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然


銀行股是最早集體掉進“市盈率陷阱”中的板塊。
站在目前的時點上,A股上市銀行6-7倍動態PE的估值已算是“高估”,5倍PE以下才算是“正常”,至于是否會出現低于4倍PE的市場估值,則視市場的心情而定——截至2月11日,光大銀行的動態PE是4.17倍,但就在春節前的幾個交易日中,光大銀行的動態PE是在4倍以下。
3倍或是4倍,又或者是5倍的動態PE,從估值的角度來看,有沒有本質的區別?A股市場顯然已經不再理會銀行股的PE估值,轉而對銀行股面臨的未知風險因素過分關注。銀行股真的不值得投資嗎?我們提出,存銀行不如買銀行股,陷入“市盈率陷阱”中的銀行股已經具有相當的吸引力,而當前市場已是過分夸大銀行股面臨的風險。
存銀行不如買銀行股
當前一年期整存整取的銀行存款利率為3%,即使按照上浮10%計算,一年期定期存款的收益率為3.3%,這是資金“存銀行”的賬面收益。
相應的,投資銀行股可獲得分紅收益。由于A股上市銀行2013年業績仍處于穩中有升的格局(參見表1),因此其分紅情況可大致參考2012年的年度現金分紅方案。可以看到的是,2013年上市銀行前三季度凈利潤均同比出現增長,無一例外。
而以當前股價,參照2012年的每股分紅方案進行計算,上市銀行的分紅率多在5%以上。
以上討論的僅僅是從年度收益率角度來看“存銀行”與“買銀行股”的差異,事實上也會有投資者提出疑問:銀行的定期存款是以本金絕對安全為基礎的,而購買銀行股則是一種權益類投資,并沒有條款保證銀行股不會繼續下跌,如果銀行股繼續下探,則會出現本金的賬面損失。
對于這個疑問,我們認為應該全面看待“存銀行”與“買銀行股”的“風險—收益”對比。值得指出的是,“存銀行”盡管可以獲得本金絕對安全的保障,但潛在的則是3.3%的賬面收益未必能抵御通脹帶來的壓力。換言之,“存銀行”獲得的僅僅是名義利率,而實際利率未必令人滿意。
而購買銀行股則除了獲得分紅收益外,還有股權價值的漲跌,因此銀行股是否值得購買,當然不能只考慮分紅收益,更應該考量在當前價格下,其面臨的風險因素是否被過分夸大。我們認為,在目前價格下,銀行股上漲的概率要遠大于下跌的概率,也就是說,市場之所以給出了極低的估值,其內在邏輯是銀行股面臨較大的中長期風險,但這種擔憂已被過分夸大,這也使得極低的估值并不合理。
銀行股:風險真的那么大嗎?
銀行股的風險真的那么大嗎?
目前市場上對銀行股風險的擔憂集中在兩個方向上:一是利率市場化的推進會擠壓銀行的利潤空間,銀行的盈利在短期內看來仍保持平穩,但中長期并不樂觀;二是地方債風險猶如懸在銀行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其風險無法評估。
值得注意的是,市場這兩個方向上的擔憂都缺乏量化的評估,投資者確實發現了值得擔憂的利空因素,但卻缺乏具體的風險程度評判。我們認為,上述風險因素的存在不容忽視,但也應該理性的評判其可能帶來的風險究竟有多大,以及這種風險是否會給銀行股帶來毀滅性的打擊。更為直接的問題是,在當前的機制下,銀行破產的風險究竟有多大?
在第一個方向上,我們認為,利率市場化的大趨勢固然不會改變,但其進程卻并非“朝夕之間”,而是一個中長期過程,在利率市場化推進的進程中,銀行業亦會尋找其它的利潤增長點,因此利率市場化帶來的沖擊并不如想象中的可怕。
對于利率市場化帶來的沖擊,中信建投指出應該進行具體的量化分析。
在最極端的假設下,定量測算結果顯示如果只考慮負債端影響,利率市場化降低銀行業凈利潤 3.5%;如果考慮到資產端的正面貢獻的話,凈利潤下降程度就沒這么高。這就能夠從數據上給出一個理由:利率市場化對銀行帶來的沖擊是有限的。
在第二個方向上,我們認為,地方債風險的客觀存在必須引起投資者重視,但也應該注意到政府在處理地方債問題上的方式和態度,地方債風險更為現實的解決模式是逐漸釋放,將風險釋放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將是首選。
招商證券指出,此前幾年融資類信托產品成為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房地產以及“兩高一剩”行業的主要融資工具,規模快速增長。但是由于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融資類信托產品所投向的傳統周期行業景氣度持續下行,項目并未能如期實現經濟效益,融資類信托產品的兌付危機頻現。近期備受關注的中誠信托“誠至金開1號”兌付風險事件,盡管剛性兌付成功,但剛性兌付不會永遠持續,風險和收益匹配將會合理回歸。但考慮到打破剛性兌付的風險溢出效應,招商證券認為政府會“控制定點爆破的范圍和影響”。
買銀行股:精選優質標的
盡管A股上市銀行一直存在同質化的問題,但在當前已經陷入市盈率陷阱的背景下,投資銀行股仍應盡量選擇優質標的。
我們推薦工商銀行(601398)、交通銀行(601328)、招商銀行(600036)和浦發銀行(600000)。首先,這4只銀行股的分紅率(以2012年股利和當前股價計算)都超過了5%,而工商銀行的分紅率甚至高達6.58%。
其次,這4只銀行股的經營能力和抵御風險能力都值得稱道,工商銀行基本面穩健,且因其規模上的優勢,前述銀行業潛存的風險即使出現,對其沖擊也有限;交通銀行則有匯豐銀行作為戰略投資者,其經營風險在這樣的股東結構下應處于可控范圍,當前交通銀行約0.7倍的PB估值可以說是相當的低,這反映了市場對其風險的過分憂慮;招商銀行的經營能力和盈利水平獲得了歷史的驗證,并且在2013年第二季度以來,公司管理層變動后費用控制力度明顯加強、實際資產增速加快;浦發銀行在整體經營方面始終保持穩健,目前在架構調整之后客戶結構有所下沉,中間業務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