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
軍事博物館,對于任何一個民族而言,都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和價值。一般來說,各國的軍事博物館都會集中于首都或是發生過重大戰役的城市,比如我國的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國航空博物館、中國民兵博物館等都集中于北京,而以甲午海戰紀念館、淮海戰役博物館、抗美援朝紀念館為代表的地方性軍事博物館則主要集中于戰爭的爆發原址;俄羅斯中央武裝力量博物館、炮兵博物館、海軍博物館也都集中分布在莫斯科及其周邊地區。
而這方面,美國的做法卻有值得稱道的地方,美國除了擁有眾多諸如美國空軍博物館、美國海軍博物館、美國陸軍博物館、巴頓裝甲兵博物館、阿伯丁軍械博物館等文明世界的大型軍事博物館外,聯邦各州政府也盡其所能地在各地興建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小型軍事博物館,以滿足全民軍事教育的需要。在此,我們就走進佛羅里達州的洛根軍事博物館,一起來領略其中別樣的美式戰爭文化。
洛根軍事博物館靜靜地隱藏在一條公路的轉彎處,其位于佛羅里達州南部,始建于1996年,是由當地的一位名叫喬治·彼得斯出資興建的。喬治在當地不只是一位成功的商人,還是一個狂熱的歷史愛好者,他興建洛根軍事博物館的目的就是在于讓每一個當地居民都不要忘記美國先輩們為了自由和國家利益而進行的英勇戰斗。
當參觀者驅車駛入博物館的停車場時,首先會看到一個前廳,但其極小,以至于很多人懷疑自己走錯了地方。事實上,在這個狹小的前廳后面,博物館各個展廳依次排開,眾多稀有的武器和車輛載具深藏其中。
整個博物館共分為17個展示區,按照不同年代以及主題,展示了美國陸軍從一戰開始至今的傳奇戰斗經歷,展柜中的每一件武器、制服、車輛背后都蘊含著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
參觀者首先看到的是美軍軍裝展覽,美軍各個歷史時期的軍服及配飾都被整齊地擺放在玻璃展柜中,參觀者可以近距離仔細欣賞這些“戰袍”。而在此之后的展廳中陳列著許多專用武器,它們從制式武器的展區中被分割出來。在這些專用武器中,最為重要的是品類繁多的反坦克導彈及發射器。對于一個規模有限的地方性軍事博物館而言,能夠收集到如此之多的稀有反坦克武器實在是難能可貴。為了收集這些物品,洛根軍事博物館從不同國家的許多渠道去尋求。
繼續往前走,參觀者們將進入一戰模擬區。在這里不但有仿自索姆河前線的戰壕和鐵絲網,甚至還有一個完全仿真的前線司令部。這個展廳燈光昏暗,在各種聲光電高科技手段的配合下,參觀者仿佛置身于一百年前的槍林彈雨之中。
在此之后,博物館的大部分展區都被分配給了二戰。為了將那場人類歷史上最為血腥殘酷,卻又處處充滿傳奇的戰爭真實客觀地展現出來,博物館調用了盡可能多的展臺和展柜,力爭讓每一個參觀者都能呼吸到那場正邪決戰的硝煙。在珍珠港和南太平洋展區,博物館還專門仿制了一個航空母艦的飛行控制塔臺,在其旁邊等比例縮小的日本航母模型上,零式戰機模型在反復做著起飛降落的演示動作。在遠處角落的一個日式模擬營房中,細盡展出了二戰中日本陸軍士兵的各種軍服及單兵裝備。此處還展出了日軍99式手榴彈(可以裝在步槍槍口作槍榴彈用)及其訓練模擬裝置,這些在今天的軍品收藏界難得一見。之后展出的是放置在模擬沙灘上的登陸艇,這艘登陸艇上面還帶有潛水用的潛望鏡。
走入歐戰展區,無論是猶他海灘的登陸戰,或是深入敵后的盟軍傘兵,還是堅持戰斗的自由法國戰士,無不栩栩如生,引人入勝。除了場景展示,還專門辟出展區來展示二戰中各國的陸軍裝備。二戰展示區占據了博物館半數以上的空間,從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那場戰爭對于美國社會經濟的深遠影響。
洛根軍事博物館內有關朝鮮戰爭的圖片,更多的是在反映麥克阿瑟將軍發動的仁川兩棲登陸戰。當時,美軍被朝鮮人民軍壓縮在狹窄的釜山防御圈內,為了打破戰爭的僵局,美國海軍陸戰隊發動了這場堪稱“豪賭”的兩棲冒險。其中一些照片上的美軍海軍陸戰隊第一師的士兵,在拍照之后瞬間就被打死,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何而戰,面對朝鮮人民軍的猛烈反擊,他們只能奮力沖殺,攻克面前的每一個地堡、戰壕、炮兵陣地,以此為自己尋找一條求生的道路。在他們中有一個名叫洛佩茲的小伙子,他同樣戰死在那場足以改變半島歷史的登陸戰中。他的家鄉就在洛根,他的親人和朋友很多依然生活在這個寧靜的小鎮上。
緊接著,又是兩個模擬場景:一個是海軍陸戰隊的戰地醫院,一個是長津湖戰役中的步兵掩體。這些年輕的士兵們本來還夢想著圣誕節前就能夠回到美國和家人團聚,但他們遇到了讓自己永生難忘的強大對手——中國人民志愿軍。那些裝備原始簡陋,甚至連基本冬裝都沒有配發的中國軍人,冒著美軍密集的火網,向潮水一樣向前沖鋒。這些美國小伙子們本以為用先進的武器輕易化解對方的“人海戰術”,事實又一次證明了他們的愚蠢。那些消瘦的東方面孔在迫近美軍陣地后,靈活機動地組成襲擊小隊,用步槍和手榴彈摧毀美軍一個個陣地,有時為了節省彈藥,中國人會悄無聲息地用刺刀從背后扎穿你的肚子。對手是如此強大,但聯軍的統帥卻又如此地盲目自信,前線的的士兵并沒有得到足夠的冬季作戰裝備,留給他們的只能是絕望地接受中國軍人的“屠殺”。endprint
接下來,參觀者將走進越南戰爭展區。首先映入參觀者眼簾的是一個長長的走廊,在這個長條型的區域內,眾多美軍裝甲戰車一字排開,博物館真實再現了當年美軍車隊在越南泥濘鄉間小路艱難行軍的情景。這些裝甲車輛都裝滿了各種軍需物資,車組人員和搭載的步兵表情都高度緊張,各種車載武器的保險已經被打開,分別指向不同的方向。這些可憐的孩子們需要時刻小心叢林中的狙擊手和迫擊炮,因為在越南的叢林里,粗心大意的人會更早得到上帝的召喚。越南展廳中的多媒體設備反復播放著許多越戰老兵的訪談,這些兩鬢斑白的老人用自己的故事為參觀者還原那段瘋狂的歷史。
此外,還有一個專門的展示區用來展示美軍1991年的沙漠風暴行動,而目前阿富汗反恐戰爭和第二次伊拉克戰爭的展區也正在籌備中。
除了這些大型展示區以外,博物館還為參觀者們提供了大量交互式體驗模擬器,參觀者可以模擬駕駛噴氣式戰機進行空戰,也可以駕駛坦克和隊友一起進行模擬廝殺,甚至有許多雷達設備可供操作,若玩家足夠聰明并且敏銳,或許珍珠港的悲劇就可以在他手中被阻止。
洛根軍事博物館只是座地區博物館,它的建設與運作帶給我們許多思考。
首先,洛根軍事博物館不是一個政府出資的公共設施,民間資本在國防教育中的價值在這里有了非常突出的體現。在中國,對于日益增長的民間資本而言,相信有許多成功人士都有意愿投資于國防教育事業,同時也希望政府能為民間資本進入這一領域打開方便之門。
其次,洛根軍事博物館的生存和日常維持主要依靠以當地退伍老兵為主體的志愿者,以及美國各州多個軍事愛好者協會的支持。同樣,在中國也有著龐大的退伍軍人和軍事愛好者群體,他們對于國防事業都有著深深的熱愛,如果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專業或準專業人士的知識和能力,那么我國地方國防軍事教育事業一定會得到更快更新的發展。
最后,洛根軍事博物館將主要的受眾定位為青少年,而我國對于中小學生的國防軍事教育稍顯不足。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只有在他們心中深深地植入國防安全意識,未來的中國人才能做到“富而不忘戰”,我們的民族才可能戰勝未來敢于進犯之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