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鵬 余奕昊
我國取消汽車品牌授權4S店有望變成汽車超市
●施 鵬 余奕昊
8月1日,國家工商總局發布《關于停止實施汽車總經銷商和汽車品牌授權經銷商備案工作的公告》(下稱公告),自今年10月1日起,停止實施汽車總經銷商和汽車品牌授權經銷商備案工作,汽車4S店不再只銷售單一品牌汽車產品,將可以同“超市”一樣,銷售多種品牌汽車產品。

根據公告,從事汽車品牌銷售的汽車經銷商(含總經銷商),按照工商登記管理相關規定辦理,其營業執照經營范圍統一登記為“汽車銷售”。這也就意味著,汽車銷售的門檻大大降低,只要便利店的老板能拿到廠家授權并在營業執照經營范圍內登記“汽車銷售”,一樣可以可以賣車。
“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價格也會更透明。”武漢竹葉山汽車市場首席分析師陳志東說,如同水果攤一樣,如果老板可以同時賣西瓜和蘋果、香蕉,肯定不可能只賣一種水果。目前竹葉山汽車市場已經開辟了名車廣場,如同超市一般匯聚了各種品牌進口車型,但車輛來源多是平行進口渠道,經營者也多是二級經銷商。政策變化后,若是一級經銷商(以4S店為主)也能實施這種“超市”的模式,消費者購車將更為方便。“給未來汽車銷售模式多元化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從長遠看可能會改變整個汽車銷售格局。”斯巴魯 (中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金勇稱,汽車經銷商可能放棄高成本的一個品牌一家4S店的模式,轉而采取大賣場形式。
雖然公告明確在行政注冊和審批環節允許經銷商可以進行多品牌銷售,但市場實際運行上,“廠家授權”仍然是汽車銷售模式能否改變的核心問題。
“政策即使允許,經銷商要賣車也必須得到廠家的授權。”武漢一合資品牌經銷商介紹,現有汽車廠家估計都不會輕易接受其他品牌汽車,在得到自己授權的經銷商店內進行銷售,而這些內容一般早就有協議約定。
短期內,廠商占主導地位的局面很難改變。目前,國外進口汽車的銷售大都是采用品牌授權和總經銷商管理銷售模式,甚至國內很多總經銷商直接由國外汽車品牌投資興建,在這種模式下很容易壟斷市場資源、實施暴利營銷。
武漢一進口車經銷商介紹,新政并沒有約束汽車廠商如何供貨授權,一些搶手的品牌供貨渠道由廠商控制,即使國內經銷商大量取得經營資質,無貨可賣仍然無法改變產品的價格市場。
近來,針對豪華汽車市場的壟斷,國家各部委打出的“組合拳”已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不少高端品牌已經開始做出調整。
日前,北京梅賽德斯-奔馳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宣布,將從9月1日起調整部分維修配件的價格。“通過這次調整,部分維修配件價格平均下調15%。”該公司售后服務執行副總裁南迪表示。
而公告下發后,進口車價格無疑將再度降溫。對于企業和經銷商來說,日后會大大縮短企業授權經銷商的周期,不用再浪費3~6個月時間進行備案,經銷商取得一些銷售火爆的進口車資質的周期,也將越來越短。
可以預見的是,汽車售后的成本將越來越低。由于經銷商將不再局限于單一的品牌,修車、保養也將隨之而打通,消費者在選擇售后服務時便有了更多的選擇。
“貨比三家當然好過做獨門生意。”陳志東介紹,在以往單一品牌銷售的模式下,4S店之間可以暗自約定維修保養的價格,而品牌被打通后,這種壟斷將被打破,消費者顯然可以自主選擇價格更低的經銷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