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芳 南方醫科大學附屬深圳市婦幼保健院,廣東省深圳市 518028
急診科的救治過程就是整個醫院流程的一個縮影,對于來急診科實習的護理系學生及帶教老師而言,如何在較短的時間內讓學生掌握急診科護理技巧是一個難度很高的挑戰[1]。為了觀察個性化帶教方法應用于急診科護理的實際效果,筆者特進行本次實驗,現將相關實驗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12月來我院進行實習的護理系學生300名,通過計算機隨機分組方式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150名。兩組學生在性別構成、年齡大小、學歷分布上無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
1.2 實驗方法 對照組按照傳統的帶教模式進行帶教,即為老師進行初步講解,隨后進行相應的操作示范,再由學生進行操作練習,最后進行出科考試。實驗組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帶教,具體如下:(1)加強職業道德培養,樹立正確的學習觀。當實習的護理系學生進入我院后,立即召開師生見面會,在見面會中利用多種形式對其進行教育,讓學生樹立起一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以及職業道德觀。(2)加強入科宣傳,做好角色轉變。在學生入科的當日就由護士長帶領進行入科的宣教,宣教的主要內容包括:對急診科室的護理流程、護理工作時應該注意的問題以及急診科的相應紀律。(3)在互動式的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每周急診科的帶教老師進行一次以急診科的典型病例為基礎的討論會,讓學生在討論中發現自己的優勢及不足,從而促使其進行主動的學習。(4)培養學生與患者的溝通技巧。由資歷較高、在患者中口碑較好的護師介紹與患者溝通的技巧,教會學生根據患者不同的年齡、文化程度、家庭環境進行溝通。
1.3 觀察指標 兩組出科考試成績的優良率以及學生對于帶教方式的滿意度。
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實驗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9.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設定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實驗組學生出科考試的優良率為96.00%,遠遠大于對照組學生的73.33%;實驗組學生對帶教方式的滿意度為93.3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2.00%,具體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的出科考試優良率以及對帶教的滿意程度比較
臨床的護理實習是護理系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前的一個重要步驟,是理論聯系實際的一個重要機會[2]。急診科相對于其他科室而言,危重癥患者較多,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病種也最多,搶救任務的強度也大[3]。而如何在較短的時間內使得來急診科實習學生掌握急診科護理的精髓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在本次實驗中,筆者對實驗組學生進行了個體化的帶教,在進入科室的第1天就針對這些90后的學生進行了思想上的教育,讓他們樹立起一個積極負責的學習觀,有了一個正確的態度才能更好地學習。在入科時,大部分學生都會感到新奇,同時也會有一些茫然,部分學生甚至可能還會有緊張、焦慮的情緒產生,而入科的宣講能夠在最短的時間讓學生明白自己該做什么,能夠在第一時間內實現角色的轉變,從而在實習中學到更多東西[4]。在本次實驗中筆者特別重視了學生互動式學習的建立,因為相對于傳統的“填鴨式”教育而言,互動式的學習能夠更加容易刺激學生的學習欲望。同時對于實驗組學生還特意注重了其與患者溝通能力的培養,與患者做好溝通不僅能贏得患者的信任更加有利于后續工作的展開。從本次實驗結果來看,實驗組學生出科考試的優良率以及對帶教方式的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綜上,筆者認為個性化帶教方法應用于急診科護理能夠顯著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以及實際操作能力,值得臨床推廣[5]。
[1] 黎巧云.急診科臨床護理帶教的體會〔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9,15 (19):110-112.
[2] 倪永蓮.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診科臨床護理分析〔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2,4(2):241.
[3] 雷金花,劉雪梅,占繪華.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診科臨床護理〔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32):98-99.
[4] 易桔紅.急診科臨床護理帶教構想〔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2):491.
[5] 賀慧玲,韓娜,李寧寧.急診科護理臨床帶教與管理體會〔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12):804-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