周之內拍攝完成,并定檔2014年大年初一公映。除《爸爸去哪兒》外,電影《中國好聲音之為你轉身》亮相,《快樂男聲》也推出原創電影……
電視劇火了,推出一個電影版;電影火了,套拍一個電視劇。影片拍攝只花一周,后期制作一個月……這本來就是一個巨大的誤區。
綜藝節目“閃婚”電影,和現實中的婚姻一樣,建立在共同的人生觀基礎上的結合才能“地久天長”,而如果存心謀財,也只會“一拍兩散”。如果只存著趁熱撈一筆的心,綜藝電影的作用恐怕只是為中國電影再添一把虛火。而只有的結果,無論對已經成功的那個電視節目,還是這個后續的電影,都是一種傷害。
近年來中國電影票房屢創新高,但口碑卻乏善可陳,原因也在內容的低水準,指望綜藝“閃婚”電影引領電影“票房狂飆”,效果可想而知。電視綜藝節目如果只是簡單地以增加內容、拖長時段的方式來展現,也很容易引起觀眾反感,再加上電影品質難有保證的話,綜藝電影淪為票房炮灰的風險也很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