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達偉
摘 要:本文根據作者多年的教學經驗,提出講授采煤概論課最好是結合本地區煤田特色,這樣教學不僅學生便于接受,而且對于學生今后參加工作也是十分有利的。尤其是對采煤隊長和生產礦長的培訓,他們不僅需要老師結合本地區煤田具體情況教學,而且更需要老師能將研究本地區煤田的某些科研成果與之分享。因此,本文以煤礦地質與礦井開采部分教學內容為例,結合本地區煤田——遼寧煤田的形成時期與條件作具體闡述。
關鍵詞:采煤概論 教學特色 地區煤田
煤的形成從高等植物→泥炭→褐煤→煙煤→無煙煤,需要一個漫長的地質歷史過程,比如遼寧煤田的成煤期是在晚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三個時期。晚生代含煤地層有石炭系上統太原組及二疊系下統山西組,分布在遼寧東部太子河流域的主要有本溪煤田、下遼河平原的紅陽煤田;遼寧西部地區的南票煤田以及紅螺峴、楊家杖子、朝陽等地;此外遼東半島的復州灣董家溝等地亦有零星分布。中生代有侏羅系下、中統和上統,下中統主要分布在北票、朝陽、和尚溝和南票雙塔溝和遼東田師傅、馬架子等地;上統為本省主要含煤地帶,主要分布地有阜新、鐵法及彰武等地。新生代第三系分布在撫順、沈北、清源及沈陽南郊永樂等地。成煤是有條件的:第一,植物條件。大量植物繁殖是形成煤的基本條件,植物的大量生長繁殖是在地球形成數十億年以后,因此煤炭的形成也是近幾億年才開始的。我國的成煤時代是石炭二疊紀、三疊侏羅紀和第三紀。第二,必須有溫暖潮濕的氣候條件。換句話說,就是必須有適合于植物生長的溫度和濕度,還應有利于沼澤的發育。第三,地理環境。就是必須有植物的生長、死亡、堆積并且使這些植物遺體不至于完全氧化的地理環境。第四,地殼運動。地殼運動莫不如說是地殼下沉,最好是下沉的速度與植物沉積的速度一致為宜。而在成煤過程中可能會遇到河流的沖刷,大自然的風化、剝蝕及地殼運動等,最后形成有開采價值的煤層要經歷許多“磨難”。從煤層形成的條件來看,按現在的環境是成不了煤的,就連植物堆積這一條件都滿足不了。前年,筆者去過海拉爾和雞西,路過大、小興安嶺,原始森林越來越少,雞西的虎林和林口兩縣原來都是林區,現在大多數都變成了耕地,而且樹木的砍伐速度遠遠超過樹的生長速度。遠古時期,我們遼寧是一片荒野,生長著大量的樹木和其他植被,它們春天生長,秋天死亡才有了植物的堆積,才有了今天的各大煤田,現在的環境根本成不了煤。
解放初期,有這樣一句話叫做“中國地大物博”,現在看來這句話已經不適用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遼寧的撫順稱為“煤都”,鞍山稱為“鋼都”,而現在的撫順煤田四個礦井中兩個已經報廢,只有老虎臺和西露天礦能采少量的煤;而鋼都鞍山在全國的排名也已經逐步落后。原來遼寧有沈陽、撫順、本溪、鐵法、阜新、南票和北票等大型煤炭企業,現在大部分礦井已經報廢或尾采。煤炭資源越采越少,幾近枯竭。因此,我們必須節約利用,給子孫后代留下一點寶貴的資源。雖然2010年在鐵嶺昌圖的古榆樹鎮發現了10多億噸的褐煤煤田;2012年在阜新的彰武發現了1.73億噸的褐煤煤田,但昌圖煤田煤層埋藏在1500米以下,開采十分困難。既然煤炭資源如此珍貴,且不可能再生,因此,我們必須合理開發利用煤炭資源,克服長期以來煤炭開發過程中采富棄貧,采主棄副及小煤窯私挖濫采的不良現象。
我們要按設計規范的規定達到回采率(即薄煤層大于85%;中厚煤層大于80%;厚煤層大于75%)要求,嚴格執行我國的《礦產資源法》和《環境保護法》等法律,并應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要尋找煤炭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的有效途徑。根據市場的需求合理建設開發煤炭資源,肥瘦搭配、珍惜每一噸煤,提高回收率,盡量利用先進技術,提高煤炭生產的機械化程度。
二是開發煤炭資源的技術措施,如:合理布置采掘工作面、合理選擇回采工藝、合理安排工作面的開采順序。
三是加強儲量管理。
四是要依法規范小煤窯,嚴格執行國家法律,嚴禁過界開采,嚴禁胡采亂掘。
五是要注意環境保護,做到文明生產,降低煤炭開采中對周圍環境的污染。
總之,我們只有按科學規律辦事,充分利用有限的自然資源,對開采煤層要做到精采細采,延長礦井的服務年限,才能保證煤炭資源在建設小康和加快和諧社會建設中起到積極作用。這是我們煤炭人在現階段和今后一個時期的一項艱巨而又重要的任務,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堅持實施科學開采、綠色開采、計劃開采,并結合本地區煤田概況開展教學,這樣采煤概論課程教學的效果將會更好。
參考文獻:
[1]車樹成,張榮偉.煤礦地質學[M].江蘇: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遼寧工貿學校、遼寧煤炭技師學院)endprint