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振強


1月28日,天威保變(600550)發布業績預告稱,經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計 2013 年年度公司凈利為-52億元左右,連續第二年虧損。
公司在公告中稱,出現較大虧損是由于2013年公司所屬新能源企業基本處于停產狀態,公司于報告期內計提大額資產減值準備。
然而,記者發現,在國家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下,2013年是新能源行業景氣強勁反轉的年份。與天威保變同期公布業績預告的億晶光電成功扭虧為盈,預計全年實現凈利7500萬元左右,航天機電則由2012年度的虧損8.9億元到實現凈利1.41億元。光伏龍頭企業陽光電源(300274)業績持續超預期,在二級市場的股價連創新高。風電龍頭,金風科技(002202)的業績以及股價也迅速復蘇。天威保變的新能源業務主要為光伏和風電,卻在復蘇行情中越發虧損。三年多來,其在二級市場的股價已下滑90%之巨,悲觀的投資者稱其已無可救藥。但業內人士也指出,泰山壓頂之下,公司開始斷臂求生,若改革到位或許迎來投資機會。
豪賭新能源 天威保變變屌絲
公司的業績預告一經公布,對公司可能成為2013年度“虧損王”的議論之聲即四起,一切源于公司豪賭新能源。
年報顯示,2012年,公司營業收入28.3億元,同比減少47.07%;實現凈利-15.25億元,同比減少4436.35%。當年,光伏產業受國際市場環境惡化和“雙方”巨大沖擊,產品價格持續大幅下跌,全行業都面臨嚴重困境;風電產業由于并網難問題同樣面臨困境,風電龍頭華銳風電(601558)應聲倒下。當期,公司旗下新能源子公司均進入停產半停產狀態,其中新能源產品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 5.9%,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 90.29%。
報告期內,天威硅業凈利虧損3.53億元,天威薄膜虧損1.53億元,天威風電科技虧損2.31億元,天威風電葉片虧損1.13億元,天威新能源(長春)虧損80萬元,僅有天威華冠科技實現凈利48萬元,新能源業務合計虧損8.5億元,占當期虧損的55.74%,其中光伏業務虧損5.06億元,占當期虧損的33.18%。
公司在公告中稱,由于一些國家采取貿易保護措施,以及國外主要光伏市場補貼下調,使得光伏產業在該年受到巨大挑戰,但在2013年,隨著國內相關新能源政策的不斷推出,將對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帶來契機。
2013年,國家針對光伏和風電產業出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加之此前的去產能化和產業升級取得一定成效,海外新興市場光伏裝機容量迅速增長,光伏產業行情反轉;風電并網問題的逐步解決以及海上風電的重啟,也帶動風電產業迅速復蘇,相關公司業績好轉。
然而,天威保變的新能源業務卻不僅沒有起色,反而虧損幅度不斷擴大(詳見表一)。2013年上半年,公司凈利虧損11億元,其中僅天威薄膜的凈利虧損即占公司當期凈利虧損的56.37%。而按照公司最新公布的業績預告,公司全年預計虧損52億元,這意味著公司在2013年下半年虧損高達42億元!
剝離不良資產或帶來機會
與江河日下的業績同行的是,公司在二級市場的股價也一瀉千里,2011年至今,公司股價下滑81%,若從2009年8月該股的歷史次高點38.19元計,至今跌幅高達90%!對此,有投資者悲觀地表示,公司股價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公司此前的主業為變壓器、互感器、電抗器等輸變電設備及輔助設備、零部件的制造與銷售等。在光伏和風電產業迅猛發展的時候切入這兩個領域,但好景不長。2011年的不景氣以及2012年的虧損固然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大環境的不景氣,但這些理由并不足以覆蓋公司新能源業務嚴重虧損的原因。
記者注意到,2011年時,受光伏行業不景氣影響,國內諸多多晶硅生產企業停產技改,但很快恢復生產,實力雄厚的公司實現盈利,但天威四川硅業有限責任公司實施停產技改后一直未進行復產。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主要的原因在于天威四川硅業不具有成本優勢,復產只會加大虧損幅度,薄膜太陽能電池在當前不符合產業發展趨勢,更不具備任何競爭優勢。
雖然公司對此未有明確表示,但其在2012年報中稱,結合報告期內經濟形勢,公司明確了輸變電產業在產業構成中的主導地位,積極推進對非主業資產的清理整頓工作,進一步優化資產、集中主業。透露出將剝離劣質資產,輕裝上陣的規劃。
2013年10月宣布以數家新能源子公司置換大股東天威集團的輸變電資產,以此將公司主營業務進一步向輸變電業務集中。2014年1月,公司以債權人身份申請天威硅業破產;1月7日,公司又宣布轉讓天威英利7%股權回籠資金3.87億,大力支持輸變電產業的發展,試圖依靠輸變電產品度過新能源行業的低迷周期。
中信證券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師指出,豪賭新能源使得公司淪為屌絲,對于掙扎在退市邊緣的天威保變來說,剝離巨虧的新能源業務,只是保殼的第一步。
記者注意到,由于市場需求增速放緩,市場競爭激烈,公司輸變電產品的銷售在2012年也遭遇困境,收入和毛利均出現較大程度的下滑。2013年情況有所好轉,季報顯示,2013年1-6月,公司輸變電業務營業收入19.54億元,同比增長91.64%,但與此同時,公司的營業成本也高達17.24億元,同比增長95.88%,毛利則下滑1.91個百分點。
上述分析師表示,雖然輸變電業務的盈利前景也依然充滿挑戰,但至少不至于像新能源業務那樣帶來巨虧,倘若改革到位,轉型布局科學,公司依靠輸變電產品或能夠度過新能源行業的低迷周期,即便帶帽也不會過于長久,受新能源業務巨虧沖擊,當前公司股價創八年多以來的新低,一旦不良資產剝離到位,未來的走勢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