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玉波+萬嘉旭
摘 要:本文通過環境藝術設計師的反思,分析影響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的直接因素,強調環境藝術設計師的社會責任的重要性。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 設計師 社會責任
環境藝術設計師創造的設計作品,充斥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環境藝術設計師也將因此而承擔更巨大的社會責任。環境藝術設計師承擔著本職業和崗位相聯系的職責,承擔著權限范圍內影響社會后果的社會責任。
一、影響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的直接因素
1.城市化發展過程中盲目而不科學的現狀
我國作為一個新興發展中國家,高速經濟發展推動了城市化進程,促使整個社會環境必須以不斷的變化與之相適應。而這種變化在沒有健全的法律、法規約束下,在沒有合理全面規劃技術專業性指導下,帶來最大風險就是自然資源與生存環境的嚴重破壞。因此構成了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盲目而不科學的環境設計及建筑營造,而營造所破壞的環境、耗損的資源必將成為下一步經濟發展的重要隱患,造成一個惡性循環鏈。
2.城市化發展過程中環境污染的嚴重性和普遍性
首都北京的快速發展推進了城市化進程,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大批的人們涌向這個高速運轉的城市、城市內交通擁堵現象嚴重出現、PM2.5的霧霾天氣揮之不散,一系列城市化發展問題呈現出來。這就是在經濟急速發展的同時,暴露出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嚴重滯后。
中國七大水系污染、水土流失,西部荒漠化導致華北的沙塵暴,著名森林城市北國之春長春市今年也出現了多次嚴重霧霾天氣,可見環境污染的嚴重性和普遍性。為此,人們終于感受到用犧牲生態環境利益換取城市化發展進程的嚴重后果。
3.城市化發展過程中盲目追求經濟效益的后果
經濟性貫穿設計的始終,設計的經濟性表現為雙層的內涵。其一,設計藝術所表現的經濟的合理性。設計物更適應人,更適應市場,并創造價值。其二,表現為設計藝術的經濟商品化,設計成為純粹經濟、商業的附庸。當設計的經濟性被過高的賦予在設計中時,設計本身便缺少了其自身的單純性,設計傳達的不只是物品的價值和設計師的思想,它開始變得商業化、復雜化給人以一種混沌狀態。現今,一些人關注經濟利益和增長率,對待設計作品只追求速度而忽視作品內在價值,一些環境藝術設計及建筑營造造成了環境破壞甚至污染了環境。
二、環境藝術設計師的反思
1.環境藝術設計的不自主性嚴重
我國近年表現在文化方面、生活方式方面等,呈現出“后殖民化主義”的現象。即中國人的藝術、衣食住行,甚至思維方式淪為西方文明的附庸。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強勢文化正以驚人的速度侵蝕我們的生活,我國環境藝術設計的“不自主性”與傳統本土文化的迷失,使得人們認為只有西方的才是最好的,過分青睞國外的設計和設計師,而忽略了對本土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是現今設計界存在的嚴重問題。具體到環境藝術與建筑方面,突出的狀況是粗制濫造的“包豪斯式”建筑遍布,格調低俗的“偽歐陸風情”等泛濫。
2.環境藝術設計忽略了傳統民族文化藝術繼承和再創作
近年來,我國成了國外設計師的試驗場,人們可以看到在北京像鳥巢、水立方、央視新址等外國設計團隊設計的作品。這些作品不可否認改變了北京的現代化外貌,而與此同時要考慮到這些作品是否真的適合生長在有著幾千年華夏文明的土壤上,是否適應北京這座歷朝古都的氛圍,這些都是我們要重新審視的問題。我們是否想到十幾年后,存在于中國的土地上只是一個單純的復制著國外街景的復制品,而傳統的文化和歷史內涵將不再顯現。中國的當代環境藝術設計當務之急是尋求適合和展現中國本土的民族性的作品。
3.環境藝術設計師責任的缺失
設計中的虛假、抄襲、平庸的作品使中國設計在全球行業中處于尷尬的位置。這些設計作品充斥著我們的眼球,它們已經失去了真與善的價值,喪失了基本的道德觀念。由于中國的法律法規在知識產權、著作權、商業道德、環境保護等方面還不是很完善,導致設計行業中的許多操作方式違反基本的道德準則。受權利與資本操控的設計,上演著令人憎惡的一幕幕,“中國設計”被蒙上模仿、抄襲的黑布。設計行業道德觀念的缺失已經成為關系到社會和諧與民族榮譽的重大問題。
三、環境藝術設計師的社會責任
設計師應該本著對作品和社會負責的態度,通過設計作品表現社會時尚風格、保護環境、建立良好的企業形象以及尊重知識產權,從而帶動良好的設計風氣。
1.確立環境藝術設計師與客戶關系的主導作用
一個有責任的設計師應該清楚地了解客戶行業的設計要求,并且在專業職責范圍內以客戶利益為中心進行設計工作。在接受設計委托的時候,當發現客戶的工作內容違背設計師的職業道德或違背法律法規相關內容時,設計師必須拒絕該項工作。設計師與客戶之間既是委托與被委托的關系,也是相互制約的關系;明確確立環境藝術設計師與客戶關系的主導作用,既是對客戶負責,也是對設計師自己負責。
2.環境藝術設計師要尊重知識產權,堅守職業道德
知識產權保護是一個有關道德、尊重和法律的問題。雖然文化產業呼吁了十幾年,但是在中國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仍然比較薄弱。設計師使用經過授權許可的設計作品,既是尊重設計同行知識產權,也是作為一個專業設計人士對設計行業操守的堅持,也是堅守職業道德設計責任感的體現。
3.環境藝術設計師對于社會公眾負有責任
設計是為社會服務的,作為社會一員的設計師,必須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設計師要運用自己的知識技能為社會服務,要在主觀上認真地選擇自己行為的動機,考慮設計行為的風險。設計師應當盡量對各種文化價值、信仰方式、傳統習俗等信息保持高度敏感,以尊重所有的受眾。要避免以一種負面的或缺失人性化的方式來描述或看待一些群體,以求傳達設計過程中保持公正公平的態度,這是設計師對于社會公眾所負有的責任。
4.環境藝術設計師對國家和民族肩負責任
在全球化背景下,繼承中國傳統藝術精髓的重任就落在當代設計師肩上。而有很多設計師雖然打著“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口號,但他們在設計中的體現,只是膚淺地將現代元素與傳統符號的拼接。他們并沒有真正去解讀和感受中國文化,思考如何去做中國設計師。因此,通過本專業設計確立本土文化的定位,繼承民族文化進行再創造是當代環境藝術設計師肩負的責任。
5.環境藝術設計師要將保護生態環境與可持續性貫穿設計始終
博大的環境意識是每一個設計師所堅守的責任。在著眼于人與自然生態平衡關系中,我們如何通過設計活動,在人—社會—環境之間建立起一種協調發展機制,是當代設計師急需思考的問題。如果設計師能將生態設計與可持續發展設計貫徹始終,則會在環保、節能、保護生態等方面做出自己的貢獻。
設計師要有強烈的責任感,要對自己的設計作品負責、對自己的設計行為負責、對人類的生存環境負責,這既是設計師對自己職業應盡的職責,也是設計創造者對保護人類生存環境肩負的義務。
參考文獻:
[1]蔡杰.談現代設計中道德與責任的回歸[J].大眾文藝,2012(16).
(作者單位:那玉波,吉林建筑大學建筑與規劃學院;
萬嘉旭,北京理工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