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山西高速交警二支隊 馬慶
淺談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現場安全防護
文 山西高速交警二支隊 馬慶
2014年8月10日22時20分許,天津市津薊高速公路下行77公里處發生一起交通事故。天津市公安交管局高速支隊津薊大隊民警在勘察處理交通事故現場時,一輛從后方高速駛來的大貨車駛入警戒區域,連續沖撞隔離設施和2輛警車、1輛清障救援車輛及現場工作人員,造成2名民警和1名清障救援人員當場殉職,另外2名民警經醫院全力搶救醫治無效殉職,事故還造成1名民警和1名高速公路路政工作人員受傷。
近年來,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道路通車里程、公路客流量、貨運周轉量、機動車保有量、機動車駕駛人數量也在迅猛增長,隨之而來的是路面行車秩序差、惡性交通事故頻發,這必將增加交警及相關工作人員在高速公路上進行交通事故現場勘查和處理的工作量。由于高速公路車速快、車流量大,而現場交警需要集中注意力進行事故勘查、處理、幫助搶救傷員 , 往往無法及時發現危險而主動避讓,加之事故現場情況復雜,極易導致二次交通事故的發生。
近十多年來,對交通事故現場和個人的防護設備基本上沿用一些傳統的防護裝備,如橡塑反光錐筒、反光警示帶和反光背心等。在氣候環境惡劣條件下或因駕駛人疲勞、車輛失控等情況發生時,這些警示設備并不能對現場工作人員起到很好的警示及防護作用,當高速行駛的車輛意外闖入交通事故現場,工作人員往往不能及時發現及躲避,導致二次事故發生,造成現場勘查人員傷亡。
主要原因
在交通事故處理現場發生二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一是一線民警在事故現場忙于現場勘查和搶救傷員,忽視了自身的安全防護;
二是部分民警缺乏必要的業務技能培訓,缺乏安全防護技能和知識;
三是社會車輛駕駛人超速、疲勞、酒后等違法駕車沖入執勤和事故現場;
四是高速公路警力配備不足,勤務安排不盡合理,交警長期超負荷工作,得不到必要的休息和調整,身體素質下降;
五是事故處理現場防護裝備不足、裝備科技含量低。
因此,加強公安交警安全防護裝備的研究,制訂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安全防護規范,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據調研,美國、日本一些發達國家交通事故安全防護裝備已經實現了系列化、規范化。在事故現場,通常采用大面積、遠視距、可擴展性的警示燈、警示信息顯示屏、防撞車輛,以及使用機器人指揮引導車輛等組合設置來保護現場,通過聲、光、電配套,警示距離遠、警示效果好。另外,針對高速公路事故現場危險性更高這一特點,專門規定了高速公路事故現場和人員安全防護的技術要求,開發了防護等級更高的專用反光服來保護高速公路事故處理人員的安全。為防止車輛意外闖入事故現場或施工現場,發生次生傷人事故,通常使用防撞車輛,即大噸位滿載貨車和防撞設施,停放在事故現場或施工現場前一定距離的來車方向,保障現場工作人員的安全。
“十一五”期間,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通過國家科技行動計劃課題七研究開發了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現場安全防護設備,研究確定了三級安全防護方法并制訂了公安部行業標準《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安全防護規范》(GA/ T1044)第1部分:高速公路。不僅使防護設備系列化,而且使道路交通事故現場的防護方法規范化,有效地提高了交通事故現場安全防護等級和能力。
二次交通事故與初次發生的交通事故相比較,有相對較高的可防性和可控性。由于高速公路車輛行駛速度快,剎車距離長,在雨、雪、霧、夜間等環境條件不佳情況下,高速行駛的車輛發現前方路面有異常情況時,往往會因剎車不及或急剎導致事故發生。為減少二次事故傷人事件發生,使在現場的所有工作人員能夠有時間躲避因意外闖入的車輛,高速公路的三級防護方法可有效預防和減少二次交通事故的發生。
(一)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處理現場第一級防護及設備
上圖中一級防護區域為預警距離,這段區域稱為“預警區”。作為三級防護中的第一級,在路面高速行駛的車輛能夠提前發現道路前方情況減速行駛,按照預警標志提示的限速安全通過事故現場。因此我們在“預警區”設置的是主動發光的大型顯示屏——車載式顯示屏,對高速行駛的車輛提前進行警示、限速,特別是在視線不佳、路面濕滑的雨霧天氣夜晚,必須警示車輛提前減速,以低速接近警戒區才能夠保障事故現場內工作人員安全。
(二)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處理現場第二級防護及設備
第二級防護是希望可以借鑒一些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積極研制并配發一線防闖入預警技術設備。防闖入預警設備在交通事故現場使用時自動建立一個無線數字網絡,通過無線網絡完成防護設備工作狀態的設置、報警及設備的實時檢測等功能。防闖入預警設備在使用時前端閃爍的高強度燈光定向警示來車,能夠在較遠距離發現道路交通事故現場設置的警戒線,系列黃色順序閃爍的燈光可引導車輛低速繞行通過,齊閃的紅色燈光可警示車輛及時將車輛停在警戒線外。
防闖入預警設備內設系列傳感器,當駕駛人因意外闖入警戒區,車輛撞擊安裝在錐筒上的防闖入設備時,現場所有設備立即鳴叫報警,及時警示駕駛人已闖入事故現場應采取制動等措施。另外任一安裝防闖入設備的錐筒在被撞的同時,會發出無線報警信號,此時所有現場工作人員隨身攜帶的無線報警器立即鳴叫報警,提示工作人員及時撤離躲避。
(三)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處理現場防護二級防護設備警示時間計算
《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安全防護規范》防闖入預警設備最低必須設置在距事故現場150 米外,氣象條件不佳的夜晚或特殊地形時設置距離還需增加,以 150 米計,當車輛以 100 公里 /小時速度闖入時,留給現場工作人員躲避時間 T=L/(S*1000/3600)=5.4秒(L是設置距離,S 是車速),如設置在200 米處留給現場工作人員躲避的時間 T=L/(S*1000/3600)=7.2 秒。由此
可見,防闖入預警設備前端設備的設置距離愈遠,現場人員躲避時間愈長,設置在150 米時最短的逃生時間約為 5.4 秒,一般情況下5.4 秒可跨越一至兩個車道。
(四) 第二級防護設備的可靠性
任何電子設備都有可能發生故障,當這套防護設備中的某一個發生故障,而正好車輛闖入的情況時怎么辦?這套設備在事故現場自行組成一個智能的無線數字網絡,系統正常工作時在循環“點名”,當安裝在錐桶上的某一設備連續被點名三次都無回應信號(20毫秒點名一次),系統會自動發出故障警示,提示使用者及時進行撤換。
(五)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處理現場第三級防護
第三級防護的要點是提高駕駛人對路面工作人員的識別距離。舊式反光背心基本可以滿足城鄉執勤民警的需要。但是高速公路車速快,傳統背心反光區域小,警示效果差,特別是在雨天、黃昏及夜間,識別能力更是會受到嚴重影響。山西省廳交管局事故處最新配發的新式防護服,為現場勘查民警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希望下一步可以配發全體民警。大反光面積、高反射系數的交警專用防護服可大大提高交警在路面上被識別距離及識別性,我們希望通過專用防護服的高識別性為路面工作的交警帶來更為安全的工作環境,減少二次事故發生。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