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訓建
摘 要:課堂教學評價是完整的教學過程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導向、鑒別、激勵等作用,其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發展、提升教師業務素質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現代課堂教學評價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的提高和改進課堂教學實踐。開展課堂教學評價活動,不管采取何種形式,目的都是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因此,關愛學生發展,創設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是現代教育的靈魂。
關鍵詞:現代 課堂教學 評價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沿和主渠道,是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是教師對學生進行教育和教學的基本途徑和主要形式。課堂教學評價是評價主體依據教育目標,運用科學方法,收集評價信息,并按照一定價值標準,對課堂教學中教與學諸因素及其發展變化和教學效果進行的一種價值判斷活動。課堂教學評價是完整的教學過程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導向、鑒別、激勵作用,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發展、提升教師業務素質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是一種面向過去的評價,以獎勵和懲罰為最終目的,是獎懲性評價。隨著社會進步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已不能適應現代教育教學的要求,建立現代課堂教學評價機制已成為各類學校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在長期教學實踐中,筆者對現代課堂教學評價有了如下粗淺認識。
一、現代教育對課堂教學評價的要求
“評價最主要的目的不是證明,而是改進”。現代課堂教學評價的根本目的就是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課堂教學實踐。開展課堂教學評價活動,不管采取何種形式,目的在于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現代課堂教學評價應以促進師生的未來發展為立足點,評價重心應由重“評教”轉變到重“評學”。評價過程中尊重被評價者的個體差異,注重評價對象的多元性和差異性,使評價從單一性走向多元性,從靜態性走向生成性。
現代課堂教學評價應著重于“導”而不是“判”,在不排除檢查、選拔、甄別的功能外,更重要的是突出反饋調節、展示激勵、反思總結和積極導向等功能。現代教學課堂評價要求教師與學生不只是評價的客體,也是評價的主體,應該參與評價的全過程,使評價成為民主參與、協商和交往的過程。
二、各類教育理論對現代課堂教學評價的要求
1.人本主義理論
以人為本的學校管理,不僅強調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也要促進每一個參與學校教育的成員都獲得發展。所以,對教師的評價應以促進其發展為目的,在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內容上應涉及教師是否獲得發展。
2.多元智能理論
多元智能的評價原則主要體現在多元性、發展性、真實性、主動性等方面。該理論要求課堂教學評價應做到:樹立積極樂觀的學生觀,樹立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教學觀,樹立多元化、情境化的評價觀。
3.發展性教學理論
發展教學論核心思想在于:著眼于學生的發展。因此,課堂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以及健康的身心等的綜合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課堂教學評價不再是為了比較、鑒定和選拔,而是更注重診斷、改進和發展的功能。
三、多元化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原則
關愛學生生命發展,創設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是現代教育中的靈魂。構建多元化教學評價體系應注重如下原則。
1.評價標準的多元化,“歸納”與“演繹”相結合
制定課堂教學評價標準,應采取自下而上的“歸納”和自上而下的“演繹”相結合的方法,使評價過程由封閉轉為開放,評價標準更易于被評價對象所接受,這樣會更具有實效性。
2.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自評”與“他評”相結合
在課堂教學評價中,應堅持他評與自評相結合,讓教師和學生成為評價的主人。在自評基礎上進行他評,以保證評價的客觀、公正、準確;在他評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自評,使評價標準逐步內化到教師日常的教學行為中,使課堂教學評價真正產生實效。
3.評價對象的多元化,“評學”與“評教”相結合
評價課堂教學就應該堅持“評教”與“評學”相結合,不僅要評價教師的教,還要評價學生的學,側重于“以學論教"。要注重學生學習過程,注重教師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注重學生個性差異,注重所有學生的全面發展。
4.評價范式的多元化,“形成性”與“終結性”相結合
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評價,不僅應該反映出教師和學生現在的素質,還應預測評價對象的發展趨勢,更多地與實現形成性評價目的聯系在一起的。因此,課堂教學評價應堅持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主要側重于形成性評價。
5.評價功能的多元化,“獎懲”與“激勵”相結合
現代課堂教學評價應以促進教師的未來發展為立足點,評價功能要實現從重視評價的鑒定與獎懲,向重視評價的發展與激勵的轉變。
(作者單位:山東省肥城市職業教育中心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