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環
摘 要:隨著建筑工程的發展,建筑行業的質量規范也愈加嚴謹,而作為建筑施工的主體混凝土的施工質量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文章作者將從混凝土施工的前期準備到施工進行中的質量控制以及后期保養對混凝土施工的質量控制措施進行討論。
關鍵詞:建筑工程;施工質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是當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因其具有低廉的價格,豐富的原料,簡單的生產工藝特點,而使其用量越來越大。同時混凝土還具有抗壓強度高,強度等級范圍寬,耐久性好等特點。以致這些材料在當前使用范圍也越來越大。
1 建筑混凝土施工過程中質量控制的意義及目的
混凝土材料在當代建筑工程施工中所占比例越來越大,傳統的混凝土施工材料工程主要包括混凝土、添加劑和鋼筋。作為施工的主體,混凝土直接負載著樓體所受到的各種荷載,從而為樓體的建設起著重大作用,混凝土施工的質量控制的目的和意義是通過在施工過程中對鋼筋混凝土原材料選擇、施工過程中質量監督、施工完畢的質量養護等中的質量控制,來保證項目主體的穩定性和使用壽命。
2 混凝土施工控制措施
2.1 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原材的控制。普通混凝土是由碎石(卵石)、水泥、砂子、水、摻加劑和外加劑拌合均勻,經過硬化而成的一種人造石材。砂、石在混凝土形成中起框架作用,其遏制了水泥的收縮。水泥和水形成水泥漿,包裹在碎石或卵石表面并填充了框架的空隙。水泥漿在混凝土硬化前起了潤滑作用,使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工作性能,硬化后將骨料膠結在一起,形成穩固的整體。
在混凝土配置前要進行骨料顆粒級配,計算出適宜的骨料投入比重。碎石的選擇中不得含有雜質,要按進場批次對碎石進行質量檢驗并進行復驗,只有經過檢驗合格后的碎石才可用于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對于碎石大小的選擇,依據顆粒級配進行,好的顆粒級配不僅能減少水泥和砂子的使用量還能增加混凝土的質量提高整體穩定性,規范規定混凝土所用粗骨料,它的最大顆粒粒徑不得超過構件截面最小尺寸的25%,且不得超過鋼筋最小間距的75%。水泥漿的形成過程是通過水和水泥的水化反應形成一層液態填充材料,從而起到對混凝土骨料的嵌固作用。水泥漿中的水可以選擇地下水或者純凈水,不得使用含堿性物質的水源。對于水泥的選擇要符合國家標準,對進場水泥進行質量檢驗,配置混凝土過程中不得隨意更換水泥品種及廠家。添加劑與外加劑要進行合理規劃,他們的作用是為了便于施工或在特殊環境下保證混凝土的凝結,不得因添加劑而改變了混凝土的強度。
鋼筋初到現場要對鋼筋進行外觀檢測,要求進場鋼筋表面不得有裂紋、結疤和折痕,鋼筋表面無銹蝕,端角切斷整齊,且表面的凸起和其他的高低缺陷必須符合鋼筋的允許范圍。進場后按重量批次對鋼筋進行力學實驗,檢驗鋼筋的極限抗拉強度、伸長率、屈服強度、冷彎性能,當對以上項目的檢驗中有一項不合格時則判斷該批次鋼筋不合格。鋼筋的存放宜有專門的倉庫,當必須露天存放時需要做好防雨準備,并將鋼筋放在地勢穩固并且較高的位置。但是不論放在什么位置都要求鋼筋與地面保持一定距離,不得直接放置于土地上,同時鋼筋要遠離酸性、堿性、油脂類物質,以免鋼筋收到感染。
模板的選擇主要考慮模板的硬度穩定性,保證模板在使用期間內的質量。鋼模板還要考慮模板的養護,以及多次使用。模板每次使用前均要涂勻涂膜劑。同樣,模板也需要專用場地存放既避免受到損壞又方便模板的循環再利用。
2.2 混凝土施工過程中的質量管理控制。混凝土施工前要合理設計模板搭設形式,以保證模板施工方便、結構穩定、便于拆卸為原則。在澆注混凝土前檢查模板穩定性,包括模板位置、尺寸、接縫量、標高、垂直度、方正等是否符合規范要求,同時檢驗鋼筋綁扎是否牢固、鋼筋位置間距是否正確、保護層厚度是否符合圖紙要求、有無缺筋少筋等,還要注意澆注層預埋件是否牢固、有無缺少等。
當模板、鋼筋、預埋件均無任何問題后即可對澆注層進行清潔,使模板上不含有任何雜質即可進行澆注。在澆注前要預先澆注和混凝土相同成分的水泥砂漿進行潤管,混凝土到場后要立即進行澆注,為了避免混凝土澆注過程中的分層離析,澆注高度宜低于2米,當澆注高度超過2米后要設置串桶、溜槽以便對澆注高度進行緩沖減少離析。澆注時自低處向高處澆注,當高度過大時要分層澆注,澆注高度依據現場鋼筋綁扎情況及振搗情況決定。澆注過程中注意混凝土的塌落度變化一旦發現混凝土的稠度放生改變要立即做出處理。在混凝土澆注的過程中要有專業看模人及看筋人,一旦發現模板及鋼筋發現改變,要立即調整混凝土的澆注情況,并對模板或鋼筋進行修復。
混凝土澆注宜一次完成,但由于現場施工及實際情況導致混凝土施工出現停頓,且停頓時間超過混凝土初凝時間時,就要在混凝土施工工程中留置施工縫。施工縫的位置要在施工前按設計圖紙和施工組織設計方案進行確定。由于施工縫位置常出現混凝土酥松、骨料集中、沿縫隙處滲漏水、新舊混凝土接茬明顯等,理論上施工縫的位置宜選擇過程受剪力較小且便于后期施工的位置。在混凝土初凝后對施工縫位置進行再次振搗,并在混凝土終凝前剔除混凝土交界面200mm~300mm,徹底清除松散石子及浮動混凝土后,用調直工具調正鋼筋后再次進行清理。在再次澆筑前于施工縫處鋪設10mm~15mm厚同混凝土配比水泥砂漿一層,澆注后對混凝土進行細密振搗,已使新舊混凝土充分結合。
混凝土的振搗,應依據振搗棒的長度和振動作用有效半徑,有次序地分層振搗,振動棒移動距離一般可在50cm左右(小截面結構和鋼筋密集節點以振實為度)。振搗棒插入下層已振混凝土深度應不小于5cm,嚴格控制振搗時間,一般在20秒左右,嚴防漏振或過振。并應隨時檢查鋼筋保護層和預留孔洞、預埋件及外露鋼筋位置,確保預埋件和預應力筋承壓板底部混凝土密實,外露面層平整。施工縫符合要求。封閉性模板可增設附著式振搗器輔助振搗。振搗過程中要覆蓋已振搗部位的邊緣,振搗過程中盡量避免碰觸鋼筋、模板或其他預埋件,避免造成混凝土施工中的隱患。
2.3 混凝土施工后的養護。混凝土振搗完成后要對混凝土表面進行1~2遍收面處理,用鐵抹子等工具在混凝土表面進行反復碾壓達到初步光滑,直到混凝土初凝后再進行1~2遍磨壓來達到工程要求的光滑程度。好的收面可以避免混凝土裂縫的產生。
規范要求混凝土模板跨度小于2米的其強度需達到50%,跨度在2米~8米的其強度需達到75%,跨度在8米以上的其強度達到100%以后方可進行拆模。提早的拆模容易造成混凝土缺棱掉角,嚴重的甚至影響混凝土的強度破壞其結構穩定性。
混凝土澆注完成并且收完面后,混凝土中水泥會發生水化反應從而逐漸凝結硬化,水化作用需要適當的濕度和溫度條件才能進行,因此為了保證混凝土有適宜的硬化條件,使其強度不斷增長,必須對混凝土進行養護。 施工工藝規定混凝土自澆注12個小時后開始進行養護,普通混凝土養護時間不得低于7天,而有抗滲要求的混凝土養護時間不得少于14天。當前施工常用的養護方法有自然養護、蒸汽養護、養生液養護、滿水法養護、節水保濕養護模養護等。
3 結語
混凝土的施工質量控制在施工的不同階段方法不同,所以只有通過施工中原材料的把關、中間的質量管理、后期合理養護三方面共同控制才能達到工程的質量標準,從而建造出符合國家標準及行業規范規定的建筑產品。
參考文獻
[1] 趙軍.混凝土施工技術[M].中國海洋出版社,2006.
[2] 楊興伯.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J].甘肅科技,2012(15).
[3] 肖強.混凝土施工[M].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