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琴
本案應認定為偽造冒用質量標志行為
●張永琴
A市質監局執法人員在開展認證產品檢查中,發現A市某農資集團B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復合肥料,外包裝袋標注本企業通過ISO9001:2000質量體系認證字樣。經查,B公司共生產標注本企業通過ISO9001:2000質量體系認證字樣的復合肥有10噸,已銷5噸,貨值金額24000元。A市某農資集團于2007年獲得ISO9001:2000質量體系認證,現已暫停,而A市某農資集團B肥業有限公司并未獲得質量體系認證,涉嫌偽造、冒用認證標志行為。
對于本案如何定性,有三種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銷售的產品上只標注本企業通過ISO9001:2000質量體系認證字樣,產品包裝和說明未標注被冒用企業取得的質量體系認證證書和編號,被冒的主體不存在,且A市某農資集團有限公司取得的ISO9001:2000質量體系認證暫停狀態,暫停時期的證書應當是無效的,應認定為銷售偽造質量標志行為;第二種意見認為,銷售的產品上標注的本企業通過ISO9001:2000質量體系認證字樣,是一種產品質量認證體系,是公眾予以認可的,是真實存在的,應認定為銷售冒用質量標志行為;第三種意見認為,根據《認證認可條例》第七十一條的規定,偽造、冒用、買賣認證標志或者認證證書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等法律的規定查處。根據國家質檢總局關于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中對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等質量標志的行為解釋,即指在產品、標簽、包裝上,用文字、符號、圖案等方式非法制作、編造、捏造或非法標注質量標志以及擅自使用未獲批準的質量標志的行為。質量標志包括我國政府有關部門批準或認可的產品質量認證標志、企業質量體系認證標志、名優標志、國外的認證標志、原產地域產品專用標志、免檢標志等。本案中企業未通過認證,但在其產品或者產品包裝上等其他宣傳中,使用虛假文字表明其通過認證。這種行為屬非法標注質量標志,擅自使用未獲批準的質量標志的行為,應認定為生產偽造、冒用認證標志的違法行為。

筆者認為,偽造、冒用從主觀要件上來分析,都是存有故意的,即通過標注ISO9001:2000質量體系認證字樣來欺騙、誤導消費者,以達到預期目的。但被冒主體存在與否,卻是二者的根本區別。偽造,從字義上來解釋即造假,被冒主體是不存在的,不真實的。冒用,從字義上來解釋即蓄意用別人獲得的認證證書挪為自己所用,被冒主體是存在的。但ISO9001:2000質量體系認證作為一種公眾予以認可的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其所使用的文字、符號、圖案是存在的、真實的;但又不僅只是屬于某個企業的,所以不能簡單界定為偽造或者冒用的其中一項。這種行為應界定為非法標注質量標志,擅自使用未獲批準的質量標志的行為,根據《認證認可條例》第七十一的規定,以及《產品質量法》若干問題的解釋,本案認定為偽造、冒用質量標志的行為較為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