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獻軍
國外車檢:美國加油站就可審車
●王獻軍
如今,很多車主吐槽:自己審車處處受到刁難和為難,要不找“黃牛”打點一下,沒毛病也給你挑個毛病折騰你。這顯然已經違背了審車的初衷……所謂“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日前,不少“海歸”紛紛講述在國外了解到的“車檢”情況。其實,車輛年檢制度在很多國家都一定程度上存在,不過對比國內外的情況,大家很容易就會發現其中的“巨大差別”。


美國的汽車檢查(這里主要指家用汽車)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安全檢查,一個是尾氣排放檢查。由于汽車的管理由各州負責,所以每個州對汽車檢查的要求都不一樣。大部分州都有年審,也有少部分州根本沒有年審。有年審的州中,安全檢查有半年一次、一年一次、兩年一次甚至終身一次之分,但尾氣排放檢查基本都是兩年一次。
一般來說,州機動車輛管理部負責所有的車輛登記、管理事宜,而汽車年審則由州警署負責。不過,警署只負責制定檢查規則,比如需要檢查哪些汽車部件、由誰負責檢查等。具體的實際年審操作,則由州警署審核合格的各個汽車維修點負責,這些汽車維修點包括加油站、汽車經銷商、汽車零配件經銷商等附設的維修部,其中數量最多的是加油站附設的維修部。新車第一年免檢,也需要交10美元換一張年檢貼紙,以后每年一次35美元。由于汽車年審點星羅棋布,所以一般不需排隊。而在年審中,如果發現有不合格的部件,可以立刻修理,修好后再重新檢查,不必交費。
法國的年檢由獨立機構進行檢測,檢測的內容也是車輛的安全性能和污染排放等,每次50多歐元。車主可在城市中就近選擇檢測點。由于車主屬花錢檢測,檢測人員服務態度都非常好。
輕型車輛檢測的主要項目有剎車、燈光、底盤、車身、安全附件、污染等,對于營運車輛檢測,還有更嚴格的標準。檢測的項目分必修項和選修項,必修項1個月內要修好才能上路,一般是涉及行車安全的內容;選修項用戶可以不修,不影響行車安全的,比如玻璃自動升降不工作等。
按照規定,新車第一次上牌,前4年是不需要年檢的,第4年的最后6個月內必須第一次年檢,往后每兩年進行一次年檢,只要規定的年檢能通過,這個車可以一直開下去,不管你30萬還是50萬公里,所以法國街頭經常有上世紀70年代的雷諾4、雪鐵龍在跑。
德國有機動車年檢制度,這是歐盟的規定,進而融入各國法律。具體到德國的機動車年檢,它不是通過國有官方機構進行的,而是由數家私人企業做的,這些企業之間互相自由競爭,通過自身業績來維持經營。作為機動車社會檢測機構,這些企業的檢測報告會交到官方機構作為執法的依據。
通常情況下,由國家監督協會來管理這些社會檢測機構,車主可以自由選擇服務商,誰能提供好的服務和性價比,客戶就選擇誰。
對家用轎車來說,一般新車前三年只需進行一次檢測,之后會根據情況區別對待,大約是每24個月進行一次,內容不僅包括剎車、油門等,還包括像尾氣排放、燃油效率等環保項目。消費者自己決定找哪家檢測公司。
費用方面,德國年檢一次的費用大約是在100歐元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