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同杰 LUO Tong-jie;羅凡塵 LUO Fan-chen
(①豫西集團有限公司銷毀中心,云陽 474678;②河南師范大學新聯學院,新鄉 453002)
(①Disposal Center of Yuxi Industries Group Co.,Ltd.,Yunyang 474678,China;②Xinlian College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Xinxiang 453002,China)
在我們的經濟發展中,以健康換發展、“先危害,后治理”所造成的職業危害曾經是我國職業健康管理最主要的問題,是影響我國一部分勞動者健康并導致他們過早失去勞動能力的最主要因素。其對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和諧社會的建立、美麗中國夢的實現的制約作用越來越強。
實踐證明,職業病的特點是可以預防而難于治療,這個特性決定了職業病防治工作必須以預防為主。保護勞動者健康,要從源頭控制職業危害。但職業病的預防的確是需要成本的,逐利的本性,使用人單位往往會打這個成本的主意,把它節約掉。為了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保護勞動者健康及其相關權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我國《職業病防治法》于2002年5月1日正式頒布實施,其中對用人單位、勞動者、政府的權利、義務都作了明確規定。2011年12月31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的決定》,對勞動者職業健康權利、行政執法監管體制等方面進行了進一步完善。在該法頒布執行的十多年里,《職業病防治法》從立法層面對勞動者職業健康權做了比較全面的規定,從權利伸張上已經走在了國際前列[1-2]。國家法制建設發展到現階段,明目張膽違反《職業病防治法》、完全不履行責任義務的用人單位越來越少[3-4],但在具體工作中,辦事不嚴、忽視、執行不到位的情況,在許多用人單位還大量存在。
1.1 《職業病防治法》的相關規定 在《職業病防治法》的各項條款中,用人單位在前期預防工作、勞動就業和職業病病人保障方面的職責有40余項。這些條款多數屬于他律,盡管其中如以下所列數項職責條款是屬于不需要多少成本、通過自律易于做到的:①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組織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并將檢查結果如實告知勞動者(《職業病防治法》第36條第1款)。②用人單位不得安排未經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的勞動者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的勞動者從事其所禁忌的作業;對在職業健康檢查中發現與所從事的職業相關的健康損害的勞動者,應當調離原工作崗位,并妥善安置;對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的勞動者不得解除或者終止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職業病防治法》第36條第2款)。③用人單位對不適宜繼續從事原工作的職業病病人,應當調離原崗位,并妥善安置(《職業病防治法》第57條第2款)。但依然有許多用人單位不能認真承擔社會責任,履行法定義務。
1.2 用人單位的錯誤做法及危害 許多用人單位,只做在崗期間職業健康檢查,不做上崗前、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安排有職業禁忌的勞動者從事其所禁忌的作業;對不適宜繼續從事原工作的職業病病人,不對其及時進行調崗、妥善安置。類似問題,不光中小企業類型的用人單位存在,一些大企業同樣也存在。緣于此,一些不該有的職業病患產生了,原本可以減輕的對勞動者健康的損害反而加重了,給勞動者及其家庭帶來難以挽回的傷害和損失;給社會帶來經濟損失,還易引發矛盾,留下社會不穩定因素。也給用人單位自身留下隱患,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國家對職業衛生的認識已從健康層面上升到生命安全的高度,保護和保障管控的力度不斷加強。雖然明目張膽違反《職業病防治法》的用人單位減少了,但患病總量大、發病率居高不下的問題依然突出。在社會的發展中,我們還需要用多少勞動者罹患職業病而痛苦不堪的經歷才能喚醒人們對職業病的預防的重視?人的智慧不能僅僅限于從自己的遭遇上頓悟,甚至還會“好了傷疤忘了痛”,人們應該去系統思考發展的“健康模式”。何況許多時候時候,注重職業病的預防也并不需要多少成本,更多的是一種對生命的尊重。
2.1 用人單位因素 一是法制觀念談薄,重紅傷(安全事故)、輕白傷(職業危害),導致了用人單位主觀上有依法辦事的愿望,而客觀上卻造成了違法事實的產生;二是社會責任意識不強,沒有完全負起職業衛生責任;三是管理水平低下,內部條塊分割,管理流程缺失,執行不到位;四是工會作用未得到發揮。
2.2 勞動者因素 主要有兩點:①用人單位改革、管理流程創新不系統,出現勞動者兼崗、輪崗時,未將職業危害因素及時納入管理流程。②由于勞動者文化水平所限,掌握信息的不對稱,勞動者未能認識到職業危害的潛在影響,自我保護意識不強。從本質上講,關鍵還是在現實經濟、社會新變革的背景下,勞動者處于弱勢地位,勞動者自我保護和依法維權意識淡化,或不愿、或不敢行使法定權利所致。
職業健康權是勞動者的法定權利,是健康權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勞動者職業健康是堅持以人為本、保障基本人權、實現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內容。國家在不斷完善法律體系,強化立法的同時,強化執法監管。想方設法,增強企業和勞動者依法辦事的意識。
3.1 用人單位改進措施 用人單位是《職業病防治法》所規定的各項職業病防治措施的主要落實者,是勞動者職業健康及其相關權益保護的第一責任人。一是樹立完備的守法經營,依法促企業發展理念,強化自身教育,進一步提升對職業危害的防范力度和重視程度;二是承擔責任,提升綜合管理水平,建立健全職業病防治制度,梳理、完善職業病防治監督管理流程,嚴格企業執行文化,抓好職業病防治有關制度、措施的落實;三是新時期工會組織要把職業病防護工作當做維護職工權益的重點內容來抓;四是尊重勞動者的知情權,加大對勞動者的教育、培訓力度。
3.2 勞動者自我保護措施 勞動者在從業過程中,充分了解所從業崗位的職業危害因素,培養自身對職業危害的辨識能力,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應認真學習《職業病防治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增強依法維權意識,正當地行使自立救濟行為。
在現實中國這個急劇變化的發展中大國,人們更加希望公平正義得到實現,權益得到保障,每個人都憧憬“實現中國夢,進入小康社會,享有美麗中國的美好”變為現實。所以,在職業病預防、保護勞動者職業健康方面,要多管齊下,順變應時,遵守《職業病防治法》,“抓大不放小”,以一絲不茍的程序正義,踐行秉公執法的法制精神,樹立《職業病防治法》的權威,讓勞動者的職業健康權得到全面、有效保障。
[1]舒德峰.問題與對策:我國勞動者職業健康權保護探討[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3):125-129.
[2]梁國棟.職業病防治步入春天[J].中國人大,2012(01):31-33.
[3]宗玲,傅貴.職業安全衛生立法及監管模式評析[J].河北法學,2013,31(08):49-55.
[4]周燕,呂建華,潘小川.北京市大興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與職業健康檢查10年回顧分析[J].職業與健康,2013,29(14):1685-1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