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紅波/哈爾濱市依蘭縣林業局珠山林場
提高造林質量加強病害的防治
賈紅波/哈爾濱市依蘭縣林業局珠山林場
文章論述了搞好造林的總體規劃,造林常用的方法,以及病害的防治技術。關鍵詞:造林規劃;苗木處理;管理及病害防治
在防護林體系建設中,造林成活率是評價造林質量的最基本的指標。如何提高造林成活率就成了當前林業生產中首先應該解決的重要問題,。本文就造林規劃方案、苗木處理,后期管理等環節的要點和提高造林成活率、搞好造林病蟲害防治技術等問題進行初步探討。
1.總體規劃的原則和依據。造林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充分體現科學性、綜合性、示范性和實效性。在林業內部要以立地類型劃分和適地適樹為依據,科學地配置林種。相應地選擇適生樹種。加強植被建設。建立一個由帶片網、喬灌草、名特優相結合的新型的立體林業格局,最終實現生態效益好,經濟效益高和社會效益大的目的。
2.總體規劃的方法。
(1)收集資料收集試驗區的地形圖f l/10 000)和行政圖,了解自然狀況(氣候、土壤、植被、地形、地貌),社會經濟狀況。
(2)規劃的匯總根據各小班設計。分林種、樹種統計其面積,分別統計喬、灌、草的面積,統計農、林、牧的面積,針葉樹與闊葉樹的面積,總用工量。各樹種的用苗(種)量,總用苗(種)量,擬定各年度造林任務。育苗規劃根據各年度任務及總體規劃要求,進行育苗規劃。確定各年度育苗的樹種、面積、用種量、用工量等。
1.播種造林法。又稱直播造林。是將林木種子直接播種在造林地進行造林的方法。這種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積造林地上進行造林。但是這種方法造林對造林立地條件要求較嚴格,造林后的幼林撫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較高。播種造林的適用條件:適合于種粒大、發芽容易、種源充足的樹種,如橡櫟類、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種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種災害性因素較輕,對于邊遠且人煙稀少地區的造林更為適宜。
播種造林的方法有:塊狀播種、穴播、縫插、條播和撒播等。播種前的種子處理包括消毒、浸種和催芽等措施,對保證春播,早出芽,增強幼苗抗旱能力,減少鳥獸等危害極為重要。
2.植苗造林法。又稱栽植造林、植樹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為造林材料進行造林的方法。其特點是對不良環境條件的抵抗力較強,生長穩定,因此。對造林地立地條件的要求相對地說不那么嚴格。但是,在造林時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損傷或擠壓變形和失水。栽植技術要求高,必須先育苗,卻也節省種子。總之。植苗造林法受樹種和造林地立地條件的限制較少,是應用最廣泛的造林方法。
3.分殖造林法,是利用樹木的營養器官及竹子的地下莖作方造林材料直接進行造林的方法。其特點是能夠節省育苗時間和費用,造林技術簡單。操作容易,成活率較高,幼樹初期生長較快,而且在遺傳性能上保護母本的優良性狀,但要求有立地條件較高的造林地。同時分殖造林材料來源。
4.直播造林技術的適用范圍。直播造林,是將林木種子直接播種在造林地進行造林的方法。直播造林適用于交通條件差的遠山、深山,灌溉非常困難或者無法實施灌溉,難以實施植苗造林的干旱瘠薄山地。
5.樹種選擇。樹種選擇應堅持適地適樹和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相兼顧的原則。以選擇根系發達、萌蘗力強、遮攔雨量能力強、生長穩定、耐瘠薄、抗逆性強、病蟲害少的鄉土樹種為主,適當選用經過長期考驗的外來樹種。另外。黑松、側柏等易受鳥、獸、蟲危害的樹種,在有防護措施的條件下。也可以進行直播造林。適合直播造林但未經試驗的樹種??上刃性囼?,總結經驗后,推廣應用。
6.種子來源,種子質量及種子檢疫。種子來源,在選擇種子來源時應按照以下三個原則:盡量采用本地種子;本地采種量不能滿足造林需求的地區,應按照我國制定并頒布實施的《中國林木種子區劃》的國家標準執行;對于無種子區劃的樹種。在調進外地種子時,要盡量選用與本地氣候、土壤等條件相同或相似地區生產的種子。種子質量與種子檢疫種子質量是直播造林成功的關鍵。經檢疫、檢驗質量合格種子,用于直播造林。
7.種子處理。種子儲藏。種子入庫前都必須凈種,測定種子含水量,對含水量過高的輛子要進行干燥處理,使其符合貯藏標準。為防止病蟲害,入庫前應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消毒處理可用熏蒸法,即用56%的磷化鋁片按每噸種子5~10片藥量分散擺放在種袋上,密閉熏蒸96小時后,通風48小時,安全含水量低的種子等適用于用普通干藏法儲藏。

1.在造林地確定后,即調查造林地周圍原有林木的病蟲害種類、危害程度及數量同時調查天敵發生情況,發生嚴重的要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清除無培育價值的病蟲木和交叉感染的樹木。
2.在適地適樹的原則下,選用優良苗木。對種子、苗木、其他繁殖材料及木材的調運加強管理,采取嚴格的檢疫措施。確保營造健康森林,減少病蟲害發生。同時,用科學的方法,偵察病蟲發生、發展動態,并根據偵察的材料結合當地氣候條件、林木狀況。正確推斷病蟲害的發生、發展趨勢,并及時通報??焖僬莆詹∠x發生情況。避免錯過防治的有利時機。
3.建立監測標準地。新造林地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地塊建立永久性監測標準地,在標準地再確定20~30株標準樹,整個生長季節對標準樹定期進行觀測,記載病蟲害發生情況和為害程度。同時,在林地中進行踏查。必要時設立臨時標準地,用于補充標準地觀察的不足,以便了解整個林地的病蟲情況并加以記載存檔。
4.建立起永久性病蟲害檔案。每年發生期結束后,加以匯報和分析,預測病蟲害發生趨勢,以便及早采取措施。
5.在林地周圍避免栽植能交叉感染病蟲的其他林木。
6.在病蟲害少量發生,特別是蛀干害蟲點狀發生時,要立即查明發生情況,及時進行防治,避免全林受害,以確保全林受害株率在1%以下。
7.在生長季節,盡力避免樹冠噴灑化學藥劑,以保護自然界的天敵種群,特別要注意保護鳥類。有條件的地區可在人工林中懸掛人工鳥巢,招引鳥類,以控制蟲害的發生。加強林木撫育管理,不僅可以鞏固造林成果,而且可以提高林木保存率。促進林木牛長發育。
整地環節非常重要,它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長情況顯著改善。整地還能保持水土、減免土壤侵蝕,同時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質量。也可樹木長期向關注防病蟲害也不可掉以輕心。
[1]干旱區造林學,中國林業出版,2008.6 [2]防護林體系示范林研究論,吉林省林業科學研究所,2009.8
[3]馮立季,生態林建設的研究,遼寧林業科技,2009.(2):22-2
[4]董國全,牟善梅,森林病蟲害防治存在問題及解決措施[J].黑龍江省科技信息,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