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 本刊記者 彭燚
筑牢安全“礦柱”
——湘西州非煤礦山“六打六治”紀實
□文、圖 / 本刊記者 彭燚
從長沙出發,一路西行,來到湘西自治州。通往礦區的路上,滿載礦石的貨車絡繹不絕,伴著轟鳴的引擎聲從旁而過,揚起厚厚的塵土。
湘西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處湘鄂黔渝四省市交界處,已勘查發現63個礦種485處礦產地,已探明的主要礦產有鉛、鋅、汞、錳、磷、鋁、煤、紫砂陶土、含鉀頁巖等,其中錳、汞、鋁、紫砂陶土礦居湖南省之首。
因豐富的礦產資源而起的礦業經濟成為湘西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和助推力,也為當地百姓奔小康打下了基礎。科學、安全的礦石開采能給人民生活提供更多的經濟來源,但生產過程中的違規、違法,就只能給民眾帶來血與淚的教訓。因此,礦山開采秩序需要監管,違法、違規行為必須打擊、治理。
“打擊不執行嚴防八類(中毒窒息、火災、透水、爆炸、墜罐跑車、冒頂坍塌、邊坡垮塌、尾礦庫潰壩)非煤礦山生產安全事故行為,整治八類事故隱患。”這是非煤礦山“六打六治”打非治違專項行動工作重點的最后一條,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條。
湘西自治州非煤礦山安全事故主要集中在采空區坍塌、透水。2010年7月20日,花垣縣錳礦區便發生了一起透水事故,致10人死亡。
“非煤礦山的生產安全事故,99%出在工作面上。而人員主要集中在工作面,所以對工作面的監管尤為重要。”湘西自治州分管非煤礦山的副局長田發軍說。
湘西的礦石資源量大,當地人夸張形容:“山上處處都是礦石”。量大但是品位低,在這種先天條件之下,礦業公司要大量盈利,需要大面積開采礦石。這種情況會導致礦區采空區多、大,從客觀上增加了礦井的危險系數。
而在2010年前,非煤礦山的開采處于一種無序狀態,各個礦區削邊采礦嚴重,甚至采掘礦柱的情況也屢見不鮮。
為了防止因采掘礦柱導致采空區坍塌,湘西州安監局將每個礦區的礦柱編號,并準確畫在礦區圖紙上。每次下礦井檢查,都會按照圖紙和編號一個個找到礦柱,并根據圖紙上的信息確認礦柱大小、形狀,做到礦柱一根也不能少。
而對于采掘礦柱的行為,湘西州安監局也嚴格處置,立即停供火工品,并沒收其違法所得。此外,還要求企業必須在被采礦柱區用鋼筋混凝土建立起一根大小、作用一樣的礦柱。州安監局非煤礦山科科長龍順輝說:“立一根鋼筋混凝土的礦柱需要花費20萬元左右,再加上我們對采掘礦柱的行為是嚴查、細查,風險大、違規成本高,現在已經沒有企業敢采掘礦柱了。”
地下礦井安全重點在礦柱,而露天礦山的重點則在采礦層。國家安監總局頒布的《非煤礦山企業安全生產十條規定》中明確規定,對露天礦山必須按設計自上而下分層
分臺階開采。
湘西州的露天礦山多為采石場,全州有368家露天采石場。在以前,這些采石場全是“掏采”和“一面墻”開采。這兩種開采方式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容易發生生產安全事故。
“你想,先把山下面炸開,然后工人在山下部‘掏’石頭,那頭上頂著的可是懸空的山體,要是山體坍塌了,會造成什么后果可想而知。”龍順輝說。因此,湘西州安監局嚴格要求各采石場必須采取分層分臺階開采方式。以前是從下面開始開采,而現在則是從上面開始開采,且一層層逐步往下延伸,形成階梯形狀。“這種分層分臺階的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小事故危害,很好地保護采石工人的生命安全。”
今年10月中旬,湘西州開展違反《非煤礦山企業安全生產十條規定》行為專項整治,發現有19家露天礦山未落實分層分階梯開采,州安監局立即停止了它們的火工品供應,并勒令其停產整頓。
368家露天采石場,挨個檢查起來耗費時間太多,短時間根本無法完成。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面對疑問,龍順輝笑著說:“數量多,范圍大,要一家家檢查不太行得通,所以我們想了一個辦法。”
辦法就是隨機抽取一定數量的采石場,然后這些“中獎”的采石場由州安監局工作人員進行實地檢查。而沒有“中獎”的采石場則由州安監局下發通知,讓各縣(市、區)安監局進行實地拍照,并將照片上傳給州安監局。
龍順輝說:“對照照片,再與相應采石場的資料對照,就能辨別出采石場是否按要求進行了分層分臺階開采。”
無論是露天礦的開采還是地下礦的開采,都離不開火工品。嚴格管理好火工品,能有效地遏制非法采礦行為。
以前,火工品存放沒有有效的管理模式,亂放、亂用等現象難以管理。為了防止火工品意外爆炸、流失,湘西州安監局與公安部門聯合,實行火工品末端管理,將火工品管理監控延伸到采場,并對地下礦山火工品進行專用箱分開落鎖存放制度,將責任落實到個人。
同時,安監局還積極對非法采礦行為的火工品追根溯源,防止非煤礦山非法開采。今年6月至7月,湘西州安監局通過幾次明查暗訪,發現茶田鎮有3個非法開采的汞礦硐,州安監局組織相關人員對這3個礦硐進行查處打擊,拆毀臨時工棚4個,搗毀非法煉汞爐2個,繳獲非法生產供電線路1000余米,并發現一發電雷管和21卷炸藥。查處打擊后,安監局就電雷管和炸藥問題,迅速與公安部門進行
聯合調查,順藤摸瓜,并配合公安部門將制作炸藥的人員抓捕,依法懲治。

工作人員在按編號檢查礦柱

各類檢查臺帳
在安全生產監管中,對違法、違規行為“打”、“治”十分重要,但關鍵之處還是在于企業人員的自身素質。提高安全意識,熟練操作技能,就能將非法、違法行為扼殺于萌芽中。
為了提高非煤礦山企業的安全意識、素質,湘西州安監局經常會為礦工組織安全培訓班。僅今年7月至8月,就組織了4293名礦山企業員工進行隱患辨識、隱患處理、自救互救培訓。為了保證培訓效果,在培訓結束后還對參加培訓人員進行回訪,聽取他們的意見,了解他們的需求,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服務。
而為了解決礦工不知道什么是安全隱患,不知道要怎么自查的問題,湘西自治州在2014年制定了一套自查自糾表格。全套表格共15份,涉及安全生產的各個方面。有了這套表格,企業員工下井檢查就只需拿著表格,逐條對照,便可檢查出每一個安全隱患。
安全培訓十分重要,警示也必不可少。湘西州安監局不但組織非煤礦山企業負責人召開約談會、警醒會,還會定期組織企業員工觀看安全生產警示教育片。
“我們還會對一些企業的安全隱患、違規行為的處置進行全行業通告。”龍順輝指著手機說,“這些隱患、處置情況我們都會用彩信的形式發給每個企業負責人,以起到警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