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英國特約記者 穆積山 ●陶短房六大國與伊朗的核談判20日在奧地利維也納結束。負責牽頭本輪對話會的歐盟“外長”阿什頓與伊朗外長扎里夫舉行聯合新聞發布會宣布,伊朗與六大國已經就伊核問題最終協議的談判框架和時間表達成一致,下一輪伊核問題對話會將于3月17日繼續在維也納舉行。 以色列《國土報》20日稱,阿什頓同扎里夫都稱贊這次談判是一個“好的開局”。阿什頓表示,“除了政治方面的談判,技術層面的磋商也已經開始”。 扎里夫也認為,“這并不容易,但我們已有了良好開端”。但英國《金融時報》稱,阿什頓和扎里夫都沒有回答媒體的提問,就這次框架協議達成的具體內容做出解釋。 對此次會談,各方本來不敢抱太大希望,因為彼此間分歧點依然不少,六國希望伊朗同意大幅度削減核計劃,以減少國際間對伊朗核計劃可能迅速轉向核武器方向的擔憂,伊朗則一再重申對核武器沒有興趣。但六大國堅持認為,伊朗必須達成核協議,否則就不能全面結束國際制裁。人們還擔心,美國和伊朗間根深蒂固的互不信任,和兩國強硬派的態度,將為談判前景蒙上陰影。 伊朗副外長兼伊朗核問題首席談判代表阿拉克奇20日對伊朗IRNA通訊社表示,3天的深入談判,主要是讓伊朗與六國達成框架性協議,為全面核協議計劃作出準備。 “俄羅斯之聲”20日稱,根據日內瓦達成的協議,有可能在7月20日前簽署有關解決伊朗核問題的全面協議。 以色列繼續給伊核談判潑冷水,同時希望美國繼續向伊朗保持高壓。但美國《華盛頓郵報》稱,美歐在伊朗核問題上的一致立場是有限度的,如果美國在可能達成協議的情況下仍然不斷推出更嚴厲制裁措施,令歐洲金融或能源企業受損,歐洲就會怨聲載道。文章認為,伊朗在政治上是務實的。美國應該知彼知己,努力達成一個可以持久的協議,同時保留施壓杠桿,前提是必須停止過高或過低估計對手。▲
環球時報2014-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