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軍斌
婺源綠茶 色碧水葉清
●程軍斌

中國最美的鄉村——婺源縣位于江西省東北部,雞鳴浙、贛、皖三省,境內黃山支脈綿延起伏,群峰逶迤,形成許多錯綜復雜的支脈,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莊園”之稱,是一個典型的江南山區縣。“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云”,春夏茶季節曉霧彌漫是婺源地區的顯著氣候特點。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孕育了眾多地方特產,如紅、綠、黑、白“四色”特產 (荷包紅鯉、婺源綠茶、龍尾歙硯、江灣雪梨)享譽古今,其中婺源綠茶于2008年被列入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目錄。
婺源產茶歷史悠久。早在唐代茶圣陸羽所著的《茶經》一書中,就有“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記載,宋稱絕品,明清入貢,并在18世紀就已進入英國市場,并為英國上層貴族普遍喜愛。歷史上婺源名茶很多。明末清初,婺源茶葉逐漸形成自己獨特風格。被譽為“四大名家”的婺源綠茶——溪頭梨園茶、硯山桂花樹底茶、大畈靈山茶和濟溪上坦源茶,曾當作貢品。
綠茶根據其外形,可分為長條形的眉茶和圓珠狀的珠茶。“婺源綠茶”屬于眉茶。婺源綠茶品質優異,“顏色碧而天然、口味香而濃郁、水葉清而潤厚”,是“中國最上等綠茶,有美妙香味”,因而在國內外市場上享有很高的聲譽。1915年,婺源綠茶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一時風光無限,與西湖龍井、蘇州碧螺春等并稱“中國十大名茶”。
從上個世紀90年代,婺源人就開始精心培育婺源綠茶這一品牌。20世紀末以來,婺源綠茶生產企業先后創立了“大鄣山”、“天佑牌”、“林生牌”、“婺綠春牌”、“鄣公山牌”、“山江牌”、“清明丫玉”等一批品牌。為打造婺源綠茶品牌闖出了一番新天地。本世紀初,為凸顯婺源綠茶獨特品質,鞏固婺源綠茶市場信譽,維護消費者、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婺源綠茶”商標的啟用,為統一品牌奠定了基礎。
2005年婺源依托大鄣山綠色食品有限公司啟動了農業部948項目《婺源縣大鄣山茶質量安全全程控制標準化生產技術體系的建立與示范》專題。通過該項目實施研究,建立完善了“大鄣山茶質量安全全程控制標準化生產技術體系”,該體系是按照國際通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技術建立的,能使婺源茶葉標準化生產水平與國際接軌。同時,婺源被確定為全國首批綠色食品原料(茶葉)標準化生產基地創建縣。通過基地創建工作,使婺源茶區納入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并進行規范化管理。同時,為了形成整體品牌效應,統一婺源綠茶的質量標準,規范婺源綠茶生產過程,婺源縣制定了《無公害食品·婺源綠茶》和《有機食品·婺源綠茶》兩個江西省地方標準。
近年來,婺源縣高度重視婺源綠茶產業發展。2013年,該縣提出打造“中國有機茶第一縣”的口號,專門成立了婺源綠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管理委員會,出臺了《婺源綠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管理辦法》、《關于婺源綠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專用標志申請使用工作的通知》等指導性文件,明確了婺源綠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專用標志的使用。目前已有第一批6家茶葉企業申請使用婺源綠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專用標志。
婺源縣質監局還會同其他部門制定了《婺源有機茶生產、加工技術規程與質量要求》以及《地理標志產品——婺源綠茶》地方標準,并經過江西省質監局發布實施。通過制定系列標準,強化對種植、加工、流通、銷售等環節的規范管理,切實維護婺源綠茶的品牌形象,推動婺源綠茶走上標準化、規范化、品質化的道路。
今天,“婺源綠茶”已成為婺源一張響亮的名片。(作者單位:婺源縣質監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