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鳳 重慶市黔江區婦幼保健院兒科 409000
新生兒肺炎是新生兒科常見的呼吸道疾病,是引起新生兒死亡的最重要病因。蔣維國、蔣明仁報道[1]新生兒肺炎占新生兒住院總人數的23.6%,新生兒肺炎死亡人數占新生兒疾病死亡數的27%。雖然醫療技術近30年有顯著進步,但該病仍然嚴重威脅新生兒的生命健康。新生兒由于肺臟發育不完善,易于感染,感染后黏液排除障礙,易致阻塞,可并發間質炎癥、肺不張和肺氣腫等。鹽酸氨溴索是一種痰液稀釋劑,可促進痰液稀釋和排除,改善肺部通氣與換氣功能,在治療新生兒肺炎方面具有顯著療效。本文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科救治的158例足月新生兒肺炎患兒,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氨溴索,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158例足月新生兒肺炎患兒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科住院治療,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其中治療組79例,男38例,女41例,年齡4~19d,平均年齡(11.2±1.6)d,入院體重2.7~3.9kg,平均體重(3.1±1.2)kg;對照組79例,男43例,女36例,年齡3~20d,平均年齡(10.7±2.1)d,入院體重2.6~4.2kg,平均體重(3.4±1.3)kg。參照第7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新生兒肺炎的診斷標準[2]:臨床表現:患兒多為發熱、咳嗽、吐奶、嗆奶,甚者呼吸急促、鼻翼扇動等。查體:體溫介于37.5~38.7℃,口唇紫紺,三凹征(+),雙肺呼吸音粗,可聞及細濕啰音及痰鳴音。輔助檢查:血常規示白細胞(4.0~17.5)×109/L,胸片提示肺紋理增多及點片狀陰影[2]。兩組患兒在年齡、體重、性別及病情程度等其他臨床資料統計學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兒均采用常規治療方法,包括營養支持治療、吸痰、氧氣吸入、控制感染及霧化吸入等。治療組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之上運用鹽酸氨溴索進行治療。采用5%葡萄糖液100ml溶液中加入7.5mg鹽酸氨溴索注射液靜脈滴注,2次/d,用藥時間為7d。用藥期間應密切監測患兒的病情變化,防止不良反應的發生。
1.3 療效判定 按照《臨床呼吸病學》中新生兒肺炎評價標準:評價指標為膿痰、體溫、白細胞及胸片情況。患兒臨床癥狀、體征消失,輔助檢查均正常,則判定為痊愈;患者4個指標中3個正常,臨床癥狀、體征有明顯改善,則判定為顯效;患者4個指標有1~2個正常,臨床癥狀、體征有所好轉,則判定為有效;患者各指標均不正常,臨床癥狀無變化甚至加重,則判定為無效??傆行剩剑ㄓ行В@效+痊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SPS19.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各處理組間的比較,資料滿足正態分布且方差齊采用t檢驗,資料不滿足正態分布采用非參數檢驗;對定性資料(等級資料),以各種例數及其所占的百分比作描述性統計分析,等級資料各處理組間比較,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設定以α=0.05為檢驗水準。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臨床表現及住院天數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表現及住院天數比較

表2 兩組臨床表現及住院天數比較
注:經t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提示治療組在縮短住院天數、促進肺部炎癥吸收、改善呼吸困難癥狀及緩解紫紺方面優于對照組。
分組 n 呼吸困難(h)發紺(h)肺部濕啰音(d)住院天數(d)治療組79 44.3±11.7 31.3±13.5 3.9±0.7 7.7±1.8對照組79 63.7±11.9 57.9±11.2 3.9±0.7 11.9±2.7 t 4.43 3.67 4.77 6.43 P 0.039* 0.040* 0.047* 0.037*
新生兒呼吸系統生理上發育不完善,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呼吸中樞發育不成熟;(2)呼吸道黏膜較柔嫩,血管非常豐富,管腔較狹窄,且纖毛發育很不完善。(3)不僅肺泡數量較成人少,而且毛細血管與肺泡間距較大,因此氣體交換率低;(4)呼吸道平滑肌發育較差導致咳嗽反射較弱;(5)肺泡表面活性物質較少,導致肺泡張力增加。新生兒呼吸系統在病理方面也有自己的特點:(1)病因可分為分娩前、生產過程中和產后三個階段,可分為感染性和吸入性兩大類;龔洪梅報道[3]日齡<7d的新生兒共計188例,而患吸入性肺炎的概率為87.2%,患感染性肺炎概率為12.8%,日齡在8~28d的新生兒患吸入性肺炎概率為9.4%,患感染性肺炎的概率為90.6%,可見早期新生兒組患吸入性肺炎概率較大,而晚期新生兒組患感染性肺炎概率較大。(2)病理機制:由于新生兒呼吸道狹窄,纖毛發育不完善,導致病原微生物不易清除;病原體進而導致呼吸道炎癥的發生,且由于呼吸道黏膜血管豐富,黏膜嬌嫩,組織充血水腫、炎癥滲出較成人嚴重,故出現了較嚴重的通氣障礙;同時由于呼吸肌發育不全,咳嗽反射不健全,使通氣障礙加重。由于新生兒肺泡數量少,氣體交換率低,且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少,同時新生兒肺炎時肺臟氣體交換率會更低,故肺臟會出現嚴重的換氣障礙。(3)臨床表現:呼吸快:新生兒肺炎患兒由于通氣與換氣障礙,呼吸代償可增加到60次/min以上;紫紺:新生兒肺炎患兒通氣換氣障礙到一定程度,可以出現口周紫紺,重度缺氧的患兒全身都可以現青紫;咳嗽:由于患兒咳嗽反射較弱,多表現為單聲咳多不劇烈;口吐白沫:由于患兒肺部感染,故氣管內出現大量白色分泌物,臨床上表現為口吐白沫。上述表現是新生兒肺炎的特征之一;發熱:新生兒肺炎患兒多不發熱,如發熱也多為低熱,持續時間短,病情較重的新生兒僅表現為體溫不升。其他癥狀:有精神差,納奶欠佳,部分新生兒還可出現惡心、嘔吐及腹瀉等消化道癥狀。嚴重的新生兒患者甚至可發生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及死亡。綜上所述,新生兒肺炎中心環節是肺通氣、換氣障礙,故改善肺通氣、換氣是治療的重點。
鹽酸氨溴索具有獨特肺功能保護作用,是一種較新的呼吸道潤滑祛痰劑。(1)痰液的稀釋與排出:鹽酸氨溴索屬于多糖纖維分解劑,直接作用于支氣管腺體,使黏液分泌細胞的溶酶體釋放,能夠裂解糖蛋白中的多糖纖維,同時增加漿液分泌,使黏痰稀釋后易于排出,改善肺通氣功能;(2)促進肺表面活性物質的合成和釋放:新生兒肺表面活性物質少,而氨溴索能促進內源性表面活性物質的合成與釋放,改善肺的順應性,從而改善肺功能;(3)抗炎作用:氨溴索抗炎作用主要是減少炎性介質的釋放,還可以減少體內細胞因子及花生四烯酸代謝產物的產生,減弱炎癥反應[4],同時可提高抗生素血漿濃度,使半衰期延長,延長作用時間。綜上所述,鹽酸氨溴索可以較好的改善肺通氣功能,對肺換氣也有很好的幫助,同時可抑制炎癥反應,加強抗生素作用。
本組實驗表明,兩組病例經過藥物治療后,均取得一定的治療作用,但治療組在總體療效、改善癥狀、體征及縮短住院時間方面均優于對照組(P<0.05)。本文結果與羅香團[5]報道一致??傊?,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鹽酸氨溴索,能明顯提高臨床療效,縮短住院時間,臨床上應大力推廣。
[1] 蔣維國,蔣明仁.20年住院新生兒肺炎發病率及死亡率回顧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05,23:42.
[2] 胡亞美,汪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
[3] 龔洪梅.對新生兒肺炎的臨床分析及預防〔J〕.中國中醫藥指南,2013,27(11):473-474.
[4] 張瓊.鹽酸氨溴索的藥理和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09,4(35):111-112.
[5] 羅香團.氨溴索注射液佐治新生兒肺炎76例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36):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