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貴,陳 婷
利率作為借貸資金的價格,不但是連接借貸資金供求雙方的紐帶,也支撐民間金融的運行。在政府金融制度安排導致金融資源配置極度扭曲的前提下,利率使民間借貸功能的發揮達到了極致,既影響民間借貸的績效,也關系到民間借貸能否持續健康發展。
學術界對民間借貸產生的動因、特點、路徑的選擇、發展障礙及監管措施等展開大討論,取得了許多有益的成果。但在微觀層面上對影響民間借貸利率波動的因素分析相對較少,通過選取溫州的案例,從實證角度分析影響民間借貸利率波動的因素,旨意在于找出正確引導民間金融的途徑,為政府決策提供借鑒。
溫州地處東南沿海,“兩多”、“兩難”現象凸顯。選取溫州樣本,分析溫州近30多年民間借貸利率的變動趨勢及影響的主要因素,更有助于揭示民間借貸利率的變動趨勢。
1.實證描述
1980—1983年溫州民間借貸利率呈下降趨勢,從36.8%下降到25.6%;1983—1988年溫州民間借貸利率呈上升趨勢,從25.6%上升到45%;1988—2007年溫州民間借貸利率呈下降趨勢,從45%下降到10.8%;2007—2011年溫州民間借貸利率呈上升趨勢,從10.8% 上升到24.52%;2012年溫州民間借貸利率回落到21.58%。溫州民間借貸利率遠高于銀行貸款利率,相當于銀行貸款利率的1—3倍左右,其波動的幅度也遠大于銀行貸款利率,且與溫州CPI變動方向一致。80年代中后期,三者均達到歷史高峰,其中民間借貸利率高達45%,90年代后期,三者的相關性不斷增強并呈下降的趨勢,2003年溫州民間借貸利率達到了最低點10.6%。到2009年之后,隨著央行貨幣政策的持續收緊,溫州民間借貸利率開始回升[1]34。
2.基本面分析
溫州是民營經濟的發祥地,在信貸所有制歧視的前提下,民營中小企業主要依靠民間借貸融資,民間借貸融資規模約占民營中小企業全部融資的30%。1988年我國經濟過熱,出現了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一輪通貨膨脹高峰,CPI同比增長26.8%,一年期銀行貸款利率高達17.28%,溫州民間借貸利率也達到了階段性高峰45%,隱含巨大金融風險。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溫州民間借貸月息從1 分到4.5 分不等,先后發生過“三次”民間金融風潮,嚴重地威脅到當地的金融秩序和社會的安定。民間金融因此受到打擊和整頓,此后利率水平一直呈下降趨勢。1989年溫州銀行業首次出現存差,資金供給寬松,銀行下調利率,物價指數下降,民間借貸利率隨之降低。2000年以來,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步伐加快,溫州各級各類銀行不但數量增加,信貸結構也進行了調整,都注重為民營中小企業貸款,使民營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有所緩解,民間借貸利率繼續走低。2002年溫州農信社實施利率浮動試點,溫州9大信用聯社存差進一步擴大,銀根寬松,尤其是2003年受“非典”影響,經濟滑坡,一年期銀行貸款利率僅為5.31%,溫州民間借貸利率也達到了階段性低位10.6%。2004—2010年,溫州民間利率水平一直在10%—17%之間徘徊。2011年,受資金供求緊張影響,溫州民間借貸利率大幅度回升至24.52%。2012年,隨信貸政策的調整,鼓勵向民營中小貸款,溫州民間借貸利率回落到21.58%[1]34。
1.實證描述
近年來,隨著央行貨幣政策的調整和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升降,溫州民間借貸利率都作出靈敏的反應。2004年,溫州民間借貸利率從2月份的8.9‰升至12月的12‰左右,出現金融“托媒”現象,大量銀行信貸資金流入民間金融。中國人民銀行溫州中心支行監測統計,當時,溫州全市儲蓄存款余額每月遞減近20億元,減少總數超過100億元。2007年4月,溫州民間借貸利率一度降到8.88‰的低點,其后持續走高;到2008年4月達到階段高峰12.6‰;2009年溫州民間借貸利率在10.34‰—11.32‰區間內小幅波動;2010年,民間利率又從1月份的10.98‰升至9月的13.92‰;2011年溫州民間借貸利率大幅度上揚,從1月份的23.01‰升至8月的25.44‰;2012年有所回落,但回落的幅度不大,在3個百分點之間窄幅波動[1]34。
2.基本面分析
2004年,中國人民銀行執行穩健貨幣政策,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和存貸款利率,采用靈活公開市場操作,配合產業政策加強信貸投向引導,限制向過熱行業信貸的投入,促進信貸結構調整。銀根明顯抽緊,銀行信貸資金供給緊張,民營中小企業生產周轉資金出現巨大缺口,民間金融開始活躍,利率快速上揚。2007年,針對銀行體系流動性偏多和物價上漲幅度加快的新情況,人民銀行貨幣政策逐步從“穩健”轉為“從緊”。年內連續10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累計5.5%,6次加息,僅溫州就回籠流動性36億元左右,溫州民間借貸利率也達到階段性高峰。2008年上半年,央行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從9月份開始,受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貨幣政策逐步走向寬松,5 次減息,溫州民間借貸利率也隨之走低。2010年,央行6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累計3%,2次加息累計0.5%,大幅度回籠流動性,溫州民間借貸利率也逐步走高。2011年,貨幣政策持續緊縮,4 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3次加息,使得民間借貸利率大幅度上揚。2012年,央行信貸結構作出調整,向中小企業傾斜,加之累積風險的逐步釋放,溫州民間借貸利率有所回落[2]。
總之,溫州民間借貸市場利率是最敏感的信號,其波動最靈敏地反應市場資金供求力量的對比、央行貨幣政策的調整、商行利率和社會物價指數的變動。
當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寬松時,銀行信貸政策也趨于寬松,金融市場資金充裕,民間借貸需求減弱,利率下降;反之,當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緊縮時,銀行信貸政策也趨于緊縮,市場資金吃緊,民間借貸需求增強,利率上升。
民間借貸利率走勢及波動的幅度與銀行貸款利率走勢及波動的幅度基本相同,如圖1[3]。

圖1 2004—2010年3季溫州民間借貸利率和銀行機構貸款加權平均利率走勢圖
投資性需求或一般調劑性需求,資金風險大、收益高,民間借貸利率高;生產經營性需求或消費性需求,資金風險小,收益低,民間借貸利率低。據中國人民銀行溫州中心支行2010年9月份監測的數據顯示,民間借貸資金用于投資的利率為17.78‰;用于生產經營或消費的利率僅為9.75‰,大大低于投資性需求使用的利率[4]17。
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各地區間的民間借貸利率水平差異較大。東南沿海地區,經濟發達,產業集群度高,民間借貸利率水平相對較低;中、西部民間借貸利率相對較高。2012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溫州市中心支行監測的溫州地區民間借貸綜合平均利率為21.58%,比新疆阿爾泰地區民間借貸平均利率的23.17%低1.59 個百分點[4]17。
物價水平的提高,民間借貸利率也不斷攀升。其原因是物價上漲,正規銀行實際利率為負數,公眾存款失去信心,銀行要吸收公眾存款,就必須提高吸收存款的名義利率,銀行要獲得投資收益,還必須提高貸款的名義利率。隨著銀行存貸款名義利率的提高,民間借貸利率也隨之上揚。
通過以上分析得出如下結論:民間借貸利率市場化程度高,對借貸資金的供求影響極大,同時受央行貨幣政策的調整、商行利率和社會物價指數的變動等因素的影響。但也存在負面效應:一是民間借貸利率的波動機制影響央行貨幣政策調控的效果。如果央行緊縮銀根,提高利率,民間借貸利率迅速提高,而且提高的幅度遠超過銀行利率,社會資金涌入民間借貸市場,貨幣回籠大打折扣,影響貨幣政策實施效果;二是民間借貸利率的波動機制極易導致產業“空心化”。因為民間借貸的高融資成本必然追逐暴利投資,溫州投機猖獗、產業空心化明顯就是典型的例證;三是民間借貸利率的外部負效應明顯,傳染性極強。溫州10%的民間借貸資金來源于銀行,民間借貸危機出現后,影響銀行的資產質量,搞不好可能釀成系統風險。
根據民間借貸利率存在的問題,建議從以下方面采取措施:一是把民間金融納入金融監管的范圍內。積極探索設立民間借貸登記服務中心、民間資本管理公司、網絡中介服務機構以及發展區域性股權交易中心等,提升民間借貸市場信息的透明度和對稱性。二是出臺民間借貸法規。堅決打擊非法集資,禁止銀行信貸資金二次轉貸,堵塞大企業“轉貸”的漏洞,改善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強化民間借貸的自律管理、市場約束和社會責任;三是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取消利率“雙軌制”,使體制內金融機構和體制外金融機構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展開充分競爭。
[1] 溫州市統計局.溫州市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3)[R].2014-03-25.
[2] 葉茜茜.影響民間金融利率波動因素分析:以溫州為例[J].經濟學家,2011(5):66-73.
[3] 中國人民銀行溫州市中心支行.民間借貸利率與期限的關系[R].溫州借貸市場報告,2010-06-10.
[4] 中國人民銀行溫州市中心支行課題組.溫州民間借貸利率變動影響因素及檢測體系重構研究[J].貨幣銀行,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