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忠萍,趙云貴
(澄江縣人民醫院 檢驗科,云南 澄江 652599)
為指導臨床醫生合理用藥,現對我院普外科送檢的闌尾膿液標本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結果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1.標本來源:2012年9月-2014年4月我院普外科闌尾炎患者手術后所取膿液標本。
2.試劑:血瓊脂平板、麥康凱平板購自鄭州安圖綠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鑒定卡和藥敏卡、XK型細菌鑒/藥敏分析儀均由山東鑫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3.方法:將送檢標本接種于血瓊脂平板、麥康凱平板上,經35℃~37℃培養18~24h,涂片革蘭氏染色后,上相關的鑒定卡和藥敏卡,經35℃~37℃培養18~24h,結果由XK型細菌鑒/藥敏分析儀判讀。質控菌株用ATCC25923,ATCC25922,ATCC27853。
結 果 1.細菌培養345例標本中檢出細菌216例,陽性率62.6%,病原菌分布見表1。
2.藥敏結果見表2。
討 論 1.345例膿液標本中分離細菌216例,革蘭氏陰性腸桿菌科細菌占87.5%,其中以大腸埃希氏菌為主(72.2%)。大腸埃希菌是最重要的條件致病菌,是尿路感染、化膿性感染、腹腔感染、膽道感染最常見致病菌。大腸埃希菌是臨床主要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s) 的菌株,該酶由質粒介導,產此酶的菌株對青霉素、頭孢菌素耐藥,臨床遇到由ESBLs引起的感染時,建議首選含β-內酰胺酶抑制劑的復方抗生素制劑或亞胺培南。

表1 216株致病菌分布

表2 革蘭氏陰性桿菌對21種抗生素的耐藥情況
2.本組分離的革蘭氏陰性桿菌對β-內酰胺類藥物耐藥率較高,由表2可以看出,對碳青霉烯類藥物亞胺培南、β-內酰胺酶抑制劑的復方抗生素制劑敏感率高,對阿米卡星和呋喃妥因較敏感。隨著抗生素的不斷更新和廣泛應用,臨床分離的細菌對常用抗生素的耐藥問題已相當嚴重。為控制細菌耐藥性的進一步發展,細菌培養的藥敏結果就成為臨床醫生診斷和治療細菌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療效,降低患者的醫療成本,避免濫用抗菌藥的重要依據。
[1]宋家明.1236例分泌物標本的細菌培養及藥敏實驗結果[J].分子診斷與治療雜志,2012,4(6) :408-409.
[2]孔繁林,主編.臨床常見細菌鑒定表解.云南科技出版社,1993,22-24.
[3]孔繁林,儲從家,管新龍,等.臨床分離菌的菌群分布和耐藥性變遷[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3,13(3):272-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