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林潔
株洲:監管改革探路前行
□文 / 本刊記者 林潔
2013年2月開始,株洲在全市四大高危行業領域推行企業安全隱患自查自糾月報制度,其核心內容就是:采取各種辦法,督促企業進行隱患自查、自報、自糾。以此強化企業主體責任,理順企業、監管部門和地方政府職能職責,初步實現權、責、利對等。它的推行,進一步明確了企業在安全生產工作中的主體責任,并且正在逐步改變著安監部門的安全監管模式。
時隔一年,今年2月,省安監局在借鑒株洲經驗的基礎上,開始在全省五大行業生產經營單位和企業推行自查自改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月報制度。
被稱為“火車拖來的城市”的株洲,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建設,已由昔日小鎮發展為新興的現代化工業城市。工礦商貿行業繁榮發展的背后,有著令人尷尬的現狀:整個株洲城區僅生產企業就有6000多家,經營企業上萬家,但全市安監部門執法人員不足百人。

株洲市安監局局長殷順堂(左一)在醴陵市檢查隱患自查自改月報工作落實情況
除了監管力量不足,執法人員很難從時間上、質量上實現全覆蓋執法檢查外,長期以來,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政企職責不清、角色錯位,導致政府職能部門在排查安全隱患方面承擔了隱患排查的主力,也導致出現了安全生產工作企業冷、政府熱的怪現象。
為破解這一怪現象,株洲市安委辦在去年2月27日下發了《關于建立高危行業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信息月報工作制度的通知》,首次提出在四大高危行業領域推行企業安全隱患自查自糾月報制度。
企業安全隱患自查自糾月報制度對企業和部門在事故隱患自查自改月報工作上的分工做了明確的規定:高危行業生產經營單位負責全面組織開展本單位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鄉鎮(街道)安監機構每月按時收集轄區內企業安全生產事故隱患自查自改月報表;縣市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煤炭主管部門,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每月通過隨機抽查形式,核實抽查企業月報報表的真實性。
在下發文件安排部署相關工作時都將隱患排查列為重要內容,制定出了各重點時期隱患排查方案,定人、定責、定標準,對查出的隱患采取“誰主管誰督辦、誰的隱患誰治理”的辦法,落實責任,跟蹤督辦,確保整治到位。通過隱患排查治理月報工作制度,劃清了在隱患排查治理中企業該做什么,安監部門應該做什么,企業主體責任如何有效落實,部門監管責任如何確保不缺位等。
“這樣,一方面有利于充分發揮企業在事故隱患自查自改月報工作中作為責任主體的主導作用,做到按時自查、及時自改、準時月報;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安監部門通過隨機抽查和監督執法以及考核獎懲,在隱患排查治理過程中履行執法監管職能。”株洲市安監局局長殷順堂告訴記者。
“我們這項措施原理很簡單,把原來安監部門替企業做作業,轉變為現在布置作業,采取抽查、考核等手段,倒逼企業主動做作業,做好作業。”殷順堂說。
從去年3月起,湖南海利株洲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晚茍,每月簽字的報表中,多了一份“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情況匯總表”。 而這在株洲不是個例。
根據株洲市“企業安全生產隱患自查自糾月報表”填報要求:企業列出每月自查隱患情況、整改落實情況和驗收情況,對不能及時整改的隱患,要提出整改方案,并要求企業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企業分管安全負責人和企業安全管理部門負責人三人在上報的報表簽名,加蓋企業公章。同時,通過企業月報和安監部門每月抽查,最終形成“強化企業安全管理,強化政府和部門安全監督”的良性循環。
參照駕照扣分模式,隱患排查治理自查自糾自報工作考核實行“累積記分制”,各高危行業生產經營單位初始安全狀態下默認為滿分12分。按照企業遲報、漏報、瞞報、拒報、擅自恢復生產等不同違規違法行為逐項進行扣分,同時對應停產整頓、扣證、關閉等相應的處罰措施。
為確保推行月報制度不打折扣,株洲市安監局嚴格考核和抽查企業,對未及時報送和抽查不達標的企業予以通報批評,并在《株洲日報》頭版位置予以曝光;對存在重大隱患隱瞞未報的企業依法進行處罰。如去年6月,該局就對天元區金龍片石場和醴陵市金輝采石場分別處以2萬元罰款,同時將所有涉事企業和單位名單在《株洲日報》頭版位置予以公布。
殷順堂說:“這些措施招招直逼企業抓好安全生產,步步倒逼企業由被動接受安全監管向主動開展安全管理轉變。”
此外,海利化工還制定了全面隱患排查與治理的方案,以公司、車間(部門)和班組三級,根據“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原則,建立安全工作總值班機制,公司領導實行24小時輪流值班。
“企業自加壓力,自覺排查和整改隱患,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殷順堂介紹,“也說明通過我們去年一年的嘗試,這條路子是對的。”
這條“路子”帶動了更多的企業。攸縣長坪鐵礦、湖南昊華化工等企業將該制度延伸至班組、個人,每個工人配備一個記錄本,將每天發現的隱患記錄在案并上報,及時采取整改措施,予以治理,真正實現了隱患排查整治全員、全方位、全過程。湖南華地礦業有限公司制定了隱患排查報告機制,明確了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各項工作相關人員職責,落實安全隱患整改工作,確保了在第一時間內發現并消除隱患。
株洲市穩步、高效推進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信息月報工作。2013年,全市煤礦、煙花爆竹、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等高危企業共自查隱患6092條,已整改5885條。隱患排查整治落到實處帶來的是:2013年,全市各類生產經營事故死亡人數,同比下降44.3%。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無論是企業負責人,安監部門負責人還是基層執法人員,都對這項措施如何深入開展充滿期待。
“但該項措施落實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仍然不容忽視,需要及時進行調整和完善。”殷順堂說。
從市安監局去年全市隱患排查治理月報情況通報來看,個別企業隱患自查自糾月報工作存在搞形式、走過場現象。去年7月份全市四大高危行業領域共抽檢企業67家,有13家企業被扣分。殷順堂認為,安全監管模式只靠如今一些措施遠遠不夠,要實現根本上的變革,政府必須進一步做好引領。
2月11日,結束春節假期上班僅三天,株洲市安全生產委員會《關于開展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改月報工作考核的通知》出臺,對市安監局相關業務科室、各縣區安監部門及煤炭主管部門,按照月計分、季排名、年考核的方式進行考核,進行獎勵和處罰。
“這樣一來,隱患排查治理月報不是哪一個科室哪一個人的事,全員行動,確保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成為一項常態性規范性的工作任務。”株洲市安監局副調研員、法規科科長羅冬林說。
而接下來,以“大培訓、勤抽查、嚴處罰、重獎懲”為主題的配套措施將在全市逐步推開。這場從株洲開始的安全監管改革將不斷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